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省2017届高三下学期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

更新时间:2017-04-21 浏览次数:1176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春秋》载,公元前651年,因周王力不能及,齐相公乃召集诸侯盟誓:不得修筑有碍邻国的水利,不在天灾时阻碍谷米流通;《孟子》提到治水的有11次,其中有一段直接指责当事人以洪水冲刷邻国的不道行为。这些史实反映了(  )

    A . 王权衰微分封制被破坏 B . 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性 C . 建立统一国家的必要性 D . 儒家学者高度关注民生
  • 2. 汉初史官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日》中这样概括儒家:“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据此,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  )

    A . 理论体系庞杂使儒学难有实际功用           B . 公家学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C . 强化伦理道德规范是儒学主要功能           D . 政治形势影响司马谈对儒学的认识
  • 3. 唐以前,家庭财产的经营方针主要是节俭和量入为出。所谓“皆粗布之衣”,“脱粟之饭”, “中食而肉不足”。宋明以后.经营方针有了一定的变化,增加了以诚信为本的经营方针。这一变化反映了宋明时期(  )

    A .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 商业环境的宽松 C . 消费水平的提高 D . 对外贸易的繁荣
  • 4. 明朝洪武二十四年,设都给事中六人,分吏、户、礼、工、刑、兵六科,每科一人,这就是六科制度。六科官职品级虽低。然职权很高。可参与“廷议”“廷推”,可参与朝廷大政方针的制定,可反对皇帝的意旨。由此可见,六科制度(  )

    A . 削弱了皇帝的实权 B . 有利于权力的制衡 C . 有助于朝政的改善 D . 奠定内阁制的基础
  • 5. 费正清说:“一般说来,引起反基督教暴乱的,似乎首先不在于民众的迷信恐惧心理,而多半在于中国士绅的嫉妒心理,因为他们在社会上的特权地位受到这批享有特权的外来文化侵略者的直接成胁。”据此可知,中国士绅反洋教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  )

    A . 中国传统文化价仇体系 B .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栩神 C . 士绅的政治和法律权成 D . 乡村社会的文化正统性
  • 6. 学者张鸣在《再说戊戌变法》中说:“从某种意义上讲,康党(即维新派)是中国社会急于事功(改变中国命运)的普遍心理造就出来的一批特别热衷于急功近利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其意在强调维新派能登上历史舞台是因为(  )

    A . 急于改变中国命运的社会心理 B . 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 C . 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变革思想 D .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7. 1930年11月12日的(民国日报)有这样一则报道:“上海闸北区永安县丝厂职员金古城,月收入约50余元。然而,1930年9月9日,全沪丝厂100余家停业,永安亦在停办之列,金因此失业……。”对该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  当时中国存在极其严重的工人失业问题 B . 官僚资本的压迫导致民族工业步履维艰 C . 列强加紧资本输出使民族工业生存艰难 D . 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 8. 1950年,美国国会通过“中国地区援助法案”修正案,允许中国留学生就学期间和毕业以后在美国工作。1953年8月,美国总统签署“难民解救法案”,允许至少一部分留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从学生身份转为永久居民。这些法案的出台表明

    A . 科技革命促使美国招揽中国人才 B . 美国对新中国进行科技封锁 C . 祖国强大提升了留美学生的地位 D . 美国向新中国释放外交善意
  • 9. 查士丁尼《法学法典》规定:“各省总督应注意各自治市之强制性公务,应依惯例合理分派,并依年龄和地位轮换。务使重担不经常压在同一批人身上而造成自治市人力和资源之枯竭。”这反映了(  )

    A . 帝国内的管理实行轮换制 B . 帝国对自治市的管理制度化、法律化 C . 帝国放松对自治市的控制 D . 帝国内的地方“自治”权力有名无实
  • 10. 自1707年起,英国国王不再行使议会立法否决权,但国王仍可通过赏赐官职、年金等方式控制议会。据统计,18世纪初,英国有120名议会下院议员从国王和政府那里得到职位、年金,以后多年此类议员有增无减。这些议员对国王感恩戴德,惟命是从,被称为“宫廷党”。上述史实反映出英国(  )

    A . 议会拥有立法否决权 B . 君主立宪制度形同虚设 C . 王权衰落过程的曲折 D . 立宪体制下王权的扩张
  • 11. 阅读《俄国及苏联国民经济建设文件汇编材料》的排名表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生产总位

    5

    3

    2

    2

    l

    机器制造业

    4

    2

    l

    2

    l

    以下对表格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 . 集体农庄的强制推行导致机器制造业发展停滞 B . 1932年工业化的实现得益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 . 1937年苏联实现了工农业生产均衡发展 D . 斯大林模式推动苏联工业生产持续发展
  • 12. 西方近代某种文学流派,其最基本的特点是以充满激情的夸张方式来表现理想与愿望。常常以强烈的对比色彩来强化和突现主观倾向,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常常会改变甚至是变形的意象、人物或环境。导致这一流派出现的因素是(  )

    A . 启蒙运动的影响 B . 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C . 工业革命的完成 D . 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二、主观题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贡制度是中国历代王朝处理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主要模式,也是中国古代的外交关系体制,是中国向海外各国推广中华传统封建礼制的重要载体。这一制度的推行是基于中国当时的强盛国力和先进文明,中国的稳定能够确保整个东亚地区的稳定,因此与中国建立联系,发展关系成为周边国家特别是小国的目标。并且这些国家在与中国王朝建立朝贡关系时,可以获得经济上的巨大好处。

    在康熙时,朝贡制度作为亚洲内部外交关系的组织性机制仍然有效,但其经济重要性降低到几乎为零的程度。1684年,康熙帝宣布结束海禁与迁界令,开放所有沿岸港口进行私人海洋贸易,且为了征税建立海关网络。……此后不断成长的海外货易是与像葡萄牙、英国这些未曾寻求朝贡关系的国家进行交易,中国的海上贸易不仅繁荣,且合法而开放。

    一一摘编自卜正民《哈佛中国史》等

    材料二:1492年美洲地理大发现后,全球主要经济活动区域逐渐被联系在一起,并不断加强,当时虽然同时存在朝贡体系与殖民体系,但工业革命的爆发最终使得历史天平倒向后者,随后,世界进入英国主导的帝国殖民时代。

    一一摘编自《环球时报》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实行朝贡制度的条件。指出康熙帝政策的具体做法和成效。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朝贡体系让位于殖民体系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当时主导世界经济的原因。

  • 14.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40年代以来各国出现的科技成果

    时间

    国家

    科技成果

    时间

    国家

    科技成果

    1945

    美国

    原子弹爆炸

    1972

    美国

    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成功

    1946

    美国

    电于计算机诞生

    1974

    中国

    育成第一个杂文水稻组合南优2号

    1954

    苏联

    第一座核电站建成

    1977

    日本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投入使用

    1957

    苏联

    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1981

    美国

    第一架航天飞机升空

    1964

    中国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97

    英国

    利用体细成培养克隆羊“多利”成功

    1969

    美国

    “阿波罗11号”登月

    1999

    美国

    首次成功制造出人工DNA分子

    根据材料,提取一个有效信息,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简要分析。

  • 15.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南北朝时期,考订父祖官爵,门第的谱牒之学盛行,吏部除授都以谱牒为准绳。北魏孝文帝改革时规定,士人品第有九,官分清浊,士族属于清品,当清官,寒门小人属浊品,只能充任浊官。北齐时,举秀才、州主簿,郡功曹,非士族右姓不在选列。到西魏宇文泰颁布新制,在用人上奉行唯贤是举,不限资荫。

    南朝梁武帝也改革了用人制度,重视学校教育。玫府开设五馆,建立国学,各馆计由五经博士教授学生,学生各有数百人之多,在馆学生皆为寒门子弟,五馆的在学子弟可以直接应召秀才,孝廉和明经科考试。梁武帝还颁布诏书,强调不论士庶高低还是门第高下,只要考试合格,就可以选录为官。隋时虽置州郡、郡中正,但任职俱微,没有多大作用了。

    ——摘编自白纲《中国政治制度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北朝时期人才选拔方面的变化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梁武帝改革的历史意义

  • 16. 【历史-选修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江桥,全称为嫩江哈拉尔葛桥,是从吉林通往齐齐哈尔的咽喉,日军欲占黑龙江,必先夺取此桥。1931年10月13日,在日军支持下,伪军1.7 万人入侵黑龙江省抵达江桥附近,遭到黑龙江省守军徐宝珍卫队团的坚决阻击。10月20日,马占山正式宣布就任黑龙江省主席,随后发表《抵抗宣言》,明确表示:“当此国家多难之秋,三省已亡其二,稍有人心者,其不卧薪尝胆,势救危亡……尔后凡侵入我江省境者,誓必决一死战。”在马占山领导江桥枕战过程中,全国人民乃至海外华侨给予了高度赞扬和大力支持。江桥抗战共持续38天,马占山率领军士毙伤敌万余人,江桥守军也付出巨大牺牲。

    一一摘编自李琴《中国抗战史上光辉的一页——试析江桥抗战的地位和作用》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马占山发表《抵抗宣言》的时代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江桥抗战的历史意义

  • 17. 【历史-选修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民国初期,梅兰芳投身于京剧改良运动,结识了一批接受新思想的文化人,创排了多部新戏。他的戏不再局限于才子佳人,忠孝节义,他扮演的角色也突破了受苦的小姑娘,受难的小媳妇的框框,而将其有历史文化内容的人物如嫦娥、西施,虞姬,杨玉环作为戏的主人公。他在展示人物的外象时,更注意刻画人物的内心;在展示戏的本身时,更注重将戏和历史结合起来。据说,当时来华访问的外国人到北京必看梅剧。

    1930年初,梅兰芳率团赴美演出,获得巨大成功。美国观众对梅兰芳的表演惊叹不已,梅兰芳并非单纯地模仿女人的一姿一态,而是艺术地传达出中国女性的端庄、温柔、秀丽和高雅,透过梅兰芳饰演的各种中国妇女形象,大大改变了美国人对中国妇女的认识。“梅兰芳热”在美国迅速兴起。

    ——摘编自李伶伶《梅兰芳评传》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梅剧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梅兰芳赴美演出的历史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