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中原名校联盟2019届高三历史3月联考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19-04-28 浏览次数:304 类型:高考模拟
一、<b >单选题</b>
  • 1. 战国时期,包括秦在内的边地逐渐繁荣,在郡下分设若干县。一些诸侯国新税制的推广使得地方有了多余的财力扩充机构。这表明(    )
    A .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成为时代发展趋势 B . 社会改革推动了新的行政管理体制的诞生 C . 兼并战争促使各国纷纷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D . 生产力发展推动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
  • 2. (2019高三下·菏泽模拟) 北京大学邓小南教授提出“节原文化带”这一理念,意即陆上丝绸之路已由最初的商贸动机,生成为一种高于经济利益之上的文明形态.例如宗教、建筑、音乐、雕像、服饰和语言,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彼此依存,直至水乳交融。这说明陆上丝绸之路(    )
    A . 形成了高级文明形态 B . 侧重于塑造文化特色 C . 促进了文明融合发展 D . 缔造出灿烂草原文化
  • 3. (2019·河南模拟) 宋代“大农户积极投资购买耕牛,即使没有能力购买耕牛的,也采用租赁的方式租借耕牛进行农业生户。对于产牛较少的地区,宋高宗下诏:“京西、淮南贩买耕牛,与免税三年”。这反映出宋代(    )
    A . 政府拥有雄厚经济实力 B . 社会普遍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 C . 畜牧业呈现商品化趋势 D . 社会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 4. (2019高三下·菏泽模拟) 明代皇帝用印章,在文书制度基础上还增加了行移勘合口《明实录》中记载:“以簿册合空纸之半,而编写字号,用内府关防印识之,右之半在册,左之半在纸册付天下……收之,半印纸藏于内府。”明代这一做法(    )
    A . 加强了居权力金字塔顶端的皇权 B . 促使中枢机构的职责不断健全 C . 提高了中央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 D . 致力于构建政府权力制衡机构
  • 5. 阅读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

    A . 农民阶级的反封建革命性渐趋衰弱 B . 传统官本位意识导致太平天国内部党争 C . 思想文化的冲突影响太平天国运动 D . 太平天国运动未脱离传统农民起义范畴
  • 6. (2019高三下·菏泽模拟) 1891年,康有为发表《新学伪经考》。“新学”是指古文经学,康有为认为,今文经是孔子流传下来的真经;古文经本不存在,它是王莽为了篡位而伪造的,湮没了孔子的微言大义,因此要“摧廓伪说”。康有为的观点(    )
    A . 旨在推动学术上的考证辨伪 B . 基本上符合儒学发展历程 C . 体现学术为政治服务的思想 D . 动摇了传统儒学正统地位
  • 7. (2019·河南模拟) 1945年登记在案的民族工业4382家工厂中,机器、五金、冶炼、电气就达1173家,化学工业中也有一半为重工业。而战前中国的重工业只占整个工业的14.68%,占主导地位的是轻工业。这说明抗战(    )
    A . 为民族工业内部结构的优化提供机遇 B . 缩小了东西部民族工业发展差距 C . 促使近代中国民族工业逐渐走向复苏 D . 改变了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状态
  • 8. 下面为1952—1958年我国科研成果统计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时间

    1952—1955年

    1956—1957年

    1958年8月1日至9月10日

    数据

    科研项目100项

    科研项目400项

    科研成果3406项

    A . “一五”计划实施激发了科研热情 B . “左”倾错误已经波及科研领域 C . “科教兴国”战略推动了科研腾飞 D . 新中国逐步迈入了“科技的春天”
  • 9. (2019·河南模拟) 下面是《十二铜表法》主要内容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内容可知,《十二铜表法》(    )

    A . 利于调解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 B . 对奴隶主贵族的特权进行抵制 C . 是奴隶主剥削奴隶的有力工具 D . 成为罗马共和国第一部成文法
  • 10. 1847年,文学家夏洛蒂・勃朗特在英国所谓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所著的小说《简・爱》出版,女主人公简・爱出身低微,但她拒绝男权社会对于女性的传统定义,质疑男性的权力,追求平等。这说明该小说侧重于(    )
    A . 无情揭露资产阶级家庭关系虚伪 B . 精心描绘了女主人公反传统的心理 C . 运用理性主义武器批判男女关系 D . 抨击了工业革命时期社会现实生活
  • 11. 学者罗荣渠说,美国人在其开拓阶段一直秉持“走向文明必须改变周围蛮荒的环境”的思想,所以在工业化一开始的政策制定上就埋下了资源粗放式开发的种子。据此可知,美国(    )
    A . 近代化一定程度制约了科技创新 B . 工业化进程伴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C . 工业革命的开展孕育粗放式经营 D . 利益至上占据政府执政的主导地位
  • 12. (2019高三下·菏泽模拟) 美国学者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书中根据冷战结束后对未来国际关系的描绘与预测画出下边示意图。据此可知,他意在说明(    )

    A . 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完全形成 B . 世界始终处于矛盾冲突的动态发展中 C . 美国已经不再是唯一的超级大国 D . 世界多极与多文明关系取代两极对抗
二、<b >材料分析题</b>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长安开始的这条向西绵延伸展的古代陆路交通线,成为联结东西方的古代交通大动脉。这条大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綢之路。沿着这条大道,我国大量独步世界的丝织品源源不绝地运往中亚、西亚以及更遥远的西方……西方的物产以及西域的音乐、舞蹈也接踵东来,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汉朝使节到安息时.安息王派大将率领两万人马出迎数千里,并派使臣随汉使到长安,献给汉武帝大鸟卵和“犁軒善眩人(是指埃及、叙利亚一带的魔术师)。随着丝绸之路的正式开通,远在地中海地区的人们现在也可以辗转来到中国了。

    ——摘编自任继愈《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

    材料二:随着葡萄牙东方贸易帝国的创立,往日与印度进行贸易的阿拉伯商人和威尼斯商人的地位逐步下降。这个帝国由少数岛屿和散布于绕非洲去东方的航道上的沿海商埠组成,它们在战略上都是重要的据点。葡萄牙人依靠它们得以控制伸展在半个地球上的航路,保证了葡萄牙商船畅通无阻地往来于欧亚之间,而且在航路上每隔一定距离都有一个停泊处,以补充食物和修整船只。葡萄牙就这样成为垄断欧亚之间及中国、日本和菲律宾之间贸易的霸主。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丝绸之路对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作用。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葡萄牙帝国对外贸易之路与汉代丝路的不同点及其成因。
  •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重要的转型时期,以白银货币化为核心的货币制度的变迁是这一时期结构变化的重要反映。明代中期,大明宝钞因严重贬值退出流通领域,白银以体积小、价值高、易于分割熔铸、便于携带等天然属性,于天顺以后逐渐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隆庆元年,明穆宗颁布诏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止许用钱。”这以法律形式确定其货币地位,白银货币化基本完成。万历年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标志着白银货币化的最终完成。

    当白银努力冲破政府禁令的同时,世界经济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世界市场开始出现。世界贸易网络开始建立,白银成为世界货币。以白银为标志,明代中国与两个重要历史转折开端联系在一起。一是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开端,二是经济全球化的开端。因此,白银货币化除了推动中国传统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国家财政制度和社会结构变迁之外,还促进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交流。总之,白银货币化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忽略的重要史实,因而对白银货币化的研究具有深刻意义。

    ——摘编自伊伊《浅论明代白银货币化》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实行白银货币化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实行白银货币化的影响。
  •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威尔逊希望通过其十和平原则实现其充当国际警察的成望。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英、法两国不得不借助成尔逊的声望和“中立”的地位,发表一个空洞的声明以抵消布尔什维克的影响,十和平原则中第大唱“公开外交”令英法大为恼怒。战后“英国想利用日本在太平洋上钳制美国。而美国则想对日本作一定让步,讨取好感,以便拆散”英日同盟,因此,双方都不愿得罪日本,于是,德国将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让与日本。到华盛顿会议召开时,美国提出,“建立在各国共同放弃对中国的军事和政治扩张,通过密切的国际合作共同分享中国的原料和市场,维持远东的和平”。1922年2月,中、日正式签署《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并被载入华盛顿会议记录,中国解决了山东问题。

    ——摘编自冯晖《美国在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上有关山东问题的态度研究述评》

    1. (1) 根据材料,分别概括巴黎和会上英、美对日的态度及其目的。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山东问题最终赢得解决的原因。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唐才常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出身于封建知识分子家庭,自小接受封建教育。甲午战后,民族危机深重,他以救中国为事,专注研究各国政治外交情事,参与维新活动。戊戌变法失败后,着手组织“正气会”,作为将来武装起义的策动机关。“正气会”的名称来源于宋末抗元英雄文天祥所作的正气歌。在宣布正气会成立的序文中,一万面攻击清政府“甘首腥膻,自甘为隶”,指责清政府对洋人的屈膝投降,成为洋人的奴隶,强调“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另一方面又宣扬要“忠君爱国”,称:“日月所照,莫不尊余,君巨之义如何能废”,承认与光绪有君臣关系。19年,唐才常领导了在长江流域掀起的有10多万人参加的自立军起义。这次起义还吸引了革命派参加,促使了保皇派的分化和革命派的发展.为推动两湖地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辛亥武昌首义的爆发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刘涣决《唐才常与自立军起义》

    1. (1) 根据材料,概括唐才常政治主张与维新派主张的异同。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才常起义的影响。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750年左右,普鲁士的绝对君主依据启蒙的理性原则,废除了地方封建等级制度,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中央集权制的现代行政制度体系,奠定了普鲁士“警察国家”的政权基础;在拿破仑战争导致国家危亡的紧急状态下,由普鲁士自由派官僚推动了一场政治改革,对君主绝对主义体制下的行政制度进行重组,以“行政自由”代替“党政自由”,形成了普鲁士现代行政的独特观念,并对后世的制度建设产生了深刻影响;1850年左右,在欧洲范围内党政民主运动的推动下,在“普鲁士式”君主立宪制的框架内,确立了对君主而非对议会负责的政府权力运作模式。

    ——摘编自徐健《通向行政现代化的普鲁士模式》

    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