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届四川省内江市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

更新时间:2017-05-08 浏览次数:1013 类型:高考模拟
一、<b >单选题</b>
  • 1. 《韩非子》说车匠希望人富贵,棺匠希望人死亡;又说工匠造恶劣器械,骗农民的钱。荀子想禁止工匠在家制造器具。这说明了(    )

    A . 工匠可以出卖制造品 B . 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非常发达 C . 市场假货泛滥 D . 韩非子和荀子主张手工业收归官办
  • 2. 董仲舒将天命史观加以整理发展,宣扬“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他的目的在于(    )

    A . 探寻世界和人类的起源 B . 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C . 把历史的发展变化归结到“天理”上 D . 为封建统治寻找理论根据
  • 3. 何朝宗年18应进士试,赵匡胤说此人还没有髭须,欠老成,且让回家读书。赵恒(宋真宗)有意用寇准做相,却嫌他年纪轻些。寇准赶快吃药,须发全白,果然拜相。这反映出宋朝(    )

    A . 官员待遇优厚,人们争相做官 B . 用人重视才干和经验 C . 重视科举考试 D . 暮气沉沉的政治特色
  • 4. 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写道:“五四运动还有和这相联系的反对帝国主义的大功绩;这个反对老八股、老教条的斗争,也是它的大功绩之一。……但五四运动本身也是有缺点的。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这反映了“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    )

    A . 安于现状,固步自封 B . 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 C . 把一切西方文化当做封建文化加以否定 D . 反对形式主义
  • 5. 1937年10月,詹姆斯贝特兰抵达延安,采访了毛泽东,并向毛泽东提议,可向英国工党领袖艾德礼说些什么,于是毛泽东给艾德礼写了一封亲笔签名信。在信件中,毛泽东呼吁艾德礼带领他的党派,帮助中国人民抵御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这封信的历史价值在于(    )

    A . 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罪恶 B . 反映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溃败 C . 展现了中共寻求与英国政界建立关系的尝试 D . 表现了毛泽东的外交才能
  • 6. 为了清理改革路上的障碍,让农民尽快分享改革红利,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以授权的方式在试点县区暂时调整实施有关法律规定。过去,耕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不能用来抵押贷款;如今松绑了,可以用来抵押贷款。这一改革(    )

    A . 是在法治框架内的改革 B . 是先改革再总结经验再立法 C . 目的是让贫困人口尽快获得改革红利 D . 是不用法律依据的尝试
  • 7. 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当梭伦一成为局势的领导者的时候,他就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一举而永远地解放了人民,他又制订法律,下令取消公私债务,其法案曾以‘解负令’闻名,意即人民卸下他们的负担……”材料表明(    )

    A . 个人权力成为梭伦改革的根本保证 B . “解负令”的实施,意味着奴隶制在雅典的终结 C . “梭伦时代”的雅典公民团体相对稳固 D . 雅典民主政治的充分发展为“解负令”的实行奠定了基础
  • 8. 路上,法国远征埃及的军队受到英、俄、奥等国联盟军队的顽强抵抗,损失很大。这时,拿破仑发出一道命令:“让驴子和学者走在队伍中间。”这反映出拿破仑标榜的远征埃及的目的是(    )

    A . 吸收埃及的古文明 B . 掠夺埃及的文物 C . 保护动物和学者 D . 传播法国封建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 9. 《自由引导人民》、《日出·印象》和《百年孤独》的共同之处是(  )

    A . 伟大的文学作品 B . 跳动着时代的脉搏 C . 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D . 绘画技法上的重大革命
  • 10. “俄国革命最近之形势,政权全归急进社会党之手,将从来之政治组织、社会组织根本推翻。……俄罗斯之革命是二十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这里所说的“政治组织、社会组织”是指(    )

    A .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 . 沙皇专制政府 C . 苏维埃政府 D . 保守党政权
  • 11. 1945年8月,面对美国向日本投下原子弹,苏联领导人却无法高兴起来。他们认为,美国的真正意图是(    )

    A . 尽快迫使日本投降 B . 发出警告,威慑苏联 C . 在苏联出兵日本之前占尽先机 D . 巩固在世界的霸主地位
  • 12. 美国总统奥巴马仍在坚持1992年提出的沃尔福威茨理论,即通过武力在全世界保持一种美国领导的单极态势,遏制其他强国的崛起。沃尔福威茨理论提出的背景是(  )

    A . 东欧剧变 B . 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形成 C .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 . 世界两极格局崩溃
二、<b >综合题</b>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司马炎(晋武帝,265年建立西晋,280年统一全国,290年病逝)对人口增殖,颇为重视。女子年十七,父母不给出嫁,由官吏代择配偶。一家有五个女儿(奖励养女儿,因为民间保存战国以来生女不育的恶俗),得免役。又发遣邺城官奴蜱屯田,代田兵(兵士种田)种稻,奴婢各五十人为一屯,让奴婢配成夫妇。当时户口的确很快发展起来,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户有2459840,口有16163863(其中包括复业的流亡户口)。三国以来,还是最高的记录。

    ——摘编自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上)

    材料二: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全面展开以后,国家于1953年10月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采取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即实行统购统销政策。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出现了全国粮食供销矛盾严重的问题。由于城镇和工矿区人口猛增,1953年城镇人口达7826万,比1949年增加2061万人,致使城乡粮食供应面迅速扩大,对商品粮食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但是,分散的小农经济增加生产和提高商品率的能力有限,小农余粮户又有待价惜售心理,加之东北等产粮地区受灾,造成1953年国家粮食收购量减少。当时是收购的少,完不成计划;销售的多,大幅度突破计划,情况十分严重,不少地方开始出现混乱。特别是当时的粮食市场是自由市场,粮食形势一吃紧,私商同国家争夺粮源的斗争十分尖锐,大批粮贩子活动于城乡之间。当时主持财经工作的陈云指出:粮食紊乱时间要提早到来,范围也要扩大,从乡村一直到大城市。其结果是物价必然波动起来并使国家建设受到影响,使人心不安。

    ——摘编自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二版)

    1.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司马炎对人口增殖重视的原因及作用。

    2.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实施统购统销政策在当时的成效。

    3. (3) 在今天来考量历史上的这两大政策,对我们实现中国梦有何借鉴?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主要工业国家在世界工业中所占比重(%)

    上表能够反映主要工业国家在世界工业中所占比重的多种变化。指出其中一种变化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战国时代,随着各国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郡县制已经逐步代替了古代的分封制。秦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又陆续在新占地区设置了不少郡县。但是,分封制作为一种旧的上层建筑,是不会轻易从历史舞台上消失的。全国统一后不久,丞相王绾等就建议秦始皇把诸子派到燕、齐、楚等地设置封国。秦始皇让群臣讨论。廷尉李斯认为,周文王和武王所分封的子弟同姓很多,但后来亲属疏远,便互相攻杀,如同仇敌,连周天子也无力制止。现在天下统一,设置郡县是大势所趋。诸子有功之臣,只宜赐给赋税和重赏,这样便于控制,是求得安宁的好办法,分封王侯很不利。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主张,决定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统一六国时,设置了三十六郡。随着秦朝疆域的继续扩大,后来增至四十余郡。

    ——摘编自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第二册

    1. (1)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秦朝采用郡县制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朝采用郡县制的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