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年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中考语文最后冲刺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17-07-24 浏览次数:735 类型:中考模拟
一、<b >积累与运用</b>
  • 1. 古诗文名句默写。

    , 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②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③乱花渐欲迷人眼,。(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⑥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⑦诗歌如一壶香茗,芬芳了四季。新燕啄春泥,我们同白居易感知“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生机;夏意醉琅琊,我们随欧阳修感受“佳木秀而繁阴”的清凉;秋韵满南山,我们与陶渊明同享“”的闲适;冬雪飘边塞,我们和岑参共赏“”的春意雪景。

  • 2.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

          中华之美,异彩纷呈:美在武术,刀枪剑戟舞出雄建风姿;美在音乐,鼓瑟笙箫演奏美妙旋律;美在建筑,亭台轩榭尽显精巧布局;。

    1. (1) 给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xiāo

    2. (2) 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改为

    3. (3) 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写出恰当的内容。

  • 3. 下面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BBC名记者詹宁斯将暗访所得的国际足联腐败证据的音频写入书中出版,引发足坛大地震。 B . 在全国人民的热切关注中,经过杭州申亚委员会全体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杭州终于获得了2022年亚运会的举办权。 C . 在世界反法西斯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我国举行盛大的阅兵式,是为了向人们发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末未来。 D . 日本想要发展同亚洲邻国的关系,关键在于它能否正确认识历史、重信践诺。
  • 4. 根据语境,下列划线词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德国近日推出紫外线除菌加湿器,这一“神器”在手,就算在办公室码字过程中也能保持肌肤水嫩、避免空气中细菌感染。(这里指上文说的“紫外线除菌加湿器”,含有赞美其功能强大之意。) B . 不知从何时起,生活中的“低头族”“刷屏党”汹涌来袭。(这里指低下头看屏幕。) C . 东台甘港,中国最美乡村,约吗?(这里指一起去看看,有鼓励尝试和邀请参与之意。) D . 好老师孙青不布置作业、不拖堂、不吝啬表扬,她的“走心”之举得到了学生们的纷纷点赞。(这里意为离心、变心。)
  • 5.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绿色生态”已成为东台最响亮的区域名片。

    ②跟随“2015美丽中国行•聚焦生态盐城”活动来东台采风的中央权威媒体记者,则这样描述“在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能够激发创作灵感。”

    ③2015年11月11日,中国盐城沿海湿地“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东台站比赛成功举行,央视专题片报道,此次比赛对于选手和观众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生态体验和精神享受,来东台“森呼吸”名副其实。

    ④似乎,每一个与东台亲密接触的人,都会被这儿优美的自然风光、清新的生态环境所折服。

    ⑤此外,参加“感知中国”江苏东台文化之旅活动的173名留学生也啧啧称赞:“东台环境质量真好!”“来东台,太棒了!”

    A . ④③②①⑤ B . ③②⑤④① C . ①④③②⑤ D . ③④②①⑤
  • 6.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信息。

          有评论认为,作家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儿童文学奖绝非偶然。一方面,他是一名一直真正用心灵为孩子写书的儿童文学大师,其作品的正确道义感、审美价值以及字里行间的悲悯精神,深深打动全球读者;另一方面,扎实的现实铺垫也功不可没。截止到2016年初,国家投在曹文轩近20部作品的多语种翻译输出资助总金额达400.2万元。在得到安徒生奖之前,曹文轩作品已经输出到50多个国家,并且翻译的质量非常高。此外,如今国内不少出版社都善于抓住各种国际大型书展,推介中国作家的作品,寻找中国故事获得国际普遍认同的创新表达方式。

  • 7.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

          材料一:最近,一组“最酷85岁老爷爷”的时尚照片“火”遍网络:老人或戴着墨镜和鸭舌帽,隔着护栏远眺大海;或身着一袭西装,搭着绿领结、白耳机线……摄影师想用这组照片告诉大家,老年人的生活也可以精致优雅,希望大家能够善待老人、多陪伴老人。

          材料二:2015年冬,安徽大学磬苑校区杏园学生公寓1612宿舍窗子却“关不上”。窗户顶部连杆上,有个鸟巢半倚着顶部的玻璃,里面有三只雏鸟。该宿舍的学生决定,任由寒风吹也不关窗户。

          材料三:沈阳的潘先生急着要去照顾正在生病住院的孩子,实在找不到停车的地方,就给交警留下一张纸条以及联系方式,讲清了原委。回来时,他的车窗上多了一张字条:“祝早日康复,以后尽量按位停车。”落款“皇姑大队宣”。

    1. (1) 仔细探究以上材料,提炼出你所获得的信息。

    2. (2) 如把这三则材料摄制成一条电视公益广告,请你为之配一条简短的宣传语。

    3. (3) 如果你以校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这位交警,请结合材料三拟一个采访问题。

  • 8. 名著阅读

          这里笼罩着死一般的沉寂和旷野的凄凉。怪不得给这儿的人写信,仿佛是送信给教堂过道上的墓穴,从来得不到答复。黑森森的石头诉说着府宅遭了什么厄运﹣﹣火灾?但又是怎么烧起来的呢?这场灾难的经过加何?除了灰浆、大理石和木制品,还有什么其他损失呢,生命是不是象财产一样遭到了毁灭?如果是,谁丧失了生命?这个可怕的问题,眼前没有谁来回答﹣﹣甚至连默默的迹象、无言的标记都无法回答。

          我徘徊在断垣颓壁之间,穿行于残破的府宅内层之中,获得了迹象,表明这场灾难不是最近发生的。我想,冬雪曾经飘入空空的拱门,冬雨曾打在没有玻璃的窗户上。在一堆堆湿透了的垃圾中,春意催发了草木,乱石堆中和断梁之间,处处长出了野草。呵!这片废墟的主人又在哪里?他在哪个国度?在谁的保护之下?

    1. (1) 文段中的“这里”是指哪里?“我”是谁?这里曾遭遇了怎样的故事?

    2. (2) 这段文字在该篇章中有什么作用?

二、<b >阅读与理解</b>
  • 9.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下列各题。

    夜坐

    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注】张耒,北宋诗人,师从苏轼,后因苏轼被贬而遭牵连,六年中三次被贬。本诗作于HY诗人晚年,其时他长期赋闲、贫病交加。

    1. (1) 请发挥合理的想象,描绘出诗歌首句所展示的画面。

    2. (2) 诗的第二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 10. 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 , 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选自《石渠记》)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乃记之而去。

    (选自《小石潭记》)

         【注释】①渴:指袁家渴,一泉水名。 ②箭:小竹。 ③庥:同“休”,休息。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

      ①民其上    

      ②有泉幽    

      ③昌蒲之    

      ④心之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②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 (3) 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分别简要概括。

    4. (4) 甲、乙两文都是柳宗元被贬永州之作,其共同的写作手法是什么?都表达了什么情感?

  • 11. 阅读《西瓜遭了殃,还有玉米》,回答下列各题。

    西瓜遭了殃,还有玉米

          大平原无边无际绵延开去,千里沃野,坦荡开阔。清晨的土地,刚刚睡醒一样,打着呵欠,腾起潮润润的水汽。泥土的气息,厚重绵长,从四野漫散开来。金色的晨光,纷纷披落。

          父亲坐在田头,一脸欣喜。他抽着旱烟,啧啧道:“咱这地方,真是宝地啊,年年风调雨顺,种什么长什么。”父亲是种田的好手,很多年里,父亲把土地当做根,他自己已经像土地一样,对每种作物的秉性了如指掌,他会娴熟地侍弄它们。

          那一年,父亲种了两亩地西瓜,长势非常好。西瓜成熟了,父亲找人帮着把西瓜摘下来,又圆又大的西瓜被整齐地码放起来,田头堆起了一座座碧绿的小山。这么多西瓜,在当地卖不完。父亲早早和叔叔大伯们商量好了,他们找来了大车,要去大同或者包头卖西瓜。究竟是哪里,童年时的我分不清。对于我来说,那些地名,仅仅是远方的象征,代表着父亲此去将是万水千山。

          我们都以为,这车西瓜一定会卖个好价钱。可是十几天后,父亲和叔伯们垂头丧气地回来了。每个人都胡子拉碴,一脸沮丧。原来,半路上遇上暴雨,西瓜烂了大半,剩下的减价处理掉了。毫无疑问,这次赔大了。

          所有的心血,就这样毁了。母亲心疼得大哭起来。那几天,母亲不吃不喝,愁得不行。我和妹妹们知道,父亲给我们买裙子的承诺也兑现不了了。瓜田里,剩下的西瓜寥寥无几。昔日茂盛的瓜田,显出衰败的模样。父亲在瓜田里抽着旱烟,眉头凝成一个“川”字。忽然,他把手中的旱烟狠狠一丢:“西瓜遭了殃,不是还有玉米吗?玉米收成好,咱也有指望!”

          以后的日子,父亲天天在玉米田里忙。间苗、浇水、除草,父亲把所有的汗水都挥洒在玉米田里。我们眼看着玉米拔节一样长,粗粗壮壮的玉米,仿佛都卯足了劲儿,要为父亲争气。玉米长到一人多高了,修长秀颀,三亩多玉米田,连成一片碧绿的波涛。家乡肥沃的土地,愈发显出厚重的底色。风过处,玉米叶子水袖一样舞着,“刷拉拉”作响。父亲的脸上,一片憧憬。

          秋风吹过千里平原,玉米熟了。成熟的玉米田泛着黄色,显出迷人的风韵。棵棵玉米上,那硕大的玉米棒子,仿佛植株上醒目而荣耀的标志﹣﹣又丰收了。瞧,很多玉米拱出了外皮,露出粲然一笑,籽粒玛瑙一般饱满莹润。玉米金黄的牙齿在秋阳下灿灿生辉,那种黄色,就是一个个动人的笑靥。田里的玉米在笑,笑得那么恬然自得,那是丰收的微笑,无比生动。爽朗的秋天,天无边无际地蓝着,云自由自在地飘着。玉米田里的我们,笑声连成了串。好收成,就有好日子。那一季,我们收获的玉米快要把粮仓挤爆。

          以后的日子,父亲的那句“西瓜遭了殃,还有玉米”,就成了我们一家人都能心领神会的语言。每当遭遇困境,我们就学着父亲的语气说:“西瓜遭了殃,还有玉米。”大家知道,只要像父亲一样不灰心、不丧气,就会收获满地微笑的玉米。

          生活的原野上,到处都有希望的种子,只要信心还在,希望的种子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1. (1) 请用简单的词语概括文中父亲情感的变化。

      ﹣﹣﹣﹣憧憬﹣﹣

    2. (2) 开篇由大平原风光写起,有哪些作用?

    3. (3) 请品析文中画横线的语句。

    4. (4) 文中画波浪线一句中五次写到玉米的“笑”,其作用是什么?

    5. (5) 以“西瓜遭殃了,还有玉米”为题有何好处?

  • 12. 阅读《从审美到歧视只是一步之遥》,回答下列各题。

    从审美到歧视只是一步之遥

          近年,网络上有一个热词经常被年轻网友引述,它就是“颜值”,意为容貌英俊或靓丽的数值。当然,并没有一个真实客观的数字来衡量容貌。“颜值”不过是形容人外貌的抽象概念,形容某人极其美丽就是“颜值爆表”。与此对应的是,许多人感慨这是一个“看脸的社会”,一些人自愿加入“外貌协会”,意思是评价一个人、一件事物,喜欢把外表长得怎样作为主要甚至唯一的评价标准。

          在网上开玩笑比“颜值”,固然无伤大雅。一些校花排行榜的出现,甚至可以帮助活跃校园气氛。但是,越来越多的人把“颜值”从虚拟世界引向了现实生活,不仅自己重视外貌,而且待人接物也讲究外貌,恨不得自己和身边的人都长一副明星脸。为了弥补先天“颜值”缺陷,有的人频繁整容也不是稀罕事,甚至有人到国外整容,因手术失败引发了跨国医疗纠纷。一些单位在自我宣传时,也常让“颜值”高的员工露面,类似最美女警和最帅男警的照片常常格外夺人眼球。

          “颜值”尽管是新兴概念,所表达的意思却是老生常谈。“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爱惜容貌古而有之。到了网络时代,“视觉经济”占了主导,“颜值”自然大行其道,以至于产生了“看脸的社会”这样的说法。其实很多人在谈论“颜值”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的情绪。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天生丽质并非自己能够决定,被“颜值”这种价值取向牵着走才是人们的处境。

          外貌歧视是客观存在的。有德国学者研究得出结论:工资、晋升和津贴都和一个人的外貌吸引力有关。(一)如果这还算不上歧视,那么东莞一商场的例子说得更清楚:该商场清洁工工资标准与“颜值”直接挂钩,年纪轻、形象好的,月薪1800元;其他的则为1650元。更多的歧视藏在你“说不清道不明”的灰色地带:求职应聘时因为证件照太草率而被刷掉;面试后被淘汰的真正原因竟然是“辨识度不怎么高”。

          把一件与外貌毫无关系的事情,以外貌为标准来衡量,就可能落入歧视的陷阱。网上流传模特学校招生测试形体,没有人说这是歧视,因为形体本是对模特的一种公认的职业要求;有人对婚恋对象有一些容貌的要求,也谈不上歧视,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私生活的取向他人不能干涉。但是,凭常识就可以得出结论:清洁工扫地是否能干与外貌无关,警察破案是否让人民满意也不是靠“颜值”。

          不可否认,善于经营个人形象,也是一个人能力素质的体现。在有经济条件的前提下,注意自己的穿着搭配,为了体型苗条减减肥,既锻炼身体又美化外表,大概没有人会提出什么异议。但是,“颜值”高不高,光靠后天努力并不够,必须承认是否天生丽质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二)一个人懂得怎么穿着打扮,那叫做审美;反之,一个人动辄以貌取人,嘲笑他人无法改变的容貌,那就是歧视了。

          承认人与人之间有“颜值”的差距,这早就不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了。这并不是我们认可“看脸的社会”的理由。过于崇尚“颜值”,倒可能反而被“颜值”所约束,天天心里给别人的“颜值”打分,难保哪一天自己因“颜值”不高被吃闭门羹。生下来就有美好的外貌,那是一个人的幸运。不过即使“辨识度”不高,也完全不用气馁。更重要的是,如果你认可因“颜值”而产生的歧视,你也未必能摆脱被歧视的命运。

    1. (1) 本文的主要论点是什么?

    2. (2) 理解文中划线的词语

      ①“颜值”尽管是新兴概念,所表达的意思却是老生常谈。“老生常谈”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②过于崇尚“颜值”,倒可能反而被“颜值”所约束,天天心里给别人的“颜值”打分,难保哪一天自己因“颜值”不高被吃闭门羹。“闭门羹”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3. (3) 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4. (4) 资料链接:时下,韩剧《太阳的后裔》中演员宋仲基人气爆棚。有人认为,是“颜值”使他成为追剧者心中的男神;也有人认为,宋仲基的成功源于自身优秀,他有着丰富的主持和表演经验,其高考成绩为当年全国前十名,高三时所有科目全优,英文和数学全校第一。

      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宋仲基热”的看法。

三、<b >写作</b>
  • 13. 作文:

          “帘”的含义很多,可以是具体的实物:水帘、珠帘、草帘、竹帘、帘拢;也可以是抽象的“心帘”:苦难、挑战、代沟、矛盾、思念等。请以“掀开那道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