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19-04-03 浏览次数:623 类型:期中考试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1.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异(chā)    墓(bàn)       片大地(zhěnɡ) B . 手(duò)    诵(yín)       长夜漫(màn) C . 寞(jì)     风(shuānɡ)    房如舟(shě) D . 听(wò)     海(tāo)       一山茶(sù)
  •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隐匿    咬牙切齿    不依不挠    芒刺在背 B . 绽裂    再接再励    天伦之乐    妙手回春 C . 筵席    腰缠万贯    如坐针毡    望眼欲穿 D . 坍塌    咬文嚼字    威风凛凛    呱呱堕地
  • 3.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网络和电视的融合已成为迫切需求的事实,电视上网已不再是异想天开 B . 庆祝“六一”的晚会上,俩小朋友模仿的小品让我们都忍俊不禁地开怀大笑。 C . 烈日当空,公园里的花儿耷拉着脑袋,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D . 我正在跟密特里·密特里奇谈木柴的事,忽然,这贱畜生无缘无故就咬了我的手指头一口。
  •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长时间的航海生活,难免不使人感到枯燥和寂寞,也特别思念亲人。 B . “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经过7年的发展和培育,已成为家喻户晓的金品牌。 C . 小说《红岩》出色地塑造了共产党员江姐、陈然、许云峰等人的英雄事迹。 D . 近日,由共青团中央主办的2018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推选活动结果揭晓。
  • 5. 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

    ①你会发现,烦恼正渐渐消散,再次启程,你会一身轻松。

    ②停下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感受叶的光芒、花的辉煌、草的力量。

    ③面对他人的质疑,你是否是苦恼过?面对学业的受控,你是否沮丧过?

    ④那么,何不选择偶尔停下来呢?

    A . ③④②① B . ②①③④ C . ③②①④ D . ②④③①
  • 6. (2018·青岛) 在下面文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0个字。

    要熬一锅好粥,首先要有“好米”,米好,是粥好的前提;有了“好米”,还须用“文火”, 即要用比较弱的火用心来熬;除此之外,①,一锅好粥,少说也得熬一个小时。②,要遵循“好米、文火、持续”三大法则。③,用心细读,持之以恒地读,才能把书的精髓融入到一个人的血脉之中,让人享用不尽,受益无穷。

二、现代文阅读
  • 7. (2018·广州)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权威发布】“世界读书日”刚刚过去。日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0.3%,较2016年的79.9%有所提升。报告数据还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均有所上升。

    我国成年国民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

    年份

    网络在线阅读

    手机阅读

    电子阅读器阅读

    平板电脑阅读

    2016年

    55.3%

    66.1%

    7.8%

    10.6%

    2017年

    59.7%

    71.0%

    14.3%

    12.8%

    数字化阅读方式越来越普及,人们通过数字化媒介阅读的时间也在增长。报告发现,虽然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期刊的阅读时长有所增加,但纸质媒介的阅读时间整体较短,人均每天读书、读报和读期刊的时间总和不及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的一半。

    我国成年国民各 类媒介人均阅读时长(单位:分钟/每天)

    年份

    纸质媒介

    数字化媒介

    图书

    报纸

    期刊

    互联网

    手机

    平板电脑

    电子阅读器

    2016年

    20.2

    13.2

    6.6

    57.2

    74.4

    13.9

    5.5

    2017年

    20.4

    12.0

    6.9

    60.7

    80.4

    12.6

    8.1

    在我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中,49周岁以下中青年群体是主要人群,其中,18-29周岁人群占34.6%,30-39周岁人群占26.1%,40-49周岁人群占24.2%。50-59周岁人群仅占10.6%。

                                                                                                                                                                (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2018年4月24日)

    【广州调查】《广州全民阅读指数调查研究报告(2018)》数据显示:2017年度广州市民综合阅读率达90%,广州市民日均综合阅读时长达到97.20分钟,远超2016年度全国成年国民71.47分钟的阅读时长。未成年人以纸质阅读为主,日均纸质阅读时长为49.48分钟,日均数字阅读时长为38.80分钟。而成年人在数字阅读上花费了更多时间,日均数字阅读时长为56.27分钟,日均纸质阅读时长为42.62分钟。广州市民的数字阅读率达到94.11%,其中成年人达到95.73%,未成年人相对较低(86%),而市民日均数字阅读时长达到53.41分钟。另一方面,尽管广州市民的数字阅读已经相当普遍,但数据显示,部分广州市民仍然偏好纸质阅读,如就广州成年人的纸质报纸(89.2%)、杂志(78.8%)的阅读率而言,这一数字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资料来源:广州文明网)

    【各抒己见】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陈力:有人说,数字阅读是“碎片化阅读”,因而对此忧心忡忡。我以为,“碎片化阅读”也是一种有益的阅读方式。倘若人们能够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获取知识与信息,我们应该为此感到高兴,更何况,有谁听说《诗经》三百篇、《唐诗三百首》是一口气读完的?我们在读一首诗、一首词、一篇文章的时候难道不是在进行“碎片化阅读”?重要的不是阅读的形式和工具,而是阅读与否和阅读的内容。

    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数字阅读基本以浅阅读、碎片化阅读为主体,阅读的主要内容并不是电子图书,而是一些相对轻松娱乐、篇幅较短的文章等。这跟数字阅读主要载体一手机自身限制有关, 屏幕小,相对而言很难进行深度、长篇的阅读。综合起来看,纸质书能提供系统的、体系化深度阅读,目前并没有好的数字阅读载体可以实现替代。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数字阅读时代后,所有过去阅读不能发生的地点和时间,现在都被阅读抢占过来,所以整体来看,人的阅读的时间是增加的,只是媒介变了。电子阅读不仅在量上迅速扩展,在质上同样是提高的,它走出了过去传统、封闭的阅读空间,人更容易接触到关于书的推荐信息,专家荐书、社交媒体荐书也都开始成为日常。电子阅读使得人在不同阅读材料、对象间穿梭跳跃,完全打破了书的物理形态的局限。

    人民大学新授郭英剑:我想表述的一个观点是,以电子阅读、手机阅读为特征的数字化阅读,更多改变的是人们的阅读方式而不是阅读内容,所以,我认为以“深阅读”和“浅阅读”来划分传统阅读方式与数化阅读方式是不准确的;而且,我也并不认为数字化阅读一定会导致肤浅化。阅读是否肤浅化,既取决于阅读者是否(愿意)思考以及思考的深度,也取决于作品本身是否能够引人深思,即作品本身是否肤浅。换句话说,不能用媒介载体的不同而只能根据作品的内容去界定阅读的“深”和“浅”。

    《新京报》记者李大超:阅读有深浅之分,有消费型阅读和学习型阅读的差异,有实用型阅读和涵养型阅读的区分。我们有批评浅阅读、消费型阅读和实用型阅读的倾向。有人甚至上升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高度拒斥浅阅读,批评浅阅读纵容了思想的懒情,弱化了思维能力。实际上,任何对于国民阅读整齐划一的要求都没有考虑到阅读者本身的差异。随着阅读的普遍化,阅读的差异性会越来越明显,而阅读取向两极分化的趋势则难以逆转。

    1. (1)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各种媒介综合阅读率在,上年基础上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也在提升。 B . 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调查显示:手机阅读占比最大,电子阅读器阅读占比提升幅度最大。 C . 2017 年成年国民各类纸质媒介的人均每天阅读时长都有所提升,但其总时长远远低于人均手机阅读时长。 D . 2017年我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的调查数据显示:年龄越大的人群占比越小,年龄越小的人群占比越大。
    2. (2) 下列关于2017年广州市民阅读特点的概括,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广州市民的综合阅读率要高于同年全国国民的综合阅读率。 B . 广州市民日均综合阅读时长远超同年全国成年国民阅读时长。 C . 广州未成年人日均纸质阅读时长和日均数字阅读时长相当。 D . 部分广州市民在数字阅读相当普遍的今天仍偏好纸质阅读。
    3. (3) 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陈力对碎片化阅读持肯定态度,他认为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也是合理的,人们大可不必对数字阅读忧心忡忡。 B . 徐升国认为数字阅读的内容受到载体的限制,因此深度、长篇阅读很难进行,目前数字化阅读还无法替代纸质书阅读。 C . 严锋认为数字阅读在质和量上都得到了提升,数字阅读使读者和书的关系突破了传统阅读的限制,是一一种创新。 D . 郭英剑认为数字化阅读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数字化阅读不会导致阅读的肤浅化。阅读的深和浅应由作品内容界定。
    4. (4) 《新京报》 记者李大超关于阅读表达了哪些观点?请分点概括。
    5. (5) 你对数字化阅读与纸质阅读的发展趋势有怎样的预测?请根据文本内容和自身阅读经历谈谈你的看法。
  • 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老木匠桑伯

    徐惠林

        在陶子树家的东厢房里,桑伯正使劲刨着榆木床腿。沿着锋利的刨刀,木片胶卷般打起卷儿,木屑如虫豸飞舞,沉香弥漫开来。桑伯眯起眼,不时躬身察看新拉下的墨绳痕迹。

        “这榆木是好料,少说有20年了。”桑伯接过陶子树递来的香烟,用袖口擦了把满胡楂的汗珠子。

        “从山里女婿那里拉来的。桑伯,我就信你的手艺。’’

        “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桑伯用手摩挲着床腿,“我就不信,我这把式就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一双紧握刨子四十载的老手,青筋凸起,仍是那样有劲。

        陶家的木工活儿,还是儿子桑果给联系来的。桑果这独苗是桑伯40岁时才得的,看看床底下被废弃的各类木玩具,就可知道他是多么疼爱儿子了。娘死得早,桑果能体谅父亲对木工活儿的感情,甚至能背出父亲当年拜师学艺的苦经,可就是不肯“接班”。大前年高考落了榜,不肯再念书,在水城撑起了一

    家家具店。经营的家具可不是桑伯的“作品”,都是些新潮样式的。为此,桑伯的心闷闷的。那天桑果告知父亲,陶家二儿子要结婚,他爸主张做套厚实、经久耐用的老式家具。桑伯第二天一早就挑起了木匠担。快一个月没活儿了,那斧头快锈了,刨子早就犯了瘁。

        煦阳从窗外投射进来,桑伯一口气刨好了四条大床木腿,写字台的台面也被刨得锃亮锃亮。

        午饭的菜很丰盛,桑伯破例喝了些酒,越喝脸越红,越喝言语越少。陶子树却越喝话越多。

        “我说桑伯,这年月真有些不对劲了,就说我这理发的活儿,村里也只剩下几个老伙计肯请我伺候。现在那些补锅匠连个影儿都见不着了,我家那口大锅都漏半个月了。听说洪村的箍桶匠张土根上个月把担子扔进了苕溪里,到水城去摆水果摊了……”

        桑伯不言语,只是听着。他吃了半碗饭,又马上操起了家伙。借着酒力,刨子、斧头运转飞快。

        少顷,开始给木床雕花。深深浅浅,左左右右,时而柔如抚儿头发,时而刚似快刀斩麻。在粗糙的手里,那小小的雕刀宛如游动的泥鳅,汗水从深蓝的外衣里渗出来。此刻就要雕那朵老梅了,桑伯几乎憋住了呼吸,眼眸深处闪动着一种异常温和、慈爱的柔情。雕完,抽刀时,刀口划进了手指,一串滚圆

    的血珠落下,梅花被染得鲜红。桑伯忘了疼痛,痴迷地盯着血珠在梅蕊上绽开,一行泪水溢出了眼眶。

        忙完了陶家的活儿,桑伯回到家里,当晚就病了。一连几天胸闷、气短,茶饭不思。桑果从水城赶了回来,隔壁村未过门的儿媳水妹也赶来照料。两人陪父亲到水城医院诊治。体检结果:一切正常。

        第二天一早,桑果、水妹陪桑伯回到家里。桑果嘀咕着:“爸这阵子太累了。”

        “让爸别干木工活儿了,又不缺钱花。”水妹低声说。桑果连忙摇头:“当心爸在后面听见。”

        “可能是被陶子树那二小子给气的。他嫌爸做的太老套,前天又进城买了套组合式的。”桑果靠近水妹的耳朵说。

        今年的春天似乎提前到来,村口的榆树已满枝新芽。生活仍像那门前的溪水,时缓时急地淌着。桑伯毅然做出了决定,要把那套营生的家伙扔进火灶,被儿子苦苦请求才作罢。

        午后的阳光很有点儿暖意,桑伯细眯着眼睛,稳稳地坐在新楼的后院里。他的头发白了很多。那只贴紧老人的新靠椅,散发出一种宁静幽香的气息。这把檀木靠椅,是他病愈后,用他藏了10多年的木料,打制的唯一留给自己的作品。

        (选自《山西日报》,有改动)

    1. (1) 分析下列句子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①“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桑伯用手摩挲着床腿,“我就不信,我这把式就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

      ②桑伯忘了疼痛,痴迷地盯着血珠在梅蕊上绽开,一行泪水溢出了眼眶。

    2. (2) 桑果不肯“接班”,为什么又苦苦请求父亲不要把木匠的工具扔进火灶?
    3. (3) 品味下面的语句,分析语言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深深浅浅,左左右右,时而柔如抚儿头发,时而刚似快刀斩麻。在粗糙的手里,那小小的雕刀宛如游动的泥鳅,汗水从深蓝的外衣里渗出来。

    4. (4) 文章塑造桑伯这一人物有什么意义?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三、古诗文阅读
  • 9. 阅读课外文言短文,回答问题。

    天石砚铭(并序)

    [宋]苏轼

    轼年十二时,于所居纱觳行①宅隙地中,与群儿凿地为戏。得异石,如鱼,肤温莹,作浅碧色。表里皆细银星,扣之铿然,试以为砚,甚发墨②,顾无贮水处。先君③曰:“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④也。”轼宝而用之,且为铭曰:

        一受其成,而不可更。或主⑤于德,或全于形。均是二者,顾予安取?仰唇俯足,世固多有。

        元丰二年秋七月,予得罪下狱,家属流离,书籍散乱。明年至黄州,求砚不复得,以为失之矣。七年七月,舟行至当涂⑥,发书箧,忽复见之,甚喜,以付迨、过⑦。其匣虽不工,乃先君手刻其受砚处,而使工人就成之者,不可易也。

        (选自《苏轼文集》第二册)

        【注释】①纱觳行:苏轼故里,在四川眉山。②发墨:指砚台磨墨易浓。③先君:这里指苏洵。④祥:吉祥之兆。⑤主:以……为主,着重于。⑥当涂:地名。⑦迨、过:苏迨、苏过.苏轼的儿子。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释义不同的一组是( )。
      A . 石    奇山水,天下独绝 B . 铭曰    公输盘楚造云梯之械 C . 明年至黄州    越明年 , 政通人和 D . 砚不复得    石兽于水中
    2. (2)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3. (3) 文中“赐”“付”都是指父亲将砚交给儿子,作者在其中寄寓的情感有何异同?

      ①因以轼,曰:“是文字之祥也。”

      ②甚喜,以迨、过。

    4. (4)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苏轼在砚铭中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你认为苏轼对“德”与“形”的看法与刘禹锡是否相同?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理由。
  • 10. (2018·新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 (1)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诗歌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 B . 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著”“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惆痛苦。 C . “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 D . 诗人反复感叹“行路难”,唱出了无穷忧虑、焦灼不安的心声。
    2. (2)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默写
  • 11. 默写。
    ①白头搔更短, 。(杜甫《春望》)
     ,不能成方圆。(《孟子》)
    ③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淘尽》)
    ⑤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八则)
     ,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⑦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⑧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送别场面,把离别的惆怅深情融于雪景之中的诗句 , 。

五、名著导读
  • 12. (2018·黄石) 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我们来了不久,在厨房里吃饭的时候,就爆发了一场争吵:两个舅舅忽的一声站起来,把身子探过桌子,冲着外祖父大叫大吼,像狗似的冤屈地呲着牙,哆嗦的外祖父用羹匙敲着桌子,满脸通红,叫声像公鸡打鸣一样响:

        “叫你们全给我讨饭去!”

        外祖母痛苦得面孔都变了样儿,说:

        “全都分给他们吧,你也好落得耳根清净,分吧!”

        “住嘴,都是你惯的!”外祖父叫喊着,两眼直放光。真怪,别看他个子小,叫起来却震耳朵。

        母亲从桌子旁站起来,慢慢地走到窗口,背转身去不看大家。

    1. (1) 选文选自小说《》,该小说与《》、《我的大学》一起构成自传体三部曲,作者是
    2. (2) 选文叙述(小说人物名)刚来到外祖父家时所目睹的舅舅们为争夺家产而争吵的情景。
六、写作题
  • 13. (2019九上·柯桥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说“不要急”“慢慢来”。可能是在落后于别人的时候好面子,以此来欺骗自己、安慰自己,让自己妥协;或者是坦然接受自己或别人的缺点,不因为逊色于他人而焦虑,亦或是在没有人看得到你的时候依旧保持自己的节奏,踏实执着地走向成功……同一句话,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所隐含为人处世的道理也各不相同。

    你是否也曾对人、对自己说过“不要急”“慢慢来”这样的话?讲述你的故事或见闻,分享你的感悟,写一篇600至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