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学业...

更新时间:2019-06-17 浏览次数:309 类型:月考试卷
一、<b >基础积累(10分)</b>
  • 1.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 (diàn)基    元(xūn)    (póng)湃    (xiǎn)为人知 B . (zhì)序     (zhuó)越   选(pìn)     至死不(xiè) C . 疙瘩(gē da)   (gèn)古    (gǎo)头     九(qǔ)连环 D . (suì)     默(qì)     (qǐ)祷      (qì)而不舍
  • 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妇儒皆知    锋芒毕露    当之无愧    家喻户晓 B . 致死不懈    契而不舍    气冲斗牛    沥尽心血 C . 目不窥院    慷概淋漓    心不在焉    浩浩荡荡 D . 深恶痛绝    不以为然    鞠躬尽瘁    鲜为人知
  • 3. 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B . 禾稻的香气是强烈的,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没有人能够忘记她。 C . 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 D . “我代表的那位英雄总不会是空虚的,”上面那石头有点不高兴,竭力想说服底下的那些石头,“看市民这样纪念他,崇拜他,一定是历史上实实在在的英雄。”
  •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才会收获精彩的人生。 B . 济南交警董某捐肝救妻,谱写了夫妻二人在困境中相濡以沫。 C . 考场上沉着冷静,是能否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D . 一本好书,不仅可以给你带来许多教益,还可以影响你的一生。
  • 5. (2018七下·江都月考)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作者捕捉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的一些琐事,包括日常起居、会见朋友、与家人相处等,烘托出一个真实的、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 B . 《孙权劝学》选自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编的《资治通鉴》。 C . 《木兰诗》描述了我国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歌颂了女英雄木兰勤劳朴实、刚强勇敢的性格和不受功名、不慕富贵的高尚品德。 D . 《黄河颂》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间接抒情,充满了雄浑豪迈之美。
二、<b >古诗文阅读(共20分)</b>
  •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乙】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呼?”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说苑·建本》)

    【注】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蒙辞军中多务          自为大有所益 B . 炳烛明                大兄何见事晚乎 C . 孤岂欲卿治经博士邪    安有人臣而戏其君乎 D . 结友别                博学笃志
    2.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蒙辞军中多务。      以:

      ②盲臣安敢其君乎?    戏:

    3.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 (4) 孙权与师旷均劝学成功,但劝学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文意作简要分析。
    5. (5)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 7.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春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限长。

    【注】①贾至:唐代洛阳人。这首诗是他在被贬为岳州司马时所写。②历乱:烂漫。

    1. (1) 本诗前两句描写的景物有,通过对它们的描写,体现出春天的特点。
    2. (2) 赏析“春日偏能惹恨长”中“惹”字的妙处。
  • 8. 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不知细叶谁裁出,
    2. (2) 落红不是无情物,
    3. (3) 将军百战死,
    4. (4) 当窗理云鬓,
    5. (5) 《木兰诗》中描写苦寒的征战生活的句子:
    6. (6) “扑朔迷离”这个词语出自于《木兰诗》中的
三、<b >语言运用(5分)</b>
  • 9. 2019年4月23日,是第24个“世界读书日”。学完《孙权劝学》一文后,济宁市某校七年级(6)班决定开展以“好读书·读好书”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 (1) 下面是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请你补充完整。

      好读书,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

    2. (2) 请你针对以下发言,给在场的校长提一条建议,注意语言得体。

      甲同学:网络时代,信息量很大,可以看的书很多,但是,面对茫茫书海,我们不知从何下手。

      乙同学:我们现在太忙了,要做那么多题目,哪有时间读课外书?

      丙同学:我们读过很多书,但读后很容易忘记,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

四、<b >现代文阅读(共25分)</b>
  • 10.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

        ①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人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②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入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③又传下命令来,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忙了一会儿,再向前进。

        ④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雷公岩的,果然陡极了,几乎是90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崖下已经聚集了很多马匹,都是昨晚不能过去,要等今天全纵队过完了再过去的。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

        ⑤很小心地过了这个石梯。上面的路虽然还是陡,但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一路走,一路检查标语。我渐渐地掉了队,顺便做些鼓动工作。这很陡的山爬完了。我以为30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恰巧来了一个瑶民,同他谈谈,知道还差得远,还有20多里很陡的山。

        ⑥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一路上,看见以前送上去的标语用完了,就一路写着标语贴。累得走不动的时候,索性在地上躺—会儿。

        ⑦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牌,写上某年某月,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坐在山顶休息一会儿。回头看队伍,没有翻过山的只有不多的几个人了。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1. (1) 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2. (2)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像波涛在澎湃”连用比喻描写声响,有什么表达效果?
    3. (3) “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这句话所写的情况似乎不像纪律严明的红军战士之所为。你是如何理解的呢?
    4. (4) 用声音来衬托安静,是作者写景的手法之一。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因为某种声音而显得周围环境的宁静,试举一例加以描述。
  • 11.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

    那年花开

    钱海燕

        ①夏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那纯洁的花瓣,幻化成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那弥散在空气中的花香,凝聚成记忆中的欢声笑语。那些深藏在记忆深处的想念,便随着这清新的栀子花香弥漫开来。

        ②初三那年,我对写小说特别感兴趣,经常把自己写的小说拿给班里的好朋友看,他们都夸我写得好。我高兴极了,写得更起劲。有次上课的时候,一位同学偷偷看我写的小说,被老师抓个正着,于是我被请进了老师的办公室。

        ⑨“这么闲啊?”班主任徐老师拿着我写的小说,摇晃着举到我面前。

        ④“老师,我写小说没有占用课堂时间,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⑤“作业做完了,再做其它的练习题巩固啊!要知道,你现在上初三,正是关键的时候,怎么还有空写这些东西!”徐老师显得非常失望。

        ⑥“老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写了,您别生气。”我小心翼翼地说。

        ⑦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墙上的钟“嘀嗒嘀嗒”地走着,仿佛在敲打着我的心,我紧张得快要窒息了。

        ⑧谁知他看完后,对我说道:“文笔很不错嘛!不过目前学业最重要,千万不能因为写小说而影响了学业。我倒是很愿意做你的第一个读者。”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这里有杂志社的征文启事,你可以试着投稿。”我听了他的话,惊讶地抬起头看着他。看到他脸上微笑的表情,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⑨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征文比赛。不过出师不利,什么名次都没有得到,我气得把稿纸全部撕掉,发誓再也不写小说了。徐老师得知后,又把我喊到了他的办公室。

        ⑩“喝杯茶吧。”徐老师温柔地拍拍我的肩膀,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到我手上。“今天找你聊聊,给你讲个故事。”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徐老师微笑着说道。

        ⑪“在伊朗德黑兰的一座宫殿,人们会欣赏到世界上最美的建筑。宫殿的天花板和四周墙壁都闪闪发光,好似镶满璀璨的宝石。但如果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宝石其实只是普通的玻璃碎片。”听到这儿,我疑惑地看着徐老师。

        ⑫“建筑师原本打算把当时十分珍贵的镜子嵌进墙面。镜子运到的时候,不小心被工人打碎了,工期又非常紧张,再运镜子已经来不及了,建筑师灵机一动,把那些碎裂的镜片敲得更小,镶嵌在天花板和墙壁上,从远处看,那些镜片就像是钻石一样熠熠生辉。”

        ⑬“这太神奇了!”我不由得惊叹道。

        ⑭“是的,”徐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谁的梦没有被打碎过?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听说你把稿子撕成了碎片,希望你能把失败的碎片,变成成功的宝石。”

        ⑮听了徐老师的这番话,我重拾了信心,写作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有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在那年中考中,我发挥出色,作文得了满分。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图来。

        ⑯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选自《(中学生阅读》2016年第2期有删改)

    1. (1) 根据文意,说说文题“那年花开”的含义。
    2. (2) 文中徐老师给“我”讲“建筑师的故事”有什么用意?说说你的理解。
    3. (3) 文中的徐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五、<b >作文(40分)</b>
  • 12.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有一些平凡的小事发生,但往往这些平凡的小事却让我们无比的感动。请以《平凡的感动》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叙事完整,感情真挚;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姓名及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