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评(一)历史试卷

更新时间:2017-05-08 浏览次数:778 类型:高考模拟
一、<b >单选题</b>
  • 1. 《国语》载:“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同志”的基础是(    )

    A . 宗法制 B . 分封制 C . 结盟国 D . 联姻国
  • 2.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官职发生了变化,平行的三卿变成了单个的主导官员,称为“执政”,齐国为相,晋国为元帅,楚国为令尹等。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

    A . 贵族政治的彻底解体 B . 开始向官僚政治转化 C . 士阶层崛起和权力下移 D . 世卿世禄官制的颠覆
  • 3. 汉宣帝地节四年下诏曰:“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不判死刑),皆上请廷尉以闻。”“亲亲得相首匿”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的法律原则和制度。对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

    A . 亲属间可以相互隐匿所有犯罪行为 B . 亲亲得相首匿的目的在于尊崇伦理 C . 被告人亲属如果出庭作证将受处罚 D . 这一原则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 4. 汉武帝元朔二年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子弟毕侯矣。汉武帝此举的意图是(    )

    A . 施恩于诸侯子弟,扩大统治基础 B . 缓和郡县与封国的矛盾 C . 满足诸侯子弟获得爵位的要求 D . 削弱地方上诸侯国的力量
  • 5. 朱元璋建国之后,废除宰相制,发布《皇明祖训》警告子孙:“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毋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并敕谕群臣国家罢丞相,设府、部、院、寺以分理庶务,立法至为详善。以后嗣君,其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有奏请设立者,论以极刑。”这一做法(    )

    A . 导致了明朝政治的腐败 B . 消除了皇权旁落的隐患 C . 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D . 堵塞了制度改良的可能性
  • 6. 孙中山先生说:“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他强调的是(    )

    A . 用考试选拔人才的合理性 B . 科举考试逐渐发展完善 C . 科举考试打破了门阀制度 D . 民国应该坚持科举制度
  • 7. (2017高一下·三台月考) 南宋初年士大夫袁采在《世范》中说:“世事多更变,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常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法禁虽严,多是幸免,唯天网不漏。谙云:富儿更替做。盖谓迭相报酬也。”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商品经济的强大冲击 B . 不抑兼并政策的实施 C .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 . 社会环境动荡不安
  • 8. 明朝谢肇滿在《五杂俎》中记载:“西戎茶马之市,自宋已然。盖土蕃潼酪腥膻,非茶不解其毒……(中原)藉之可以得马。以草木之叶,易边场之用,利之最大者也。”由此可知宋朝茶叶贸易的最大收益是(    )

    A .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B . 提高边境人民生活水平 C . 提升了自身军事战斗力 D . 改善与周边民族的关系
  • 9. 《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东洞庭)编民亦苦田少,不得耕耨而食。并商游江南北,以通齐、楚、燕、豫,随处设肆,博锱铢于四方,以供吴之赋税,兼办徭役,好义急公。”材料主要表明(    )

    A . 当地人多地少,赋税沉重 B . 商业是当地民众重要收入来源 C . 当地商业的发展已超过农业 D . 当地商业活动注重社会公益
  • 10. 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抒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这反映了(    )

    A . 苏州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 . 清初官营手工业的普遍衰落 C . 机户成为苏州丝织业的主体 D . 机工的生产积极性严重不足
  • 11. 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反对统治者巧取豪夺,穷奢极欲,维护平民的生存权;另一学派则从绝对的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出发进行政治设计,只为君主谋,不为天下谋。该学者评述的两个学派是(    )

    A . 儒家、法家 B . 墨家、法家 C . 儒家、兵家 D . 墨家、儒家
  • 12. 荀子认为:“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董仲舒也说:“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乎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相对于荀子,董仲舒(    )

    A . 继承了荀子的天命观 B . 强调了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C . 突出了天的神秘性 D . 初步具有了人民主权观念
  • 13. 朱熹曾编著《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方面的习惯,都提出了道德性的行为规范。这一做法推动了儒学的(    )

    A . 世俗化 B . 政治化 C . 宗教化 D . 哲学化
  • 14. 《雅典政制》提到,雅典议事会的成员由400人改为500人,每(地区)部落出50人,而在以前,每(血缘)部落则出100人。与上述变化作用相同的措施是(    )

    A . 梭伦改革以财产多寡确定政治权利高低 B . 梭伦改革时期废除债务奴隶制 C . 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确立陶片放逐法 D . 伯里克利时代向公民大会的参会者发放补贴
  • 15. 罗马法规定:“除犯有罪行等待交付罚款者外,不得拘留任何人或施以镣铐枷锁;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下列对该规定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 保障了债务人的人身权利 B . 公民的政治权利得到保护 C . 不利于保障债权人的利益 D . 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16. 波利比阿在《通史》中指出,罗马的政治制度最一种“混合政体”,也就是说它不是单纯的君主制、贵族制或民主制,而是三种制度的结合。与罗马政治制度类似的是(    )

    A . 古代雅典的贵族制 B . 法国共和政体 C . 美国联邦共和政体 D . 德意志君主立宪制
  • 17. 诺曼·戴维斯在《欧洲史》中写到:“(光荣革命)使绝对专制权力已从君主手里转到了从选举产生的议会手中,把绝对主权置于议会之手。至少在理论上,他赋予议会过去只能由英国国王享有的最高统治权威。”作者在此强调的是(    )

    A . 英国已确立人民主权 B . 英国君主交出了全部权力 C . 英国由专制走向集体统治 D . 议会成为新君主
  • 18. 华盛顿就任美国总统后,由于他和各部部长有密切的私人关系,加之工作需要常在一起聚会,逐渐把在宪法理论上具有独立地位的行政各部变成了“美国历史上最悠久的总统顾问组织”。这一举措(    )

    A . 标志着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B . 破坏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C . 表明总统具有最高行政权 D . 使华盛顿大权独揽
  • 19. 1500年以来的历史,是人类社会由分散隔绝进入整体发展的过程,其主线是现代化。一般认为,欧美现代化的第一步完成于17世纪40年代到18世纪晚期,属于这个阶段的代表是(    )

    A . 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的歌颂 B .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 C . 火车机车的发明应用 D .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发表
  • 20. 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这是世纪性大规模航海,也是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联系的开始,更是一件关于生物、农作物、人种、文化、传染病以及观念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一场引人注目的大转换。以下与其直接相关的是(    )

    A . 中国明清时期强化君主专制 B . 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 C . 欧洲兴起宗教改革运动 D . 中国粮食产量的稳定提升
  • 21. 马克思说:“如果亚洲的社会状况没有一个根本的革命,人类能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如果不能,那么,英国不管是干出了多大的罪行,他在造成这个革命的时候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马克思在此强调了(    )

    A . 英国推动了亚洲的革命运动 B . 亚洲社会自身不会产生革命进步 C . 亚洲需要英国式的革命 D . 英国殖民活动的客观作用
  • 22. 下表是《世界经济千年史》中美国人口种族构成的变化表(单位:万人)

    时间(年)

    土著人口

    白种人口

    黑种人口

    合计

    1700

    75.5

    22.3

    2.7

    100.0

    1820

    32.5

    788.4

    177.2

    998.1

    1860

    16.0

    2724.0

    400.0

    3140.0

    在这160年间,表中美国人口的变化趋势对美国而言(    )

    A . 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B . 促进了美国的近代化 C . 加剧了奴隶制度的矛盾 D . 导致了南北战争的爆发
  • 23. 1870年至1913年,英国在世界工业总产量中的比重从31.8%下跌到14%,失去了“世界工厂”的地位,德国则从13.2%上升到15.7%。由此可以推断(    )

    A .   德国社会制度比英国先进 B . 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强劲发展 C . 德国已成为新的世界工厂 D . 英国丧失了大量海外殖民地
  • 24. 在西方文化中“人文精神”通常指“人文主义”。人文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的内涵是不相同的。下列最能体现17〜18世纪人文主义倾向的是(    )

    A .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 信仰即可得救 C . 人们可以支配自己的命运 D . 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
  • 25. “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马丁·路德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

    A . 宣扬君权神授 B . 否定基督教义 C . 主张因信称义 D . 否定教会权威
  • 26. “我们可以看出,法律将对象的普遍性与意志的普遍性结合起来,所以一个人,不管他是谁,擅自发号施令不能构成法律,即使是主权者对于某个个别对象所发出的指令也不能成为一条法律,而只是一道命令;它不可能是主权的行为,只是行政的行为。”(摘自《社会契约论》)卢梭在此强调(    )

    A .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B . 立法权高于行政权 C . 法律应体现民众共同意志 D . 人民不能直接行使权力
  • 27.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法国的伏尔泰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伏尔泰推崇儒学是因为(    )

    A . 儒学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 B . 中国社会发展水平高于西欧 C . 法国教会和王权强大,专制统治腐朽 D . 法国传教士对中国文化的宣传
  • 28. 潘恩认为:大陆会议“既经人民授权,就具有真正法定的权力”。“组织我们自己的政府,乃是我们自然的权利”。潘恩的主张体现的思想原则是(    )

    A . 人民主权 B . 社会契约 C . 分权制衡 D . 自由平等
  • 29. 19世纪初美国作家欧文创作的小说《瑞普·范·温克尔》讲述了一个美国农民,进山偶然醉酒,回家一看,时间已过20载。作者通过瑞普那看似荒唐的遭遇反映了独立革命前后北美大陆上乡村淳朴的社会状况。这种创作风格属于(    )

    A . 新古典主义 B . 浪漫主义 C . 现实主义 D . 现代主义
  • 30. 谚语或俗语作为史料来源之一,为研究历史提供了许多珍贵而有价值的资料,对下表谚语或俗语解读正确的是(    )

    谚语或俗语

    解读

    ①法律是人民自由的圣经

    法典是人们自由最好的保障

    ②举证之所在,胜败之所在

    判决以证据为准

    ③苏湖熟,天下足

    苏湖地区的粮食丰收了,天下的粮食就充足

    ④宁要三个魔鬼打架,不要一个天使掌权

    反对实行精英政治

    A . B . C . D .
二、<b >综合题</b>
  •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祖宗以来,军国大事,三省议定,面奏获旨。差除(人事任命)即以熟状(宰相意见书)进入,获可,始下中书造命,门下审读。有未当者,在中书则舍人封驳之,在门下则给事封驳之,始过尚书奉行。有未当者,侍从论思之,台诛劾举之。

    此所以立政之大体,总权之大纲。端拱于上而天下自治,用此道也。

    ——南宋陈亮上宋孝宗《中兴五论》

    材料二: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世祖即位,登用老成(老儒),大新制作(大规模地修改典章制度)……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官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凡钱粮、兵甲、也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明]宋濂《元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政治制度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特点。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到元政治制度演进的趋势并分析其成因。

  • 32. 人类历史也是一部“舌尖上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齐国始,食盐成为国家统治的根本,正如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所说:“天下之赋,盐利居半,宫闱、服饰、军饷、百官俸禄皆仰给焉。”桑弘羊说:商鞅相秦,外设百倍之利而民不见赋税之增,“利用不碣而民不知,地尽西河而民不苦”。

    官营经济以超额的垄断价格代替利税的征收,国家源源不断地攫取暴利而民众却不知觉。垄断造成的高价掠夺使民众苦苦挣扎,因此还可抑制民间力量的成长,“今意总一盐铁,非独为利入也,将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也”。

    ——杜君立《舌尖上的帝国——中国盐政简史》

    材料二:史学家威廉斯说:“没有蔗糖,就没有黑奴。”本来,罗马以后奴隶贸易就在欧洲销声匿迹,但因为蔗糖和“大发现时代”的结合,奴隶制死灰复燃。从1500年到1880年,有近1000万黑人被运到新大陆,他们中大部分的人被送到甘蔗园。为了获得这些奴隶,欧洲人把工业产品运到非洲。而财富则在美洲被奴隶们创造出来,源源不断地流向欧洲。他们生产的糖被英国人消费掉,英国人又把布匹、工具甚至刑具卖到美洲,被奴隶们“消费”。近代世界殖民史上著名的“贸易三角”,围绕着蔗糖和奴隶兴起和成熟。蔗糖,结合了亚洲植物、欧洲资本、非洲劳动力和美洲土壤,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国际性产品。

    ——《吃糖的历史和全球化历程》

    材料三:英国之所以能跨过农业的门槛开创工业革命,是因为大量的进口食物供应了人民劳动所需的燃料。英国通过进口食物摆脱了“生物旧体制”的束缚,也让更多劳作者从土地中解放出来。驱动工业化的燃料,不只是那些理在地底死去的植物——煤炭,更是马铃薯及蔗糖所构成的动力。种种与食物有关的因素,最终导致了这场席卷世界的工业革命。

    ——汤姆·斯坦迪奇《舌尖上的历史》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实行食盐专卖制度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糖在西方资本主义兴起过程中的作用。

    3. (3) 对材料三中“种种与食物有关的因素,最终导致了这场席卷世界的工业革命”这一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对这一观点进行论证、修改、补充或否定,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韩愈《论佛骨表》

    经学的转变、理性主义的兴起、儒家济世的政治情结、道统论的兴起以及儒家心性论的变化等,构成了儒学在唐代的兴起,这些变化对于宋代新儒学的出现起着重要的先导作用,虽然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唐代儒家最后无力实现自身理论的创新与理论转型。

    ——洪修平《隋唐儒佛道三教关系及其学术影响》

    材料二:今天下之患,莫大乎贫。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自万历中矿税以来,求利之方纷纷者乃数十年,而民生愈贫,国计亦愈窘。……自万历以后,天下水利、碾硙、场渡、市集无不属之豪绅,相沿以为常事矣。

    ——顾炎武《日知录集释》

    专制统治者对某些经济部门商品贸易的垄断。顾炎武以食盐贸易为例,指出由国家垄断食盐贸易的主要弊端在于,它只有利于盐吏们大量侵吞国税,又阻碍了食盐的自由流通,造成了民生的困乏。

    ——许苏民《论顾炎武经济思想中的近代性因素》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韩愈反对佛教的理由并说明其目的。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炎武认为天下贫困的原因。

    3. (3)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古代儒家学者的精神追求。

  • 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法国大革命一举扫除了封建式的中央集权的地方管理体制和制度,确定法兰西是“统一的和不可分割的”共和国,建立了新的国家行政区。根据新的规定,全国分为83个人口大致相同的省,省下面再设立区、县和市镇。与此同时,建立了新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和行政管理体制,统一领导和管理地方政府,允许选出地方代表进行自治,给予地方民选机构许多权力以便独立管理本地事务。新的地方管理体制和制度取消了关卡,统一了税收,打通了商品和贸易渠道,大大促进了法国经济的发展,使法兰西语言和文化逐渐普及,地方风俗习惯的差别逐渐缩小,种族逐渐同化,从而加速了法国政治的统一,促进了法兰西民族的最后形成。

    ——穆陵《法国地方政府制度的沿革与改革》

    材料二:(美国)联邦制像宪法一样,也是在反对中央集权的气氛中发展起来的。因为新兴各州都奉行分裂主义。在1789年之前,合众国是一个由13个独立共和国组成的联盟。这一结构的缺点变得日益明显。于是,1787年在费城拟定了一部宪法,依据这部宪法,合众国不仅仅是一个国家联盟,而且还是一个联邦,生活在联邦里的个人,出于某些目的,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公民;而出于其他目的,又是各州里的公民。可见,构成联邦共和国的首先是人,而不是州。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一个国家倘若希望寻求一种最能促进自由的政府形式,那么,联邦制提供了一个值得考虑的榜样。

    ——美国第四任总统詹姆斯·麦迪逊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法国地方管理制度的特点,分析新地方管理制度确立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形成这种国家结构形式的历史背景,并说明为什么“联邦制提供了一个值得考虑的榜样”。

  • 3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亲爱的女士,我说我们曾经多少次消受甜蜜的接吻、热情的拥抱、以及同床共枕;就光是我能经常瞻仰你们的丰采、娇容、优美的仪态,尤其是亲近你们那种女性的温柔文静……因为凡是有理性的人都会说:我爱你们,就跟别的男人爱你们一样,是出于天性。谁要是想阻档人类的天性,那可得好好儿拿点本领出来呢。如果你非要跟它作对不可,那只怕不但枉费心机,到头来还要弄得头破血流。

    ——薄伽丘《十日谈》

    材料二:宗教改革,是一次人类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是一次人类心灵争取自治权的尝试。

    ——基佐《欧洲文明史》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马丁·路德

    材料三: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之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之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1. (1) 材料一表达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什么样的生活观念?这种观念在当时有什么意义?

    2. (2)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