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泾阳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训练试...

更新时间:2019-03-05 浏览次数:288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选择题</b>
二、<b >综合题</b>
  •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泱泱中华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面对优秀的民族文化,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油然而生。

    1. (1)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其思想核心是什么?孔子又是伟大的教育家,他在教育上的贡献有哪些?
    2. (2) 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学名著是什么?它在创作体例上有什么贡献?
    3. (3) 历史名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识别下列人物,在下表空白处填写相关内容

      姓名

      成就或著作

      改进造纸术

      贾思勰

      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

      张衡

  •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其实还在其次,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材料二:董仲舒认为,如果“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旨意不同”,人君就无法维持统一。“只要不是在六艺之列的,和孔子那一套儒家思想的人。都不许其发展下去,不允许和儒家思想一起存在。那些乱七八糟的教派和学说就不会再来迷惑百姓,国家的法律和制度才能显示出地位。老百姓也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教育子孙后代。”

    材料三:1936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毛泽东写下了《沁园春·雪》。其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1. (1) 材料一中“致命打击”指的是哪一件事?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
    2. (2) 材料二反映的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这一政策和材料一的政策在内容上有何不同?
    3. (3) 材料三中的“秦皇汉武”各是指谁?“秦皇汉武”对待儒家学说的不同态度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 33.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1. (1) 材料一中的“卫鞅”指谁?他哪年开始变法?
    2. (2) 卫鞅变法的作用有哪些?
    3. (3) “魏主”指谁?材料二中列举的是魏主改革的哪项措施?其改革措施产生了什么作用?
    4. (4) 两则材料中的改革取得成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请比较分析。
    5. (5) 以上改革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同样,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改革与创新,作为小主人,为了更好地推动你学校的建设与发展,请提几点中肯的改革建议。
  • 34. 历史地图是我们学习历史分析历史理解历史的重要工具,根据下列历史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图一局面的建立者是谁?为巩固辽阔疆域,秦朝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行政制度?
    2. (2) 读图二,西汉政府在E处设置了什么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立有何历史意义?
    3. (3) 读图三写出ABC所代表的政权名称D处发生的战争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写出该战争名称。
    4. (4) 读图四指出中原汉族迁往江南的主要原因?中原地区的人们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了什么影响?
    5. (5) 根据以上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总结秦汉时期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