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南岸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

更新时间:2019-04-12 浏览次数:349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18·烟台) 1982年,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 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 . 会使用火和打制石器 C . 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 D . 会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
  • 2. 用“长江流域”、“水稻”、“猪纹陶钵”、“干栏式房屋”等描述的原始居民是(  )
    A . 龙山原始居民 B . 红河原始居民 C . 河姆渡原始居民 D . 半坡原始居民
  • 3. (2017七上·东营月考) 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    )
    A . 黄帝 B . 炎帝 C . D .
  • 4. 从尧舜禹的“禅让”可以看出,当时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标准是(    )
    A . 财富多少 B . 选贤与能 C . 治水有功 D . 家庭谱系
  • 5.

    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 (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周朝 D . 秦朝
  • 6. 分封制是西周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下列有关分封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分封的对象只能是亲族 B . 西周初年重要的封国有鲁、齐、燕、晋、宋等 C . 诸侯须向周王进纳贡物 D . 分封的诸侯有效地开发了所管辖的地区
  • 7. “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材料里的“鼎”有着丰富的政治含义, 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A . 古代烹煮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 B . 立国礼器,身份与权力的象征 C . 比喻帝王,鼎业代指帝王的大业 D . 象征三方并立、鼎峙或鼎足之势
  • 8. 下列关于甲骨文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是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的

    ②甲骨文记载内容丰富

    ③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④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
  • 9. 春秋时期,贵族努力开辟私田,扩大耕地,出现这一现象的条件有(  )

    ①青铜器开始使用

    ②铁器的出现

    ③牛耕的使用

    ④个体农民的大量出现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10. 春秋时期,先后称霸中原的诸侯国不包括(  )
    A . 齐国 B . 晋国 C . 楚国 D . 燕国
  • 11. 如下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所示位置分别是(  )


    A . 秦、楚、齐、燕 B . 齐、楚、秦、燕 C . 燕、齐、秦、楚 D . 燕、齐、楚、秦
  • 12. (2015七上·长顺月考) 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历史发展呈现的趋势是(     )

    A . 国家数目越来越少,天子权力越来越大 B . 国家数目越来越多,天子权力越来越小 C . 国家数目越来越少,天子权力越来越小 D . 国家数目越来越多,天子权力越来越大
  • 13.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朋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这段材料说明(  )
    A . 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奴隶主贵族利益 B . 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 C . 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 D . 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会付出沉重代价
  • 14. 工程造福人类。使“水旱从人”,让当地获得了“天府”美誉的古代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    )
    A . 四川 B . 湖北 C . 广西 D . 陕西
  • 15. 下列有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 墨子──“兼爱”“非攻” B . 韩非──“春秋无义战” C . 庄子──“无为而治” D . 荀子──“礼治”
二、综合题
  • 16.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魏国是战国前期的超级强国。它的开国国君魏斯,一连任用了三位人物,即李悝、 西门豹、吴起,他们的变革使魏国变得富裕而强大。公元前354年,魏国大将庞涓进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派出援军,总司令田忌,参谋长孙膑,采取攻 击敌人所必救的战略,统率齐兵团直接进入魏国本土。庞涓果然回救,在桂陵陷入埋伏, 大败而归。桂林之战使魏军受到重创,魏国的霸权遭到削弱,提升了齐国的威望。

    ——摘编自柏杨《中国人史纲》

    以下结论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内填“A”;违背了上述材料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括号内填“B”,是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填“C”。

    ①魏国是春秋前期的超级强国。

    ②魏国是通过一系列变革而强大起来的。

    ③桂陵之战是在赵、魏之间展开的。

    ④桂陵之战使魏国霸权地位丧失。

    ⑤“围魏救赵”的军事策略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 17. 回答下题:
    1. (1) 观察《商代重要城市分布图》,请在图中方框内填入以下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

      A商朝建立时的都城:亳

      B商朝中后期的都城:殷

    2. (2) 结合图例,概括指出商朝建都的特点。
  • 18. 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而建立。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 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是谓小康。”

    一一《礼记•礼运》

    材料二: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同时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材料三: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

    1. (1) 材料一中的“天下为公,与“天下为家”分别反映了什么制度?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分封制下诸侯有什么权利和义务。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分封制施行的目的是什么?
    3. (3) 材料三反映了商鞅变法推行什么制度?有什么影响?
  •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重视人的道德修养,提倡树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之气。

    材料二:墨子认为,进行战争,春季破坏了老百姓种庄稼,秋季破坏了老百姓的收割……老百姓因饥饿、寒冷而死去的就不可胜数了。

    材料三:法家思想对后世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法治思想成为中国历代王朝统治思想的重要部分。法家的改革精神也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改革家所继承和吸收。

    1. (1) 你认为材料一中孟子的话体现了什么思想?
    2. (2) 材料二中墨子的思想在当今世界有什么现实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归纳法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集中在哪两方面?
    4. (4) 战国时期,各学派相互批评又相互吸收学习,形成了什么局面?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 20. 观察下图,请在方框内填写与之对应的诸侯国的名称和东周都城的名称。

    A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国

    B东周的都城

  • 21. 假如你是河姆渡氏族中的一员,你收到了半坡氏族的邀请。临行前,请思考以下问题:
    1. (1) 你应该去现在的哪一省份?
    2. (2) 他们可能会用什么主食招待你?晚上,你将会住在怎样的房子里?
    3. (3) 在生产生活方面,你的氏族和他们有哪些不同之处?(答出2点即可)造成这些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22.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孔子是哪一家学派的创始人?
    2. (2) 作为一位教育家,他在教育上的贡献有哪些?(任答两点即可)
    3. (3) 他的思想被整理成哪部著作?
    4. (4) 战国时期,他所创立的学派又涌现出一批杰出的人物,请列举2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