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杭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34

更新时间:2017-05-19 浏览次数:1363 类型:中考模拟
一、<b>基础题</b>
  • 1. 下列语段中划线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 , 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著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只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在一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A . shuò   bàn   xiǎn   yí B . sù    pàn   chán   dǎi C . sù     pàn   chǎn   yí D . shuò  bàn   qiǎ    tái
  •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党中央明确国家安全战略方针和总体布署,推动国家安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B . 大海是沧茫的天空,天空是寂静的大海,我想我是海,梦是我张望的天空。 C . 用一朵花开的时间去诠释生命,去体味一种刻骨明心的辉煌。 D . 在暑天你为多少的庙宇戴上了巍峨的云冠,你也为多少的劳苦人撑出了清凉的华盖。
  • 3.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国家主席习近平23日在河北省张家口市考察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 B .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滑而不腻耳的音响。 C . 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是相得益彰、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 D . 大雨猛烈地敲打着屋顶,冲击着玻璃,唱出激动人心的乐章。
  •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斯坦福研究所的人工智能中心研发了首个全球移动、智能机器人Shakey。 B . 全校师生人人参与,为学校创建市级安全校园添砖加瓦而努力。 C . 通过这几年的努力,使中国的水面舰艇研制水平和研制能力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这为中国海军执行远海防卫作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D . 人们有时放弃安逸舒适,不是不会享受生活,而是为了坚守自己的志向。
  • 5. 古诗文名句填空。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 客行悲故乡。 ,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③黑云压城城欲摧, , 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④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明作者希望受到重用的句子是“”。

    ⑤李清照的《武陵春》中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表达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词句是“”。

    ⑥早春,漫步西湖,风光明媚,繁花朵朵,浅草绿绿,让我们不禁想起唐代诗人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里的诗句“”。

  • 6. 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

    1.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优秀的作家总能在他们的作品中塑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国别)作家契诃夫在《变色龙》中塑造的奥楚蔑洛夫,成为了“变色龙”的典范;英国的莎士比亚在戏剧《》中成功地塑造了机智、勇敢的女主人公鲍西亚,同时,文中的夏洛克已经成为吝啬鬼的形象代表;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也为我们塑造的(人物)经历了误入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拼王伦等事件后,从一个循规蹈矩的禁军教头变成了一个侠肝义胆的梁山英雄好汉。

    2. (2) 下面这段话是谁的内心独白,反映出她怎样的个性特点?请结合故事情节谈谈你的理解。

      你以为我会留下来,做一个对你来说无足轻重的人吗?你以为我是一个机器人?——是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能受得了别人把我仅有的一小口面包从我嘴里抢走,把仅有的一滴活命水从我的杯子里泼掉吗?你以为,就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既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完全一样有一颗心!……

  • 7.

    请为下面这幅“携手关注空巢老人”的宣传画拟写一则广告语,并简述理由,100字左右。


二、<b>现代文阅读</b>
  • 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雪白

    王开岭

        叫人感念和思痛的东西愈来愈多了。比如雪。

        在我的印象里,雪是世界上最辽阔最庄严最富有诗意和神性的覆盖物。她使我隐约想到“圣诞、人类、福祉、博爱、命运”这些宗教和集体意味很浓的词。

        那神秘无极的洁白;庞大的包容一切的寂静;纯银般安谧宽仁的光芒;浑然天地梦色绝尘的巍峨与澄明……

        拿什么更美的形容她呢?她已被拿去形容世间所有美的意境了。

        童年时,我的心里溢满了雪。比大地上的棉花多得多。那时候,大地依然贫穷,贫穷的孩子常常想:要是地里的雪全变成棉花该多好呵……如今,我们身上有的是厚厚的棉花了,而大地,却失去了那洁白的相濡以沫的覆护。

        那时候,一个冬天常常有好几场惊心动魄的大雪。有时连续着,不舍昼夜地下;天凛地冽,银装素裹。夜晚白得耀眼,像火把节,像过年,很令人鼓舞和感动。记得初中语文里有篇杜鹏程的《夜走灵官峡》,一开头即是“纷纷扬扬的大雪又下了一整夜……”

        那种盛大的雪况现在忆起来很有些隐隐动容和“俱往矣”的悲壮。不知如今的孩子会不会问:真有那么多的雪么?

        是真的。雪不仅多,而且美的痛心

        记得当时班里有个家境很穷的女生,又瘦又黑,像棵细细的老也长不大的豆芽儿。—次作文课上她灵机一动把雪比喻成了“雪花膏”,她说:“那天夜里,我看见天上飘起了雪花膏……”她念的时候同学们全笑了,连戴眼镜的老师也哧哧笑了,说她是“异想天开”。于是老师接着给我们讲“异想天开”是什么意思。我就是从此学得这个成语的。老师讲“异想天开”的时候女生趴在水泥桌上(当时课桌是用水泥板搭的)呜呜哭出了声……不久,她因家贫便辍了学。

        许多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记起了这件事。我猛然发现那个“雪花膏”的比喻其实是多么生动而富有诗意啊!

        雪。雪花膏的雪。女孩儿的雪。

        在我所见过的比喻中,这是最珍贵最难忘的一个。也是最伤感的一个。

        要知道当时穷人家的女儿是用不起雪花膏的。美丽的如诉如泣的雪花膏。

        不知从何时起,有个声音问:我们的雪呢?

        从前的那些梦想,有的很快就兑现了,比如棉花,比如雪花膏和课桌……另外一些虽遥遥无期,但我们并不苛求,慢慢来,一切都会有的,没有的都会有的……

        是的,我们相信,时间已悄悄印证了这点。但另一个事实是:我们曾经有过的,现在却没有了。

        比如雪。我们有了无数的雪花膏,甚至有了比雪花膏还雪花膏的雪花膏,可我们的雪呢?那“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雪呢?

        偶尔碰上一回,可那是怎样的情景啊——

        稀稀落落粉针或粉末状的碎屑,仿佛老人凋谢的白须,给风一击,给地面轻轻一震,即消殒了。

        这哪里是雪?分明是雪的骸,是死去的雪。

    衰败的迹象即这个时候显露的。我留意到了冬日的憔悴,地温的爬升,空气的浮躁,河流、树木和鸟的稀少……眯起眼睛,我辨认出菜叶上的斑点,阳光中的尘埃和可疑的飞来飞去的阴影……最后,我还跟踪一只绿色的苍蝇,于是发现了第二,第三……

        从前不是这样子的。

        纯洁简美的东西愈来愈少。地球上,已很难留得住雪了。

        人类创造一切的同时也破坏着一切,许多优雅的古典的秩序被打碎了,颠覆了,消解了,包括季节、生态、法则、价值、信仰和艺术……我们狂妄地征伐却失去了判断,拼命地拥有又背叛着初衷,我们消灭了贫穷还消灭了什么?

        这是一个欲望大得惊人的掘金年代。抒情的方式正在消失。只有物的欲望。欲望。

        我感到了不安,感到了冬天背后那双忧郁哀怨的眼睛,那些威胁她的莫名的危险……我开始了怀念,怀念那些已经流逝和几要逝去的东西,比如童年、雪、自然和本色,比如古典、村野、棉布、美和纯净……                                   (选自《精美散文》)

    1. (1) 文中作者描写了哪几种雪景?各有什么特点?

    2. (2) 阅读下面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雪不仅多,而且美的痛心。(面对如此“多”与“美”的雪,我为什么“痛心”?)

      ②这哪里是雪,分明是雪的死去的雪。(结合上下文,品味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3. (3) 结合全文,分析题目“雪白”的含义。

    4. (4) 文章结尾说,“我们消灭了贫穷”,创造了财富,可作者却感到“不安”,为什么?结合生活体验,谈谈你的感悟。

  • 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更愿意做我自己

    周国平

        ①卢梭说:“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这话听起来自负,其实适用于每一个人。可惜的是,多数人忍受不了这个失去了模子的自己,于是又用公共的模子把自己重新塑造一遍,结果彼此变得如此相似。

        ②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世上有许多人,你可以说他是随便什么东西,例如是一种职业,一种身份,一个角色,唯独不是他自己。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儿也没有冤枉他。因为确确实实,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和事务的一架机器罢了。

        ③人生在世,不能没有朋友。在所有朋友中,不能缺了最重要的一个,那就是自己。缺了这个朋友,一个人即使朋友遍天下,也只是表面的热闹而已,实际上他是很空虚的。

        ④能否和自己做朋友,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更高的自我,这个自我以理性的态度关爱着那个在世上奋斗的自我。理性的关爱,这正是友谊的特征。有的人不爱自己,一味自怨,仿佛自己的仇人。有的人爱自己而没有理性,一味自恋,俨然自己的情人。在这两种场合,更高的自我都是缺席的。

        ⑤为别人对你的好感、承认、报偿做的事,如果别人不承认,便等于零。而为自己的良心、才能、生命做的事,即使没有一个人承认,也丝毫无损。我之所以宁愿靠自己的本事吃饭,其原因之一是为了省心省力,不必去经营我所不擅长的人际关系了。

        ⑥我曾和一个五岁男孩谈话,告诉他,我会变魔术,能把一个人变成一只苍蝇。他听了十分惊奇,问我能不能把他变成苍蝇,我说能。他陷入了沉思,然后问我,变成苍蝇后还能不能变回来,我说不能,他决定不让我变了。我也一样,想变成任何一种人,体验任何一种生活,包括国王、财阀、圣徒、僧侣、强盗、妓女等,甚至也愿意变成一只苍蝇,但前提是能够变回我自己。所以,归根到底,我更愿意做我自己。

    (选自周国平《愿生命从容》)

    1. (1) 文章开头引用卢梭的话有什么作用?

    2. (2) 文章第④段“更高的自我”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更高的自我都是缺席的”?

    3. (3) 文章结尾列举了“我和五岁男孩谈话”的事例,有什么作用?并结合全文概括全文的中心论点。

    4. (4) 阅读下文毕淑敏的《我很重要》片段,结合全文内容,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我对于我的工作我的事业,是不可或缺的主宰。我的独出心裁的创意,像鸽群一般在天空翱翔,只有我才捉得住它们的羽毛。我的设想像珍珠一般散落在海滩上,等待着我把它用金线串起。我的意志向前延伸,直到地平线消失的远方……没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替代别人。我很重要。

三、<b>古诗文阅读</b>
  •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

        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①,克之;以封其子击②。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二)

        杜乔字叔荣,河内林虑人也。少为诸生,举孝廉。汉安元年,以乔守光禄大夫,使巡察兖州。表奏太山太守李固政为天下第一;陈留太守梁让、济阴太守汜宫、济北相崔瑗等赃罪千万以上。让即大将军梁冀季父。还,拜太子太傅,迁大司农。时梁冀子弟五人及中常侍等以无功并封,乔上书谏曰:“臣闻古之明君,褒罚必以功过;末世暗主,诛赏各缘其私。今梁氏一门宦者微孽并带无功之绂③裂劳臣之土其为乖滥胡可胜言!夫有功不赏,为善失其望;奸回不诘,为恶肆其凶。”书奏桓帝不省。      (节选自《后汉书•李杜列传》)

    【注】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名叫魏斯。中山:中山国,战国时小国。②击:魏击,魏文侯之子,后继承为君,即魏武侯。③绂(fú):系印章或佩玉用的丝带,绂的颜色依官位品级而不同。

    1. (1)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魏文侯使乐羊中山(攻打) B . 太子太傅(任命) C . 任座出(追赶) D . 诛赏各其私(依照)
    2. (2) 对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今梁氏一门宦者/微孽/并带无功之绂/裂劳臣之土/其为乖滥胡可胜言! B . 今梁氏一门/宦者/微孽并带无功之绂/裂劳臣之土其为/乖滥胡可胜言! C . 今梁氏一门宦者/微孽并带无功之绂/裂劳臣之土/其为乖滥/胡可胜言! D . 今梁氏一门/宦者微孽/并带无功之绂/裂劳臣之土/其为乖滥/胡可胜言!
    3.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②夫有功不赏,为善失其望;奸回不诘,为恶肆其凶。

    4. (4) 同样面对忠臣的直谏,身为君王的魏文侯和桓帝在具体表现上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意,做具体评析。

  • 11.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题木兰院二首(其一)

    (唐)王播

    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

    如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

    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 (1) 这两首诗在写法上有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2. (2) 赏析“树老无花僧白头”、“桃花依旧笑春风”这两句诗,并结合这两首诗体会作者的人生感悟。

四、<b>作文</b>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不要在人我是非中彼此摩擦。有些话语称起来不重,但稍有不慎,便会重重地压到别人心上;当然,也要训练自己,不要轻易被别人的话扎伤。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 史铁生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