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5-2016学年广东省肇庆四中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17-04-21 浏览次数:901 类型:期中考试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 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 云从窗里出。(《山中杂诗》吴均)

    ②深林人不知,。(《竹里馆》王维)

    , 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李白)

    , 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⑤《木兰诗》中写出战争激烈的句子是:

  •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gěng)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②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wū huì)和耻辱。

    ③那只最后从蛋壳里爬出来的小鸭是那么(chǒulòu),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不仅在鸭群中是如此,连在鸡群中也是这样。

  • 3.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炮轰食品犯罪行为,维护百姓餐桌安全,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B . 经过不断的试验,反复的推敲,关键难题一旦被攻克,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C .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把郁积在诗人心中的“愁”抒发得淋漓尽致 D . 班会上,大家一致推选德高望重的小华担任班长
  •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福州市荣获“全国卫生城市”的原因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成分赘余:删掉“的原因”) B . 各地纷纷采取追踪病源、隔离观察等措施,防止甲型H1N1流感不再扩散。(搭配不当:去掉“不再”或“不”,或将“不再”改为“继续”) C . 我校这次为四川灾区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募集善款三万余元。(歧义:“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 D . 最近全国各地加大了对醉酒驾车的惩处力度,为的是避免那些骇人听闻的交通事故不再发生。(语序不当:应将“全国各地”调整到句首。)
  • 5. 请仿照划线句子再写一个句子。

           我们用友谊写一本书,一本厚厚的书。在书里:友谊如珍珠,我们共同穿缀,连成一串串璀璨的项链;友谊如花种,我们共同撒播,培育出一个五彩的花坛。

二、文言文阅读
  • 6. 阅读《孙权劝学》的两段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 (1)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①卿今当涂掌事       

      ②但当涉猎       

      ③见往事耳       

      鲁肃过寻阳       

    2.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 (3) 学习这篇课文,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 7.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攘     鸡

           今有人日攘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而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1.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字。

      ①今有人日邻之鸡者       

      告之曰       

      ③请之       

      ④而后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非君子之道。

    3. (3) 读完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三、现代文阅读
  • 8.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永不录用

           ①已是凌晨三点,当他从网吧里出来时,满脑子仍然充满游戏里的刀光剑影。他如网游中的大侠般麻利地翻过校园墙头,突然一个黑影横亘眼前,他意识到:这次真要挂了。

           ②班主任只冷冷地丢下一句话:回去收拾收拾,准备卷铺盖回家吧。

           ③他慌了:“再给我一次机会吧,我保证今后改。”班主任冷笑:“你还好意思求我,这已经是第11次了,上次我已经在全班面前宣布你只有最后一次机会。”

           ④父亲来了,穿着布满灰尘的破棉袄,在充满现代气息的校园里显得分外扎眼。父亲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哀求道:“农村孩子考上重点中学不容易,如果被开除了,他一辈子就完了。”

           ⑤“给他机会够多了,而且我不希望班里有个害群之马。”班主任断然拒绝。

           ⑥父亲踉跄了一下,“扑通”跪倒在地,所有人都惊呆了。他心如刀割,仿佛在滴血,终于爆发了,一把扶起父亲,口气凛然地说:“爸,别求了,我们走。”

           ⑦班主任轻蔑地说:“对,回你的乡下撒网吧,只要有我在,就永不录用你这个无可救药的人。”

           ⑧回到家,他躺在床上睡了三天,感觉前途渺茫,世界一片灰暗。可怜的父亲,仍不愿放弃,又出去四处求人,希望能有个学校接受他。他心里更加难受,一个被开除的学生,哪个学校还愿意要呀。

           ⑨但父亲却真办到了。父亲兴高采烈地跑回家,告诉他,镇中学同意让你插班旁听了。他顿时泪眼滂沱,可以想象,这些天父亲低三下四地四处求过多少人呀!他哽咽地说:“爸,您受苦了,都是儿子不孝。”父亲憨憨地笑:“只要你能改就好。”他下跪起誓:“一定痛改前非,考上大学。”

           ⑩毕竟底子不错,加上刻苦攻读,他的成绩进步很快。转眼一年过去了,他已升至高三,书本和大学占据了他所有的心灵空间,偶尔想到曾经的网游岁月,恍若隔世。

           ⑪一天晚上,父亲突然对他说:“告诉你个好消息,你以前的那个班主任调到省附中了。”他毫无兴趣:“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孩子,你不知道,你还保留了学籍,就是因为他你才能回去的。”停顿了片刻,父亲又说:“我今天又到学校去求校长,他答应让你回去读书。”

           ⑫一切简直难以置信,但当他重新跨入那个熟悉而陌生的校门时,他狠狠地对自己说:“我不仅要从这里爬起来,还要从这里起飞,证明给那个家伙看看我是否无可救药。”

           ⑬转眼一年过去了,他实现了诺言,考上了省里的重点大学。上学前的那个夜晚,父亲拿出珍藏多年的老酒。

           ⑭他恭敬地敬了父亲一杯,又敬了母亲一杯,然后父亲为他斟满第三杯,说:“孩子,这杯你该敬敬当年的那个班主任。”

           ⑮他不可思议地望着父亲,父亲回忆起三件事。

           ⑯那天,父亲跟班主任去办理相关手续。班主任悄悄告诉他:“老大哥,学校那晚查到了您儿子又去上网,因屡教不改,要强行开除他。我做得绝情,一是迫于学校的制度,二是想让他的心灵有所触动,真真地戒掉网瘾。更重要的是,我先以他主动休学的名义上报校方,可以为他保留学籍。”父亲似懂非懂,但隐隐约约感到,儿子还有希望。

           ⑰几天后,父亲接到班主任的电话:“镇中学的校长是我的老同学,我和他说过了,让您的儿子暂时先到那儿插班。”父亲连连道谢,班主任又嘱咐:“暂时不要告诉他我做的事,这对激励他有好处。”父亲不是很明白,但相信老师的话必然有道理。

           ⑱后来,班主任来到家里。“我就快调到省里了,走之前我会做通校方工作,让您儿子高三一开学就回来。”父亲感激涕零,班主任又掏出五百块钱,说:“知道你们家庭困难,这点钱给他买点学习资料。另外,还是让他继续恨我吧,因为现在他那口气还没下去呢,就让他一鼓作气考上大学吧。”

           ⑲听到这,他的眼泪如洪水般倾泻而下。

           ⑳火车到达省城的时候,接站的同学问他是否是某某大学的。他说是的,但是我要先去趟附中。

    1. (1) 通读全文,将故事的主要情节填写完整。

      ①沉迷网游,遣返回家→②→③→④→⑤省城上学,先访恩师

    2. (2) 联系上下文,揣摩下面句子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①他顿时泪眼滂沱,可以想象,这些天父亲低三下四地四处求过多少人呀!

      ②听到这,他的眼泪如洪水般倾泻而下。

    3. (3) 文章结尾写到:“他说是的,但是我要先去趟附中。”请你写出这样结尾的好处。

    4. (4) 文中班主任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请结合文章内容举例分析。

  • 9. 阅读课外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民工父亲的“幸福”

    李良旭

           ①搬入新居不久的一天,我面朝着宽大的落地玻璃窗,端坐在电脑前,专心地打着字。光线很好,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泼洒进来,一切看上去是那么温暖、清亮、宁静。心情,也沐浴在一片暖融融的气氛中。

           ②突然,响起一阵杂乱的敲门声,像宁静的湖面扔进了一个石子,打破了这份宁静和惬意。我心里好生纳闷,嘀咕道:门上不是有门铃吗?为什么还要这样乱敲门?

           ③我轻手轻脚地走到门边,屏住呼吸,从猫眼往外看去:只见一个陌生人。他头发蓬乱,脸上的灰尘和着汗水,斑斑点点,眼睛里露出一种焦灼和茫然的神色。他是谁?想干什么?一连串的疑问在我脑海里闪现。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隙,并做好随时关上门的准备,问道:“你找谁?”

           ④只见那人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他从口袋里抖抖颤颤地摸出一包皱巴巴的香烟,从里面抽出一支递过来,脸上堆满了真诚的笑意,嗫嚅道:“同志,我是您住的这片小区干活的民工。我想请您帮个忙,不知您能不能同意?”

           ⑤“什么事?你说吧。”我推开他递过来的那根香烟,一脸狐疑地问道。

           ⑥见我态度平和,没有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他的脸上流露出一种激动,脸涨得更红了,急促地说道:“是这样的,我的儿子马上就要放暑假了,他要从老家到城里来看我。孩子说,他想亲眼看看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了多少漂亮的房子。我想,孩子来了后,我能带孩子到您家看看吗?如果他看到城里人住上他爸爸盖的这么好的房子,心里一定会感到非常自豪和幸福的。不知您能不能同意?房子盖了许多,可我从来不知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对孩子描述清楚。”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后,一脸焦灼和企盼。

           ⑦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位民工父亲是想让乡下的孩子亲眼目睹自己在城里的“杰作”,真是一位细心的父亲啊!我也是一个父亲,自己在工作中取得一点成绩,或者在报刊上发表一篇小文章,不是也喜欢在儿子面前炫耀一番吗?那是一个父亲的自豪和骄傲啊!想到这儿,我毫不犹豫地点头答应了。

           ⑧这位民工见我爽快地答应了,激动得连连称谢,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他忍不住说道:“谢谢!谢谢!您可真是个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人家一听我要带孩子来看看他们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随手就将门关上了;有的说我脑子有问题,简直莫名其妙;还有的跟踪我,怀疑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进了民工工棚。今天,我可遇到大好人了啊。”这位民工的脸上一片喜悦,洋溢着一种明媚。

           ⑨几天后,这位民工父亲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小男孩十三四岁的样子,黝黑的皮肤,结实的身体,一双眸子很亮。见到我,小男孩一副怯怯的样子,但看到我热情和蔼地抚摸他的头,才放松下来。他父亲在一旁堆着一脸的歉意,不停地说道:“乡下孩子,不懂事,请多包涵。”父子俩套上我递过去的鞋套,小心翼翼地迈着步子。也许是第一次踩上木地板,他们好像生怕将木地板踩坏了似的,步子迈得格外轻缓。我看到,此时,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两人的目光中有一种扭捏和拘谨。做父亲的好像在努力地显示出一种老练和成熟,只见他边弯下腰,边对儿子讲道:“叔叔家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的建筑公司盖的。当时在盖这栋楼房时,我负责砌墙,你别小看了这砌墙的活,必须做到心细、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你看,当时在砌这面墙的时候,这面墙上还留有一个洞口,和隔壁是相通的,为的是运送砖块、水泥、黄沙等施工材料,房屋建好后,这个洞口便被堵上了。现在,我要是不说,你可一点也看不出啊!哦,对了,我的中级工考试也通过了,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⑩看得出,孩子的父亲在竭力向孩子描绘自己在城里打拼时的一些细节,让儿子感受到自己在城里工作的情景。儿子听了,不停地望着他的父亲,眼睛里流露出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情,只见他又用另一只手握了握父亲的手。父亲的腰板似乎又挺直了许多。面对此情此景,在一旁的我心里也有一种温暖和甜蜜的感觉。

           ⑪看完了我的新居,两人亦步亦趋地退向门边向我告别。突然,这位民工父亲伸出两只手,一下子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激动地说道:“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这种幸福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眼睛里一片晶莹,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单、普通的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我突然感到,我和这位民工父亲的距离拉近了许多。

           ⑫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只听孩子对他父亲说:“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房子。城里人住得真舒服,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您盖的房子就好了。”儿子的语气里有种羡慕和向往。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不要乱想了,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了,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

           ⑬孩子仰起稚气的脸,掷地有声地说道:“怎么不可能?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了,我一定要让您和妈妈住上您在城里盖的房子,和城里人一样生活。”

           ⑭听了孩子的这番话,这位民工父亲情不自禁地将孩子往怀里搂了搂。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将腰杆努力地挺了挺。顿时,他在我眼里一下子感到高大了许多:一个父亲的伟岸和坚强。

                                                                                                                                                                                    (选自《读者》2010年第七期)

    1. (1) 本文刻画民工父亲的形象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手法(任写出其中两种)?请各举一例说明,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 (2) “我”对民工父亲的情感态度是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筛选出关键词作简要概括。(用“﹣﹣”连接关键词。)

    3. (3) 请从文中具体找出两组前后呼应的语句(须写明是第几段)。

    4. (4) 结合全文,分点概括民工父亲“幸福”的含义。

  • 10.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好,不睡就不睡了,”外祖母立刻就同意了,一面编着辫子,一面看了看在沙发上躺着的母亲,母亲躺在那儿,一动不动,像根木头“好了,你说说,昨天你怎么把牛奶瓶给打碎了?小点声告诉我!”

           ②她说得温和甜蜜,每个字都是那么有耐心,我记住了每个字。她笑的时候,黑色的眼珠亮亮的,闪出一种难以言表的愉快,她牙齿雪白,面孔虽然有点黑,可依旧显得年青。她脸上最煞风景的大概就是那个软塌塌的大鼻子、红鼻子头了。她一下子从黑暗中把我领了出来,走进了光明,还为我周围的东西带来了美丽的光环!她是我永远的朋友,是我最了解的人,我与她最知心!她无私的爱引导了我,让我在任何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都绝不丧失生的勇气!

           ③40年前的这些日子,轮船这样缓缓地前着。我们坐了好几天才到尼日尼,我还能清晰地回忆最初那美好的几天。

           ④天气转晴,我和外祖母整天都在甲板上呆着。伏尔加河静静的流淌,秋高气爽,天空澄澈,两岸的秋色很浓,一片收获前的景象。桔红色的轮船逆流而上,轮桨缓缓地拍打着蓝色的水面,隆隆作响。轮船后面拖着一只驳船。驳船是灰色,像只土鳖。景走船移,两岸的景致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变化,城市、乡村、山川、大地,还有水面上漂着的那些金色的树叶。

           ⑤“啊,多美啊!”外祖母容光焕发,在甲板上走来走去,兴奋地瞪大了眼睛。她偶尔站住,立在那儿,看着河岸发呆,她两手交叉放在胸前,面带微笑,眼含泪水。我扯了扯她的黑裙子。“噢,我好像睡着了!”她一震。“你为什么哭啊?”“亲爱的宝贝,我哭是因为我太快乐了!”“我老了,你知道,我已经活了60年了!”她闻了闻鼻烟,开始给我讲一些稀古怪的故事,有善良的强盗,有妖魔鬼怪,也有圣人贤士。

           ⑥她的声音很低,脸紧紧挨着我的脸,神秘地盯着我的眼睛,似乎从那里往我的眼睛里灌进了令人兴奋的力量。她讲得流畅自然,非常好听,每次她讲完了,我总会说:“再讲一个!”“好,好,再讲一个!”“有一个灶神爷,坐在炉灶里,面条儿扎进了他的脚心,他哎哟哎哟地直叫:“‘哎哟,疼啊,我受不了了,小老鼠!’”讲着,外祖母抬起一只脚,晃来晃去,假装非常痛苦,好像她就是那个面条儿扎进了脚心的灶神。

           ⑦和我一起听故事的还有船上的水手们,都是些留着胡子的高大的男人。他们夸赞外祖母讲得好,要求:“再讲一个,老太太!”还说:“走,跟我们一起去吃晚饭!”

    1. (1) 本文节选自苏联作家的小说《》,主要叙述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2. (2) 请结合选文,概括外祖母的思想性格,并简要分析。

四、作文
  • 11. 作文:

           题目:《和谐之美,美在        

           要求:①从诚信、互助、友善、选择一项来进行写作,写一篇记叙文,中心明确、内容具体。②字迹工整,卷面整洁,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