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历史与社会模拟试卷9

更新时间:2017-05-15 浏览次数:589 类型:中考模拟
一、<b>选择题</b>
  • 1.

    读图,完成小题。

    1. (1) 图中A代表的是(    )

      A . 太平洋 B . 印度洋 C . 北冰洋 D . 大西洋
    2. (2) 有关甲、乙、丙、丁四大洲的描述,准确的是(    )

      A . 甲洲以黄色人种为主,主要使用英语 B . 乙洲草原广布,畜牧业现代化程度高 C . 甲洲和丙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 D . 丁洲有凯旋门、埃菲尔铁塔等景点
  • 2.

    下列描述图甲、乙、丙正确的是(    )

    A . 甲地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农作物一年一熟 B . 乙地种植小麦、玉米为主,河流冬季不结冰 C . 丙地居民逐水草而居,那达慕大会是其传统的娱乐活动 D . 甲、乙、丙三地均位于中纬度,同属温带季风气候
  • 3.

    下列描述符合下图中A河段水文特征的是(    )

    A . 江阔水深,被称为“黄金水道” B . 峡谷众多,水能资源非常丰富 C . 河床抬高,有“地上河”景观 D . 河道弯曲,容易引发洪涝灾害
  • 4.

    读“我国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回答小题。

    1. (1) 该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A . 土地荒漠化 B . 土壤污染 C . 土壤盐渍化 D . 水土流失
    2. (2) 为了防止该区域环境进一步恶化,该地区必须(    )

      ①清理土壤中的白色垃圾②因地制宜采取适合当地条件的发展策略

      ③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 ④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结构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③④ D . ②④
  • 5.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

    A . 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B .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D . 开放革新的时代
  • 6. 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是相互影响的。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①玄奘西行促进了唐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②鉴真东渡将元朝的佛教、医学等传到日本

    ③马可·波罗来华引起了欧洲人对中华文化的兴趣

    ④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的经济文化交流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 D . ③④
  • 7. 2016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 150 周年纪念日。 下列关于孙中山先生的历史功绩说法,正确的是(    )

    ①创立了同盟会,开展资产阶级革命 ②建立黄埔军校,培养军事政治干部

    ③改组了国民党,实现国共首次合作 ④领导工人运动,亲自指挥北伐战争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8. 1957年,一位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车轮追风,‘屋脊’建新路!……”该诗句表达了(     )


    A .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的喜悦        B . 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的欢乐 C .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后的欣喜 D . “大跃进”运动全面展开后的热情
  • 9. 毛泽东主席曾对美国总统尼克松说:“我们两家也怪的很,过去22年总是谈不拢,现在从打乒乓球起不到10个月就谈成了。”这里的“两家”“谈成”的结果是(    )

    A .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 B . 中美联合公报签署 C . 亚非会议圆满成功 D . 中国重返联合国
  • 10. 某班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活动,有同学参考了《意识形态与冷战的起源》《北约与华约变化的前瞻》《从苏东剧变到多极化趋势》等文献资料。据此判断,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

    A . 全球化迅速发展 B .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C . 亚非拉国家的振兴 D .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二、<b>非选择题</b>
  • 11.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亚部分地区城市及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一位游客在旅行日记中写道:迪拜实在是一个矛盾的城市。原本以为,这里应是一片一望无垠的大沙漠,绿色原本只应是点缀。没想到,刚踏下飞机,一整片的绿就劈头盖脑的向你涌来,到处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城市的天空格外的蔚蓝和清澈,朵朵白云都可以看得格外的清晰。

     注:迪拜的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杭州市年平均降水量在1100~1600毫米之间。

    1. (1) 根据材料一比较巴格达和伊斯法罕两地气候的不同点,并分析差异的成因。

    2. (2) 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沙漠中的迪拜“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美丽景观形成的措施。

  • 12. 一个国家发展与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8年4月,日本天皇率领群臣宣读“五条誓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摘自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二:美国第32任总统罗斯福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的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材料三:20世纪的最后20多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了蓬勃的创造力,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

    1. (1) 材料一中日本改革的名称是什么?材料反映了这次改革中的哪些方面的内容?

    2.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了永远纠正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罗斯福采取的措施是什么?简要说明其作用。

    3. (3) 材料三中“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什么历史事件为开端的?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评价这场“社会变革”的开创者。

    4. (4)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 13.

    长江三角洲地处我国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及长江三角洲图。

    材料二:近代史上,上海成为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也是最早接触“外界”的地方。

    材料三:(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两国军队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展开长达三个月的激战。——摘自人教版《历史与社会》

    1. (1) 长江三角洲位于③地区(填地理区域名称),③④的分界线是

    2. (2)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淡水养殖业发达,其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长江三角洲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 种植该粮食作物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3. (3)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上海被迫开放的历史背景及该背景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4. (4) 上海是座英雄的城市,写出材料三中这场“激战”的名称并分析其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