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5-2016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

更新时间:2017-05-10 浏览次数:734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我国原始农耕时代未达到的是(    )

    A . 种植粟 B . 制造陶器 C . 种植水稻 D . 铸造铁器
  • 2. (2015七上·祁阳期末) 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身穿丝绸长袍出现在罗马大剧院的时候,全场欢呼,丝绸服饰一时成为欧洲上层社会的时尚。欧洲人能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最早应在 ( )

    A . 商朝 B . 秦朝 C . 汉朝 D . 唐朝
  • 3. “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   )

    A . 对外开放 B . 经济繁荣 C . 政治清明          D交通发达
  • 4.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以下可以佐证这一说法的史实是(    )

    ①设置丞相   ②建立厂卫特务机构   ③设立军机处    ④制造文字狱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 5.

    对如图所示年代尺上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 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 . 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C . 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D .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 6. (2016八上·桂林期中) 《同治要务》中写道:“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在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持这一认识并付诸实现的是(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 7.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是(    )

    A . 农村包围城市 B . 分化瓦解国民党 C . 领导抗日战争 D . 以工人运动为中心
  • 8. 在下列四句话中,最能贴切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一句是(    )

    A . 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 .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 . 中国实现了现代化 D . 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
  • 9. 现在我们国家在世界上是比较重要的国家之一,可是在建国初期,我们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当时为了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新中国(    )

    ①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②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

    ③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

    ④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10. 1954年,毛泽东在《浪淘沙,北戴河》中写到:“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这里“换了人间”主要是指(    )

    A .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 召开了中共八大 C . 完成了三大改造 D . 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
  • 11. (2016八下·平川期中) 我国空间技术跻身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  )

    A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 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实验 D .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太空轨道
  • 12.

    一个时代的宣传画一定会带有当时的时代特征,为了开展研究性学习,八(1)班的同学们搜集了以下历史图片资料。这些资料反映的学习主题是(    )

    A . 大跃进 B . 三大改造 C . 文化大革命 D . 改革开放
  • 13. 口号和名词往往是一个时代的见证。热播电视剧《父母爱情》中的“破四旧”“造反有理”“右派”“走资派”等口号和名词应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    )

    A . 新中国成立初期 B .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 .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14.

    为了搞好期末复习某同学自制了一把历史年代尺,它展示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其中③处填写正确的是(    )

    A . 开天辟地 B . 遵义会议 C . 十一届三中全会 D . 中共“八大”召开
  • 15. (2016八下·都匀期中)

    在一座城市的市政府门前,有一座标志性的雕像为拓荒牛,这座城市就是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请问这座城市是指(  )

    A . 上海 B . 珠海 C . 深圳 D . 厦门
  • 16. 2009年,在澳门热烈庆祝回归祖国十周年时,广西也在庆祝解放六十周年。这两地分别是特别行政区和民族自治区,它们的相同点为(    )

    A . 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B . 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C . 都是为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设立的 D . 都实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 17. 1955年,一位美国记者评价周恩来在某次重大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 ( )

    A .  日内瓦会议 B .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C . 万隆会议 D . 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 18. 1972年2月,周恩来总理和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北京机场握手时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二十多年没有交往啊!”这句话表明了(    )

    A . 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开始“融化” B . 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C . 中美两国领导人亲密无间 D . 中美两国消除了矛盾
  • 19.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主编英国学者麦克法夸尔说:“1949年是政权的更替,1979年才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解放。从这个意义上讲,邓小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比毛泽东高。”作者的观点主要是立足于(    )

    A . 民主政治建设 B . 思想大解放 C . 推进全球化发展 D . 发展生产力
  • 20. 某中学生记者访问了四位老人,让他们分别说一件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事情。其中一个人说的明显的是谎言,请你找出来(    )

    A . “我参加了10月1日开国大典的群众游行,兴奋的心情无以言表” B . “1956年,我家经营了几十年的企业进行公私合营,我真是心痛啊” C . “文革时期,别人都去参加红卫兵了,我一个人拼命学习,终于在1970年考上大学” D . “1982年,我家分到了5亩8分地,从那一年起,就再也没有挨过饿”
  • 21. 人民公社体制下和改革开放后的农民相同的一面是(    )

    A . 收入分配制度 B . 劳动积极 C . 土地所有制 D . 生活的富裕程度
  • 22. “中世纪的花朵”、“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些发生在(    )

    A . 古代印度 B . 古代埃及 C . 古代欧洲 D . 古代中国
  • 23. 宗教对于我们来说,陌生而又神秘,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是世界上三大宗教,那么他们的共同特点是(    )

    ①都诞生于公元元年以前

    ②都诞生于亚洲

    ③最后都为统治者所利用

    ④它们的传播有利于各地区间文化交流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24. (2016九上·孟津期中) 一位与伯里克利同时代的人曾经自豪地说:“假如你未见过雅典.你是个笨蛋,假如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头蠢驴;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是一头骆驼。”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  )

    A . 疆域最辽阔 B . 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C . 经济最繁荣 D . 对外战争屡获胜利
  • 25. 关于日本大化改新,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 B . 使日本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C . 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D . 在日本沿用世袭贵族统治制度
二、<b >解答题</b>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至1952年底全国工农业生产总值比1949年增长了77.5%,……其中农业总产值增长了48.5%,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均已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摘编自《中国经济发展五十年大事记》

    材料二:“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

    ──1953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

    材料三: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而不是在一天早晨突然宣布实行社会主义。在过渡时期中使社会主义成分一天一天增加。

    ──1953年周恩来在政协会议报告记录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大规模经济建设”指的是什么?这一历史时期“经济建设”的核心任务是什么?

    3. (3)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三中“和平转变”的内容与方法分别是什么?并谈谈对这一时期“和平转变”的认识。

    4. (4) 结合材料,谈谈20世纪50年代建设给我们的启示。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努力下,我国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逐步调整。1978年以来全国共创造3.3亿个就业岗位,城乡从业人员增加到7.3亿人。两亿多农民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了非农就业。

        为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国家确立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逐步发挥市场在劳动就业中的作用。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初步形成,就业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两个确保”目标基本建立。在党和政府的主导下,大批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公司制改革,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和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得到切实保障。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取得重大进展。

    ──节选改编自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1. (1) 材料中“两亿多农民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了非农就业”这一现象是由于在农村实行什么政策引起的?

    2. (2)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什么?

    3. (3) 阅读材料,归纳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取得的成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