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苏教版 /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十三 短文两篇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13 短文两篇 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17-05-03 浏览次数:987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题
  • 1. 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掉(chāi)              气(fèn)                     花(cānɡ) B . (pǔ)                浆(qiónɡ)                 沉(diàn) C . 逗(tiǎo)              伶(dīnɡ)                   酒(niànɡ) D . (jìn)                盘(qiú)                     溅(bènɡ)
  • 2. 解释下列句子中“为”的意思有误一项是(  )。

    A . 唐人尚未盛为之  (做,采用) B . 未为简易         (作为) C .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是) D .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被)
  • 3. 选出下列句中“其”字所指代内容解说正确的一项:(   )。

    A . 其法:用胶泥刻字(指代毕昇) B . 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指铁板) C . 则以一铁板按其面(指铁框) D . 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指先设的铁板)
  • 4. 下列朗读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 .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B .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 .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D . 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 5. 本课《活板》选自,作者是代的,他是一位家、家。

  • 6. 读课文《核舟记》,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话是

  • 7. 读课文《活板》,选出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翻译正确的一项 (  )。

    A . 只要印成百上千本,那就十分方便、快速。 B . 只有印成百上千本,才算得上十分快速。 C . 你印几十本乃至上百上千本,就十分方便、快速。 D . 如果印几十本乃至上百上千本,就十分快速。
  • 8. 读课文《核舟记》,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左刻“,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二、文言文阅读
  • 9.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核舟记(节选)
                                                                                                       〔明〕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 (1) 在下面的“词语积累卡” ①、②横线上填写空缺的内容。

      词语           例句 解释      
      例句解释
      高可二黍
             杂然相
      赞成 赞同
      曳屋许声
      拟声词
      先生何人也
            
      由是感激,遂先帝以驱驰
      答应

    2. (2) 下面各项中画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径寸之木     徐喷 B . 石青糁          公将鼓 C . 启窗观          出淤泥不染 D . 若听茶声       吴广以为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4. (4) 如果这件艺术品准备在博物馆展览,你会怎样介绍它?下面的文字是有关“核舟”的解说词,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 (①③需用原文语句填空)
      这件“核舟”,堪称微雕艺术的高峰之作,为明代王叔远所做。原材料只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却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掌故——“ ①  ”。 王叔远“因势象形”刻核舟,舟上五人,不但须眉毕见,而且“各具情态” 。另外,凸显篛蓬,窗,楫,壶,炉等,无不应有尽有;还有34个字,“勾画了了”。清代魏学洢曾用细致的笔墨,用 ②   顺序说明此舟,充分体现了雕刻者的“ ③ ”。现在就让我们感受艺术带给我们的震撼吧。
      ①“                  ” ②                     ③“                 

  • 10.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项脊①轩志
                                                                                                     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②,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③,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④。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⑤,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⑥,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节选)
    【注释】①项脊:归有光,号项脊生。 ②渗漉:从屋顶漏下来。③修葺:修缮,修理。④洞然:明亮起来。⑤栏楯:栏杆。 ⑥冥然兀坐:悄悄独自着。

    1. (1) 下列句中的划线字与“当南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魏学洢《核舟记》) B . 定神细视,丛草为林。(沈复《童趣》) C . 温故而知新,可为师矣(《论语》) D . 乃悟前狼假寐,盖诱敌。(蒲松龄《狼》)
    2. (2) 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每 移 案 顾 视 无 可 置 者 又 北 向 不 能 得 日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4. (4) 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下面的问题。经过修葺之后的项脊轩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居住其中,能够怡然自得的作者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 11.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甲文】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文】魏钟繇 , 字元常。少随刘胜入抱犊山 , 学书三年,遂与魏太祖、邯郸淳、韦诞等议用笔。繇乃问蔡伯喈笔法于韦诞,诞惜不与。乃自捶胸呕血。太祖以五灵丹救之,得活。及诞死,繇令人盗掘其墓,遂得之。由是繇笔更妙。繇精思学书,卧画被穿过表 , 如厕终日忘归。每见万类,皆书象之。繇善三色书 , 最妙者八分
                                                                                                                                         (选自羊欣《笔阵图》)
           注释:①钟繇(yóu):三国魏大臣,书法家。书法与晋王羲之齐名,并称“钟王”。②刘胜:行书首创者。抱犊山:山名,在河南境内。③魏太祖:曹操。邯郸淳:魏文学家。韦诞:魏书法家。④蔡伯喈(jiē):东汉人,工书画。⑤被穿过表:被子被手画穿了。⑥三色书:楷书、行书、草书。⑦八分:汉字书体名。

    1. (1) 写出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思。
      ①礼愈( )               ②厕终日忘归 ( )                      ③诞惜不( )                   ④皆象之 ( )

    2. (2) 选出下列各项中“以”字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太祖以五灵丹救之

      A . 草火烧,瞬息可成 。《活板》 B . 不敢出一言复。 《送东阳马生序》 C . 径寸之木。 《核舟记》 D . 吾欲辱之,何也?《晏子使楚》
    3.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③及诞死,繇令人盗掘其墓,遂得之。

    4. (4) 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宋濂和钟繇身上有何共同之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