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测...

更新时间:2019-04-18 浏览次数:285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共40分)
  • 1. 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  )
    A . 曹丕 B . 杨坚 C . 杨广 D . 孝文帝
  • 2. 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你认为隋朝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 . 隋炀帝被杀 B . 隋炀帝的暴政 C . 隋文帝励精图治 D . 隋末农民起义
  • 3. 与“每年征发大批劳动力”“多次巡游”“三次辽东”“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
    A . 隋朝的统一 B . 开通大运河 C . 隋朝的灭亡 D . 唐朝的建立
  • 4. “通济渠西通河(黄河)洛(洛水),南达江(长江)淮(淮水)……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由此可知,大运河的开凿(  )
    A . 加强民族融合 B . 加重人民负担 C . 加速隋朝灭亡 D . 促进南北交流
  • 5. 识图析图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是中国古代某著名的工程示意图,根据示意图上的有效信息判断,该工程为(  )

    A . 隋朝大运河 B . 秦朝的灵渠     C . 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D . 元朝运河
  • 6. “魏征敢于直言,言辞激烈,多次伤了唐太宗的面子,但还是受到唐太宗的器重。”这主要说明唐太宗(  )
    A . 注重减省刑罚 B . 重视发展生产 C . 善于虚心纳谏 D . 重视地方整治
  • 7. 《百家讲坛》的“隋唐历史”系列节目,假如由你来主讲,下列题目中最适合的是(  )
    A .    B .     C .    D .
  • 8. 上题选项中出现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这两个盛世局面,它们的共同特征有(  )

    ①社会比较安定②农牧文化融合③经济得到发展  ④科举制度完善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9. 在历代帝王中,以其“‘雄才大略而从谏如流,位及人主兼听纳下’的开明作风而闻名于世”的帝王,最合适的应推荐下列哪个连环画?(  )
    A . B .   C . D .
  • 10. 在古代,被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各族的“天可汗”的人物是(  )
    A . 唐太宗 B . 唐玄宗 C . 唐高宗 D . 唐高祖
  • 11. 有学者认为科举制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具有永久的生命力”主要是指(  )
    A . 平等竞争 B . 注重实践 C . 择优录取 D . 以德取才
  • 12. 2018年2月27日,《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展,《步辇图》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件展品。如图的《步辇图》反映唐与下列哪个少数民族交往的史实(  )

    A . 匈奴 B . 吐蕃 C . 契丹 D . 党项
  • 13. 敦煌莫高窟是伟大的艺术宝库。里面有大量的(  )
    A . 壁画和彩塑 B . 音乐和图画 C . 诗歌和绘画 D . 经书和宝藏
  • 14. 以下哪一场景不可能出现在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中(  )
    A . 魏征去世,唐太宗伤心地说:“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B . 文成公主入藏 C . 长安街上有回族人卖羊肉     D . 唐太宗告诫太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15. 唐朝以博大的胸怀,兼收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体现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 . 文成公主入藏 B . 玄奘西行求法 C . 日本遣唐使来中国 D . 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 16. 下图是某一时期中外交流的线路图,该图反映的史实应是(  )

    A . 鉴真东渡 B . 玄奘西游 C . 马可•波罗东游 D . 新航路开辟
  • 17. 文献与考古资料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这表明(  )
    A . 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 B . 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 C . 中外文化的交流互动日益深入     D . 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社会生活
  • 18.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黄巢起义(  )
    A . 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B .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C . 平定了安史之乱     D . 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 19. 据史料记载,天宝十三年(754年),全国人口有5280多万,而到广德二年(764年),全国人口只有1690多万。导致这一时期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
    A . 修建大运河 B . 隋末农民起义 C . 安史之乱 D . 黄巢起义
  • 20. 唐朝在边境重地设置军镇,其长官称(  )
    A . 将军 B . 大夫 C . 节度使 D . 大王
二、材料题(共4小题,共60分)
  • 21.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

    材料二:如图所示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此河”指的是什么?开凿“此河”的目的是什么?
    2. (2) “此河”是谁在位时开凿的?
    3. (3) “此河”的中心在哪里?北到哪里?南到哪里?
    4. (4) 开凿“此河”有何作用?
  • 22. 材料一  他是唐朝具有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的皇帝,他认为“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  毛泽东评价唐朝一位皇帝:“她的确是个治国天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她为自己立了一块无字碑,千秋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材料三  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

    1. (1) 材料一和材料三中描述的皇帝分别是谁?他们的统治分别称为什么?
    2. (2) 材料一皇帝的治国理念是什么?这一理念源于诸子百家的哪一派思想?
    3. (3) 根据上题中的治国理念,各举一例我国古代顺应这一治国理念而兴盛,背离这一理念而夭亡的朝代?
    4. (4) 材料二皇帝大力提倡科举,请举出她完善科举的一项措施。
  • 23.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  制度篇

    1. (1) 隋朝虽然是一个短命的王朝,但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这一时期创立的一项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制度是什么?
    2. (2) 唐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辉煌的时期,唐朝农民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的灌溉工具是什么?
    3. (3)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唐朝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
    4. (4) 李白、杜甫分别享有什么美誉?杜甫的诗被称为什么?
  • 24. 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治。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

    ——杜佑《通典》卷七

    材料二  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在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步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生产工具,……。

    材料三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材料四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1. (1) 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在位时期什么样的社会状况?这一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一革新措施有关?
    2. (2) 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有何用途?
    3. (3) 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唐太宗和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4. (4) 材料四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求知”的最高佛学学府和为后世留下的佛学经典著作分别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