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卷(九...

更新时间:2019-04-16 浏览次数:238 类型:期中考试
一、<b>单项选择题</b>
  • 1. 对于一战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
    A . 大战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 B . 所有参战国都是非正义的 C . 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D . 战后召开了具有分赃性质的巴黎和会
  • 2. 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说:“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的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由此,反映了前期的新文化运动(    )
    A . 主张在思想上打破封建束缚 B .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了思想准备 C . 要在中国建立共和政体 D . 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了真正的出路
  • 3. 如图是八路军使用过的臂章,“中华民国二十七年佩用”。该年是(    )

    A . 1939年 B . 1940年 C . 1937年 D . 1938
  • 4.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个人的共同目标是(    )
    A . 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B . 挽救中华民族危亡 C . 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D . 唤醒国人与列强抗争
  • 5. 二战期间的四次战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莫斯科保卫战役     ②中途岛海战     ③不列颠之战     ④柏林战役

    A . ③②①④ B . ①②③④ C . ③①②④ D . ①③②④
  • 6. 中国有一座城市,它曾经是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无产阶级在这里首先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从这里开始踏上革命征程,这座城市是(    )
    A . 上海 B . 广州 C . 南京 D . 北京
  • 7. 以下代表人物及其历史贡献搭配正确的是(    )

    ①陈独秀——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②李大钊——建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

    ③蒋介石——北伐总司令

    ④丘吉尔——领导法国人民抵抗侵略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④
  • 8. 1922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先驱》发刊词中提出,“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这个方案是指(    )
    A . 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B . 组织领导工人运动 C . 确立国共合作方针 D . 掀起国民革命运动
  • 9. “战场上随处可见坍塌的房屋,血肉模糊、呼号挣扎的伤兵和堆积如山的尸体。”这场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人们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的战役是(    )
    A . 凡尔登战役 B . 索姆河战役 C . 日德兰海战 D . 马恩河战役
  • 10. 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对经济方面规定:“奖励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各省设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的苛捐杂税”。反映出辛亥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
    A . 推翻清政府 B . 开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 . 平均地权 D . 宣传民主、共和的思想
  • 11. 清末民初,人们对地位高的人不再称呼“老爷”“大人”,而是改用“先生”“女士”等称呼,这表明(    )

    ①自由、平等的民主观念逐渐被人们接受

    ②男女地位不平等

    ③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④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改变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2. 下边的这幅漫画生动地反映了20世纪初德国人、日本人参加了哪次会议后的心情(    )

    A . 巴黎和会 B . 慕尼黑会议 C . 华盛顿会议 D . 雅尔塔会议
  • 13. 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会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以下搭配正确的有(    )

    ①俄国二月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②凯末尔改革——土耳其工业增长速度较快

    ③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英国殖民当局

    ④南昌起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14. 近年来美国与中国周边国家日本、菲律宾频繁军演,插手中国东海、南海事务,其狼子野心与上世纪初的行为如出一辙。上世纪初美国为争夺亚太地区的霸权(    )
    A . 参加巴黎和会 B . 签订《巴尔赛和约》 C . 加入国际联盟 D . 签订《九国公约》
  • 15. 在“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课上,学生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历史场景。其中不应该出现的场景是(    )
    A . 四渡赤水 B . 过雪山草地 C . 渡过金沙江 D . 井冈山会师
二、<b >非选择题</b>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了庆祝某项活动的胜利,有学生收集了下列邮票,并通过举办邮展,纪念这难忘的日子。

    1. (1) 邮票是历史的一面镜子,请分析图1,图2与图3所反映历史事件的关系?
    2. (2) 图4邮票是公元多少年发行的?联系所学知识,如何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历史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3. (3) 据图4及相关文字说明,说说你从该纪念邮票中获得中美关系哪些信息?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晨8时,约毛泽东早餐后,余再与之恳切对谈,阐明数次谈论要旨,明告其所谓解放区问题,政府决不能再有迁就,否则不成其为国家之意,坚决表示望其了解也。

    ——蒋介石日记  1945年10月11日

    材料二:许多观察家的意见,他们(指国民党政府)已经堕落于腐败,争夺地位权力……一向是一党政府,而不是在西方意义下之民主政府。……尽管如此,我们为了显见的理由,仍旧继续倾全力援助国民政府。

    ——《艾奇逊致美国总统杜鲁门的信》

    材料三: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其结果如何?
    2. (2) 根据材料二,说说西方观察家们眼中的国民政府的形象。并说明尽管如此,还要倾全力援助国民政府的目的。
    3. (3) 艾奇逊写这封信时,中国局势如何?结合材料三分析其原因。
  • 18. 2016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95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462公里,这是从上海到北京的空间距离。然而,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五个关键阶段。”

    ——新华社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

    材料二:“(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长征终于为毛泽东和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在本世纪没有哪一个事件如此地触发世界的想象,如此深刻地影响着未来。”

    ——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1.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出“日出东方”、“力挽狂澜”分别指什么?
    2. (2) 今年(2016年)又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说长征“终于为毛泽东和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