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大兴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

更新时间:2019-03-20 浏览次数:366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陶瓷是中华民族在人类科技史上的伟大发明。下列陶瓷的制作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 混合     B . 定型 C . 烧制     D . 画坯
  • 2. 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高锰酸钾    B . 糖水    C . 大理石    D . 食醋
  • 3. (2018·北京) 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    )
    A . H2SO4    B . Al2O3    C . NO2    D . P2O5
  • 4.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烟的是(   )
    A . 铁丝    B . 木炭    C . 蜡烛    D . 红磷
  • 5. 我国青年学者姜雪峰教授被IUPAC遴选为硫元素代言人。一种硫原子原子核内含有16个质子和18个中子,则该硫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A . 2    B . 16    C . 18    D . 34
  • 6. 下列符号能表示2个氯分子的是(   )
    A . Cl2    B . 2Cl    C . 2Cl2    D . 2Cl
  • 7. 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或干冰)用途的是(   )
    A . 人工降雨    B . 作气体肥料 C . 供给呼吸    D . 制碳酸饮料
  • 8. 硝酸铜[Cu(NO3)2]受热分解会产生一种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
    A . NO2    B . N2    C . NH3    D . SO2
  • 9. 下列化学符号能正确表示物质组成的是(   )
    A . 氧化镁  MgO2    B . 氯化铝  AlCl    C . 碳酸钠  Na2CO3    D . 氯化钠  NaCl2
  • 10. 一定条件下,蜡烛在一瓶空气中燃烧。利用O2传感器,测定燃烧过程中O2的体积分数,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 . 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C . 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 D . 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84%
  • 11. KNO3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由图获得的信息中,错误的是(   )

    A .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 t1℃时,NH4Cl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2:5 C . t2℃时,KNO3饱和溶液比NH4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D . t1℃时,KNO3溶解度大于NH4Cl溶解度
  • 12. KNO3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R是KNO3或NH4Cl中的一种。关于下图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R是NH4Cl B . 烧杯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烧杯③ C . 若使烧杯③中的固体溶解,只能采用加水的方法 D . 烧杯①、②、③中,只有烧杯③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
二、填空题
  • 13.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如图所示。

    1. (1) 碳循环中的“碳”指的是(填“碳单质”或“碳元素”)。
    2. (2) 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其主要成分是
    3.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吸收CO2 B . 动植物遗体被微生物分解可产生CO2 C . 控制化石燃料的使用可减少碳排放
  • 14. 实验室里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上,常附着一层白色固体,这种白色固体的主要成分是
  • 15. 随着我国航天技术迅猛发展,“天舟一号”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首次成功交会对接,有力推动了我国空间站建设的进程。空间站里的O2源自电解水,所得H2与CO2反应。

    1. (1) 写出空间站内获取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 (2) H2与CO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上述反应涉及的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化学式)。

      ②若8g H2参加反应,则理论上所需CO2的质量为

  • 16. 利用图中所示仪器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8%的NaCl溶液。

    1. (1) 实验中需要称量NaCl的质量为
    2. (2) 量取蒸馏水需要的仪器有(填序号)。
三、简答题
  • 17. 下图为模拟工业制氧气的微观示意图。

    资料: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比。

    1. (1) “ ”表示的是
    2. (2) 从微粒的角度分析,空气由气态变为液态时,变化的是
    3. (3) 液氮与液氧相比,沸点较高的是
  • 18. 活性炭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可用于防毒面具材料的制备。为研究活性炭在不同条件下对氯气(Cl2)的吸附性能,(吸附量越大,吸附性能越好),科学工作者们做了系列实验得到如下图所示的结果。分析图示可得到的结论是

  • 19.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2022,相约北京”文艺表演蕴含了丰富的中国文化,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形象。

    熊猫木偶 熊猫木偶高2.35 m,质量仅为10 kg,用铝合金管材和碳纤维条做框架,配合LED灯制作而成。其中,碳纤维是含碳量高于90%的新型材料,密度比铝小,强度比钢大。

    力学上,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强度。使材料变形和断裂时所需的力越大强度就越高。为了提高碳纤维的强度,必须选择适当的预氧化条件。预氧化过程主要影响强度的因素有温度、热处理时间等。下图是预氧丝强度与热处理温度关系曲线。

    智能机器人 中国新一代智能机器人与轮滑舞者共舞、互动,在导航精准性、动作复杂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实现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升级创新。

    石墨烯智能发热服 这种智能发热服可在−20℃的条件下持续发热4 h。石墨烯是一种超级新型纳米材料,具有超高强度、超高导热系数,通过工艺的处理可以持续的发热,成为“要温度不要厚度”的可穿戴材料,并且能在30-50℃之间自由的调控温度,被业界誉为“新材料之王”。

    实际上石墨烯本来就存在于自然界,只是难以剥离出单层结构。石墨烯一层层叠起来就是石墨,厚1毫米的石墨大约包含300万层石墨烯。随着科技的发展,制备石墨烯的方法也层出不穷。

    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1) 熊猫木偶框架的制作材料是
    2. (2) 碳纤维的特点是
    3. (3) 材料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大小的力学指标是
    4. (4) 石墨烯与石墨相比,其具有一定物理特性的原因是
    5.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 熊猫木偶、智能机器人、石墨烯智能发热服展现了“中国智慧” B . 中国新一代智能机器人在动作、导航等方面实现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升级创新 C . 碳纤维具有优良的性能,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D . 碳纤维生产过程中,热处理温度越高预氧丝强度越大
四、流程题
  • 20. 煤的气化和液化是目前实现煤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以粗煤为原料合成甲醇的流程如下:

    1. (1) 过程Ⅱ中的主要反应为:C+H2O = CO+H2 , 该反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1→0,碳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为
    2. (2) 过程Ⅲ中发生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将煤加工处理的意义是(写出一条即可)。
五、实验题
  • 21. 下图为实验室制氧气的装置图。请从A或B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A计分。

    A

    B

    ⑴A图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⑵O2可用排水法收集,其原因是

    ⑴B图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⑵B中长颈漏斗底端伸入液体内的原因是

  • 22. 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1. (1) 打开K1、K2 , 注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关闭K2。观察到A中的现象是,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打开K3、关闭K1 , 观察到C中的蜡烛缓慢地熄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 23. 为研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做了如下实验(图中小花经紫色石蕊溶液浸泡并晾干)。

    1. (1) 纸花由紫色变为红色的实验是(填序号)。
    2. (2)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4. 为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化学小组同学做了如图A所示实验。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

    1. (1) 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 (2) 设计实验1、3的目的是
    3. (3) 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实验现象是
    4. (4) 将燃烧后并已冷却的试管取出,倒扣在水槽中;同时将一支盛有空气的试管,同样倒扣在水槽中(如图B所示)。均拔下橡胶塞,燃烧后并已冷却的试管内液面上升高度明显大于盛有空气的试管,其原因是
六、科学探究题
  • 25. 在学完氧气的性质后,某校课外小组同学对铁与氧气的反应进行了更深入地研究。
    1. (1) 实验1:在燃着的酒精上方抖落铁粉,观察到火星四射,如图所示。

      ①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铁粉却能在空气中燃烧,由此说明在某些工业生产中将原料粉碎的目的是

      ②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能燃烧,其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 (2) 实验2:用排水法收集等量的氧气作如下图所示实验,实验中所用的3根铁丝均从同1根长铁丝上截取,并且长度相同。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铁丝均燃烧,剧烈程度不同,Ⅱ最剧烈,其次是Ⅲ,较弱的是Ⅰ。

      ①若实验中集气瓶底部不预留少量水,则可能造成的结果是

      ②绕成螺旋状的铁丝比直铁丝燃烧剧烈的原因是

      A.绕成螺旋状的铁丝着火点降低

      B.绕成螺旋状的铁丝与O2接触面积大

      C.绕成螺旋状的铁丝能够更好地聚热,预热效果好

    3. (3) 实验3:用排水法收集等量的氧气,取不同型号的铁丝进行实验(铁丝的长度、绕成的螺旋圈数等相同)。

      小资料:型号为304L、304、302铁丝,含碳量分别约为 0.03%、0.08%、0.15%。

      铁丝种类

      实验现象

      304L

      轻微火星四射

      304

      明显的火星四射

      302

      剧烈的火星四射

      由该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

    4. (4) 对于铁与氧气的反应,你还想研究的问题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