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19-05-06 浏览次数:1043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 1. 精美的美术作品不仅留给后人美的感受,而且也是我们了解历史的又一生动途径。下面作品中能突出反映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和谐的是(  )
    A . 《洛神赋图》 B . 敦煌壁画 C . 《清明上河图》 D . 《步辇图》
  • 2. (2018·恩施) 2018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印度总理莫迪在武汉举行非正式会晤。掀开了中印关系的新篇章,进一步促进了中印经济文化交流。我国早在唐朝就有一位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使者,他是(    )
    A . 张骞 B . 玄奘 C . 鉴真 D . 郑和
  • 3. 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中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下列那两位皇帝的统治最能说明这个问题(   )

    A . 隋文帝、隋炀帝 B . 汉武帝、汉文帝 C . 唐太宗、唐玄宗 D . 唐太宗、武则天
  • 4. (2018七下·耒阳月考) 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在众多的唐代诗人中,其作者既豪迈飘逸,被称为“诗仙”的是(  )
    A . 杜甫 B . 白居易 C . 李清照 D . 李白
  • 5.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下列有关她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弘扬了贞观之治                         ②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 

    ③爱惜人才,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           ④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武举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 6.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多次强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中国梦”,历史上具有“繁荣与开放社会”特征的是(  )
    A . 汉朝 B . 隋唐 C . 两宋 D . 明清
  • 7.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与材料相关的制度是(  )
    A . 世袭制 B . 郡县制 C . 科举制 D . 行省制度
  • 8. “苏湖熟,天下足”、景德镇兴起为瓷都、临安的商业超过东京反映的是中国古代(  )
    A .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 手工业的进步 C . 商业的繁荣 D . 农业的发展
  • 9. (2016七下·阜阳期中) “初,蜀民以铁,私为券……始,益州豪民十余万户……用一色纸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这段史料讲述了(  )

    A . 造纸术的产生过程 B .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C . 纸币“交子”的生产过程 D . 圆形方孔钱的铸造过程
  • 10. (2017七下·安岳期中) 我国的历史是由整个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在其发展长河中,出现了许多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其中第一个统一全国的政权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

    A . 契丹族 B . 女真族 C . 党项族 D . 蒙古族
  • 11. 宋元时期,绘画艺术的特征是表现市民生活的风俗画的出现和日益增多,这主要是因为(  )
    A .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B . 对外贸易的发展 C . 文化事业的发展 D . 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 12. 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丞相(宰相)的地位,我国古代设立和废除丞相(宰相)制度的朝代分别是(     )

    A . 秦朝和唐朝 B . 西汉和唐朝 C . 秦朝和明朝 D . 西汉和明朝
  • 13. (2018·百色) 明朝时期,科举考试的范围是四书五经,从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出题,发挥题意也以《集注》为依据,以“八股”为应试文章的程式,此举(    )
    A . 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 B . 有利于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C .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D . 严重禁锢知识分子的创新思维
  • 14. (2017七上·东台月考) 三国时期是一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有三顾茅庐的     、有“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       , 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       。(    )
    A . 诸葛亮 刘备 关羽 B . 刘备 曹操 孙权 C . 刘备 诸葛亮 曹操 D . 诸葛亮 关羽 曹操
  • 15. 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封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谨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材料表明设立军机处的主要影响是(  )
    A . 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B . 清朝内阁与军机处相互制约 C . 军机处官员完全是平庸之辈 D . 军机大臣对皇权形成了制约
  • 16. 清朝初期规定西藏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权册封的制度。此制度的主要作用在于(  )
    A . 加强了对宗教事业的管理 B . 团结了广大宗教人士 C . 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 D . 粉碎了敌对势力分裂西藏的各种图谋
  • 17. 唐、宋元时期,我国对外交流十分活跃,大批外国学者来到中国,或经商致富,或学习求成,明清以后,中外交流一改前朝,逐渐冷落。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是(  )
    A . 闭关政策的推行 B . 民族压迫政策的推行 C . 中国政局动荡 D . 航海事业衰落
  • 18. 《苏州府风俗考》中记载:“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若机房工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此则材料反映了明代苏州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 . 使用机器生产 B . 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 C . 行业分工精细,生产有序 D . 存在着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 19. 央视新闻热播的《大国工匠》讲述了为长征火箭焊接发动机的国家高级技师高凤林等8位不同岗位劳动者,用他们的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弘扬了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等“工匠精神”。中国俗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下列科技著作最符合本题题意的是(  )
    A . 《农政全书》 B . 《天工开物》 C . 《本草纲目》 D . 《九章算术》
  • 20. (2016七下·深圳期中) 宋代社会生活的幸福指数在古代首屈一指。世俗生活丰富多彩,能完全支持这一说法的观点(  )

    ①在热闹非凡夜市宵文化吃宵夜  ②在茶馆亲手烹茶招呼朋友

    ③外出游玩住宿在邸店          ④在瓦子的勾栏里看《窦娥冤》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21. (2018·孝感) 1405年1433年,郑和率船队先后7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1492年,哥伦布率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开辟了通往美洲的航路。为郑和船队七下西洋及哥伦布船队成功横渡大西洋提供重要条件和直接帮助的是(    )
    A . 造纸术 B . 印刷术 C . 指南针 D . 火药
  • 22.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四颗璀灿的明珠,奏出了唐宋元明清时代艺术的最强音,形成一条中国文化内在美的主线、美的历程。下列关于这“四颗明珠”的说

    法不正确的是(  )

    A . 唐朝诗人白居易提倡诗歌要更多地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的目的 B .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在宋代时出现并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 C . 元曲由杂剧和散曲组成,元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熔于一炉 D . 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不具有明显的反封建思想
  • 23.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感言:“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医药的成功范例。”收集了药物1892种,药方11096个,被称为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是(  )
    A . 《黄帝内经》 B . 《伤寒杂病论》 C . 《本草纲目》 D . 《千金方》
  • 24. 关于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时代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秦汉: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 . 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巩固 C . 宋元:经济重心南移与民族交融 D . 明清: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25. 学史要学会历史评价。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观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 . 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天朝特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B . 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 C . 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D . 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二、材料题。(共2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5分,共25分)
  • 26.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省中,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房玄龄为尚书左仆射、魏征为门下省的侍中、杜如晦任兵部尚书。

    材料二:见图。

    材料三:废丞相,设三司;罢中书,分六部;设内阁,权强化。

    材料四:见图。

    1. (1) 这四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个朝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2. (2) 材料一、二中的制度分别叫什么?
    3. (3) 结合材料三、四,“废丞相……分六部”制度、军机处分别是由哪个皇帝在位时实行或设置的?
    4. (4) 材料二、四时期,我国对台湾都加强了管辖,请写出这两个时期管辖台湾的机构名称。
    5. (5) 上述四则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 27.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威尔斯《世界简史》

    材料二:中国丝绸从海路外传虽然开始很早,但只限于官方贸易。到宋代,除官方丝绸贸易外,民间商人向海外进行丝绸贸易的,也蓬勃发展。

    材料三:郑和7次下西洋:

    材料四:(清朝前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1. (1) 唐朝时,对外友好往来的活跃是其“开放”“兼收并蓄”的表现之一,试举两例说明。
    2. (2) 根据材料二,宋代丝绸贸易有了有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设有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这一机构叫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出发点是什么地方?最远达到什么地方?
    4. (4) 材料四反映了清政府实行的什么政策?该政策给清朝带来什么影响?
    5. (5) 唐朝和清朝对外政策有何不同?对此你有何感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