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徐州市科技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

更新时间:2017-05-02 浏览次数:987 类型:月考试卷
一、<b>积累运用</b>
  •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梦想,是飘浮在心头的一缕美丽的诱惑,它使平凡的你再也不能容忍往日的yōng俗和无liáo , mò然间悟得了日子应该有的诗意与挥洒诗意的jué择。

  • 2. 下列选项中字音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殷(yīn)红      迥乎不同       校(jiào)对        澎湃 B . 踱(duó)步       鲜(xiǎn)为人知       婉转        锋芒必露 C . 深宵           锲(qiè)而不舍       屏障        沥尽心血 D . 谰语           气冲斗(dǒu)牛       高梁        污秽(suì)
  • 3. 下列各项中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春日的午后,我们一起去郊外踏青,享受大自然的天伦之乐 B .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 . 数学老师幽默风趣的话语让同学们忍俊不禁地笑了。 D . 每一个革命先烈的背后都有一些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 4. 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B . 《黄河颂》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 C . 《最后一课》的作者是德国的都德,长篇小说代表作有《小东西》。 D .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主要是为了歌颂了帼国英雄花木兰的英勇善战。
  • 5. 名句积累

    ①独坐幽篁里,

    ②马上相逢无纸笔,

    , 何人不起故园情。

    ④草树知春不久归,

    ⑤《木兰诗》中表现军旅生活寒冷、艰辛的诗句:

    ⑥爱国是诗歌常见的主题,请你写出一句表达爱国情思的诗句

  • 6. 名著阅读

    1. (1) 《骆驼祥子》写了各色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 , 大胆泼辣有点变态的

    2. (2) 小说的题目“骆驼祥子”主要包含哪些含义?

  • 7. 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深情提出了“中国梦”,他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他号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1. (1) 请你根据材料概括“中国梦”的内涵。

    2. (2) 结合“中国梦”的内涵,说说你的“中国梦”是什么呢?

二、<b>现代文阅读</b>
  • 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件小事

    鲁迅

        ①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倘要我寻出这些事的影响来说,便只是增长了我的坏脾气,——老实说,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

        ②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

        ③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大北风刮得正猛,我因为生计关系,不得不一早在路上走。一路几乎遇不见人,好容易才雇定了一辆人力车,教他拉到S门去。不一会,北风小了,路上浮尘早已刮净,剩下一条洁白的大道来,车夫也跑得更快。刚近S门,忽而车把上带着一个人,慢慢地倒了。

        ④跌倒的是一个女人,花白头发,衣服都很破烂。伊从马路边上突然向车前横截过来;车夫已经让开道,但伊的破棉背心没有上扣,向外展开,所以终于兜着车把。幸而车夫早有点停步,否则伊定要栽一个大斤斗,跌到头破血出了。

        ⑤伊伏在地上;车夫便也立住脚。我料定这老女人并没有伤,又没有别人看见,便很怪他多事,要自己惹出是非,也误了我的路。

        ⑥我便对他说,“没有什么的。走你的罢!”

        ⑦车夫毫不理会,——或者并没有听到,——却放下车子,扶那老女人慢慢起来,搀着臂膊立定,问伊说:

        ⑧“你怎么啦?”

        ⑨“我摔坏了。”

        ⑩我想,我眼见你慢慢倒地,怎么会摔坏呢,装腔作势罢了,这真可憎恶。车夫多事,也正是自讨苦吃,现在你自己想法去。

        ⑪车夫听了这老女人的话,却毫不踌躇,仍然搀着伊的臂膊,便一步一步的向前走。我有些诧异,忙看前面,是一所巡警分驻所,大风之后,外面也不见人。这车夫扶着那老女人,便正是向那大门走去。

        ⑫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的背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⑬我的活力这时大约有些凝滞了,坐着没有动,也没有想,直到看见分驻所里走出一个巡警,才下了车。

        ⑭巡警走近我说,“你自己雇车罢,他不能拉你了。”

        ⑮我没有思索的从外套袋里抓出一大把铜元,交给巡警,说,“请你给他……”

        ⑯风全住了,路上还很静。我走着,一面想,几乎怕敢想到我自己。以前的事姑且搁起,这一大把铜元又是什么意思?奖他么?我还能裁判车夫么?我不能回答自己。

        ⑰这事到了现在,还是时时记起。我因此也时时熬了苦痛,努力的要想到我自己。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

    1. (1) 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件小事”的起因和结果。

    2. (2) “我”说:“没有什么的。走你的罢!”车夫的反应是(    )

      A . 完全没有听到 B . 听得清清楚楚 C . 或者听到了,或者没有听到 D . 听到了,但不太清晰
    3. (3) 全文共有四处环境描写,请把第三处和第四处的环境描写抄写下来,并分别说说它们各自的作用。

    4. (4)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痴心石

        ①许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时,看见街上有人因为要盖房子而挖树,很心疼那棵树的死亡,就站在路边呆呆的看。树太大了,不好整棵的运走,于是工地的人拿出了锯子,把树分解。就在那个时候,我鼓足勇气,很不好意思地问,可不可以把那个剩下的树根送给我。那个人笑着看了我一眼,说:“只要你拿得动,就拿去好了。”我说我拿不动,可是拖得动。

        ②父母看见当时发育不良的我拖回来那么一个大树根,不但没有嘲笑和责备,反而帮忙清洗、晒干,然后将它搬到我的睡房中去。

        ③以后的很多年,我捡过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回家,父母并不嫌烦,反而特别看重那批不值钱但是对我有意义的东西。我和父母,其实很少一同欣赏同样的事情。他们有他们的天地,我,埋首在中国书籍里。

        ④我的父母并不明白也不欣赏我的那些怪癖,可是他们能包涵。我也并不想父母能够了解我对于“美”这种主观事物的看法,只要他们不干涉,我就心安。

        ⑤有一次,我答应了跟父母和小弟全家去海边。结果前一天晚上又去看书,看到天亮才睡去。全家人在次日早晨等着我起床一直等到十一点,母亲不得已叫醒我,又怕我不跟去会失望,又怕叫醒了我要丧失睡眠,总之,她很为难。半醒了,我只挥一下手,说:“不去。”醒来发现父亲留了条子,叮咛我一个人也得吃饭。

        ⑥中午起床,奔回不远处自己的小房子去打扫落花残叶,弄到下午五点多钟才再回父母家中去。妈妈迎了上来,责我怎么不吃中饭,我问爸爸在哪里,妈妈说:“嗳,在阳台水池里替你洗东西呢。”我拉开纱门跑出去喊爸爸,他应了一声,也不回头,用一个刷子在刷什么,刷得好用力的。过了一会儿,爸爸又在厨房里找毛巾,说要擦干什么的,他要我去客厅等着。

        ⑦一会儿,爸爸出来了,妈妈出来了,两老手中各捧着一块石头。

        ⑧爸爸说:“你看,我给你捡的这一块,上面不但有纹路,石头顶上还有一抹淡红,你觉得怎么样?”妈妈说:“我挑挑拣拣,才得了一个石球,你看它有多圆!”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看见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

        ⑨看着比我还要瘦的父母,看着这两块没有任何颜色可以配上的、世间最朴素的石头,一时里,我想骂他们太痴心,可是开不了口,只怕一讲话声音马上哽住。父母的爱——一生一世的爱,都藏在这两块不说话的石头里给了我。

    1. (1) 本文第1,2段写了“我”少年时拖树根回家的事,有人认为这件事与标题“痴心石”无关,应该删去,你认为呢?

    2. (2) 作者用“痴心石”作为文章题目的原因是什么?

    3. (3) “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看见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 (4) 文中“我”的父母理解、尊重孩子的“怪癖”,对此,你肯定很有感受,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三、<b>文言文阅读</b>
  • 10.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 (1) 解释划线字的意思。

      ①权吕蒙曰       

      当涉猎       

      ③蒙以军中多务       

      鲁肃过寻阳       

    2. (2) 句子翻译: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 (3) 学习本文,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 1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疑人窃履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1. (1) 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义项,为下面句中划线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友人来A.走过,经过 B.胜过,超越 C.错误,过失 D.访,探望

      ②逾年而事A.暴露,显露 B.凶恶残酷的 C.突然 D.欺凌,损害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3. (3) 联系全文,你认为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b>古诗阅读</b>
  • 1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村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释】①陂(bēī):水岸。 ②漪:水波纹。  ③腔:曲调。

    1. (1) 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选择其中一字作简要赏析。

    2. (2) 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五、<b>作文</b>
  • 13. 回首岁月,品味生活,童年的快乐多了一份色彩,妈妈的唠叨多了一份温馨,老师的批评多了一份关爱……这一切伴随着我们茁壮成长。请以“                     伴我行”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用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文章内容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