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5-2016学年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新城初级中学怡康街...

更新时间:2017-04-25 浏览次数:485 类型:开学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2017九上·崇明月考) 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 苹果腐烂 B . 榨取果汁 C . 面包发霉 D . 菜刀生锈
  • 2. 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且温度降低的是(   )
    A . 蔗糖 B . 氢氧化钠固体 C . 植物油 D . 硝酸铵固体
  • 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倾倒液体   B . 称量固体 C . 点燃酒精灯   D .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4. (2018九上·兰州期末)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

    A . 一定是单质 B . 一定不是混合物 C . 一定是纯净物 D . 一定不是化合物
  • 5. 目前常用的1元硬币(如图),其材质为(   )

    A . 纯铁 B . 钛合金 C . 钢芯镀铜 D . 钢芯镀镍
  • 6. 下列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 燃煤时,在房间里放一盆水可防止CO中毒 B . 在做硫燃烧的实验时,在瓶里盛少量的水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C . 计算机房失火不能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 D . 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 7. 菱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CO3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菱铁矿是铁的合金 B . 菱铁矿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3% C . FeCO3中铁的化合价为+3 D . FeCO3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
  • 8. X、Y、Z三种金属中,只有Z在自然界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如果把Y放入X的硝酸盐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据此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 . Z、Y、X  B . Y、X、Z   C . X、Y、Z   D . Z、X、Y
  • 9. (2016·洪山模拟) 我国铁路将进入高铁时代.为适应提速要求需把短轨连成长轨,常用反应:xAl+Fe2O3 Al2O3+xFe 进行焊接,该反应发生后,不需要再持续加热就可保持高温继续进行,方便野外操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Al2O3为氧化物 B .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 . 该反应方程式中的x为3 D . 该反应会放出大量热
  • 10. 2012年11月19日,酒鬼酒被爆“塑化剂”超标2.6倍.“塑化剂“的主要成分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其化学式为C24H38O4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属于氧化物 B .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 . C24H38O4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6:1 D . C24H38O4由24个碳原子、38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构成
  • 11.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没有错误的是(   )

    A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金属锌的活动性比铁的活动性强

    C兵兵球碎片比纸片的着火点要高

    D黄铜的硬度比纯铜的大

    A . A   B . B   C . C   D . D
  • 12. 如图是NaCl、MgSO4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只有在t1℃时,NaCl和MgSO4的溶解度才相等 B . t1℃~t3℃,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 MgSO4饱和溶液在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D . t3℃时的MgSO4饱和溶液降温至t2℃,有晶体析出
  • 13.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杂质)

    除杂试剂和操作

    A

    Fe(Mg)

    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B

    CO2(CO)

    点燃

    C

    Al(NO33溶液(AgNO3

    过量铝粉,过滤

    D

    KNO3(NaCl)

    蒸发结晶

    A . A   B . B   C . C   D . D
  • 14. 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 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3种 B . b点溶液是蓝色的 C . c点得到的固体为两种 D . 取d点的固体,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 15. 某气体由CH4、C3H4、C3H6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该气体样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22:9,下列对该气体组成判断正确的是(   )
    A . 该气体可能是CH4和C3H4 B . 该气体中一定没有C3H4 C . 该气体可能是CH4和C3H6 D . 该气体不可能是C3H6
  • 16. 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 (1) 仪器名称:a、b
    2. (2)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选用的装置是
    3. (3)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选用装置C优于B的原因是;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说明已集满.取一朵用紫色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将小花的一半用水喷湿,放入装置D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此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 (4) 100g某稀盐酸恰好与13g锌完全起反应,试计算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 17. 燃烧与人类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1. (1) 人类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2. (2) 火箭发射常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常规推进剂.偏二甲肼(C2H8N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 (3) 普通汽车发动机中汽油与空气的质量比为1:15,稀薄燃烧发动机中汽油与空气的质量比可达到1:25.

      ①“稀薄”的含义是(填字母序号).

      A.发动机混合气中汽油含量低          B.发动机混合气中空气含量低

      C.发动机混合气中氧气含量低          D.发动机混合气中氮气含量低

      ②稀薄燃烧发动机能更好的节能减排,其原因是

  • 18.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对于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1. (1) 水的组成

      图1是18世纪化学家卡文迪许做的关于水的组成的实验.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是

      该实验证明了水是由(填名称)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 (2) 水的性质

      ①少量下列物质加入到水中,充分搅拌后,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牛奶           B.蔗糖          C.食盐          D.花生油

      ②一种抗生素为粉状固体,每瓶含1g.注射时应配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则使用

      时每瓶至少需加入蒸馏水 mL.

      ③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

      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乙>甲=丙

      B.20℃时,将30g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80g

      C.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质量最大

      D.分别将t1℃时三种物质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甲>丙

      Ⅱ.20℃时,将40.0g甲放入10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发现固体没有全部溶解,请你解释甲固体没有全部溶解的原因可能是.要使该固体全部溶解的方法是.(任写一种)

  • 19. 黄铜(铜锌合金)用作弹壳的制造.现有一批使用过的,锈迹斑斑的弹壳,处理这批弹壳可以制得硫酸锌和铜,其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收集资料】弹壳上的锈主要为Cu2(OH)2CO3 , 能与稀硫酸反应得到硫酸铜溶液;弹壳中其他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

    1. (1) 写出溶液A与过量锌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固体D为
    3. (3) 最终得到的硫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填“>”、“=”或“<”)弹壳中锌元素的质量.
  • 20. 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8种物质,其中C不含碳元素,G是黑色固体,相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关系如图:

    1. (1) ②的反应类型是;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现象是
    3. (3) 上述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字母代号).
  • 21.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甲、乙两个充满O2的密闭容器中各加入一定量的碳粉,在高温条件下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结束后,两个容器中的碳粉都已完全消失.该小组成员对两容器中反应后的气体进行如下探究:
    1. (1) 小红同学对甲容器中气体的组成提出如下四种猜想:
      A . 只有CO2 B . 只有O2 C . 只有CO D . CO和O2混合气体你认为上述猜想中明显不合理的有       (填序号).
    2. (2) 小明同学认为甲容器中的气体还可能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他准备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

      请回答:

      ①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②若小明的猜想成立,则装置A中的实验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装置C玻璃管中的实验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 (3) 小芳同学对乙容器中气体的组成提出了除上述猜想外的另一种合理猜想,她的猜想是,于是她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验证其猜想:

      【步骤l】先加热装有铜丝网的玻璃管一段时间后,再通入乙中的气体,观察现象.

      【步骤2】将乙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指导老师在分析其实验方案后,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错误或不足.

      ①步骤1应先通入乙中气体一段时间后方可加热.你认为这样修改的原因是

      ②没有必要进行步骤2的实验,其理由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