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卷(一...

更新时间:2019-04-10 浏览次数:175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单项选择题</b>
  • 1. 6月5日以后,上海很多行业的工人,陆续罢工。商人也相继罢市,大小商店门上贴着:“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等揭贴,连理发店门上也贴着“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诸君不必光顾”的告白。上述情景发生在(    )
    A .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 . 维新变法运动时期 C . 辛亥革命时期 D . 五四运动时期
  • 2. 下侧是份售书广告,其中有可能在新文化运动中成为畅销书的是(    )

    本店售书目录

    ①《狂人日记》 ②《海国图志》③《共产党宣言》  ④《四洲志》

    开明书店 1921.11.17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3. 1913年,某身着西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
    A . 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 . 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 . 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 . 中华民国当时还未建立
  • 4. 下图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不到半年时间便从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与此对应的时代主题是(    )

    A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 . “共赴国难” C . “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 D .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 5. 孙中山被誉为“中华民国之父”,他对中国民主政治的主要贡献是(    )

    ①结束了中国君主专制政体

    ②建立中华民国

    ③颁布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④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
  • 6. 1912年1月11日,《民立报》提出“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一字之差,表明中华民国(    )

    ①提倡男女平等

    ②讽刺女性地位

    ③倡导女子关心国事

    ④强调妇女社会责任感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7. 1925年3月12日,他逝世了。蔡元培为他撰写了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挤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他是(    )
    A . 鲁迅 B . 宋教仁 C . 陈独秀 D . 孙中山
  • 8. 双十节是台湾地区的法定假日之一,台湾“中央政府”亦每年举行庆典,“总统府”广场前会举办升旗典礼及“国庆”庆祝大会。这一节日主要是为纪念(    )
    A . 武昌起义 B . 孙中山逝世 C . 保路运动 D . 北伐战争
  • 9. 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内部条件”主要有(    )

    ①共产国际努力促成国共两党合作

    ②“打倒列强,消灭军阀”成为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抗日战争的爆发加速了合作的步伐

    ④五四运动使孙中山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决定改组国民党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10. 关于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工业革命进一步发展 B . 大国主动裁减武器装备 C . 世界基本上被瓜分完毕 D . 欧洲处于战争阴云下
  • 11. 1912年,五色旗被定为中华民国国旗。你认为五色旗的最准确寓意是(    )
    A . 驱除鞑虏,共建民国 B . 弘扬传统,共创共和 C . 民族团结,实现共和 D . 各界联合,维护民国
  • 12. “圣雄”甘地提出了“不合作”一词,作为对非暴力抵抗运动的补充和完善。这种“不合作”的矛头主要指向(    )
    A . 宗教冲突 B . 印度政府 C . 英国殖民统治 D . 印度国大党
  • 13. 美国总统罗斯福为解决穷人的生存来源问题,采取的提高就业率的新政措施是(    )
    A . 大力整顿银行 B . 兴办公共工程 C . 使工人有权成立工会 D . 帮助农民减少粮食产量
  • 14. “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孙中山)遗命,炳若晨星。”这一誓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北伐战争 B . 五四运动 C . 抗日战争 D . 解放战争
  • 15. 观察下图,最能反映该历史事件性质的口号是(    )

    A . “民主、科学” B .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C . “五族共和” D .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 16. 1952年我国邮电部发行纪念十月革命的邮票,名称为“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全套4枚。十月革命改变了俄国发展的道路,对中国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错误在于(    )
    A . 邮票的名称 B . 周年纪念的时间 C . 十月革命改变了俄国发展的道路 D . 十月革命对中国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17. 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设法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共产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
    A . 武装反抗的策略 B . 实行城市暴动 C .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D . 农村包围城市
  • 18. 某中学几位学生在暑假进行社会调查时,在湘赣交界处的一个小山村发现一座十分破旧的无人居住的老屋,墙上有几个斑驳模糊的暗红大字,第一、二个字笔画残缺,第六个字已辨认不清,依稀是:“扌十豪,分田囗”。正当大伙为这些文字的含意与书写年代而争论不休时,又一个同学发现墙缝中夹着一张旧纸片。观察辨析后他们得出一致结论。墙上的字是(    )
    A . 土地革命的见证 B . 太平军的战斗檄文 C . 北伐军留下的标语 D . 抗战时的历史遗迹
  • 19. 结盟是战争的序幕,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属于同盟国的是(    )
    A . 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B . 英国、法国、俄国 C . 德国、俄国、意大利 D . 英国、奥匈帝国、法国
  • 20. 《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有人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这一判断后来被历史证明。得出这一判断的最佳理由应是(    )
    A . 《凡尔赛和约》没有解决中国的山东问题 B . 《凡尔赛和约》没有满足美国的需求 C . 《凡尔赛和约》严重损害了中国和其他弱小国家的权利 D . 《凡尔赛和约》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 21. 面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有的国家走上新政改革的道路,有的国家却走上法西斯道路。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有(    )
    A . 德国和日本 B . 英国和美国 C . 德国和美国 D . 英国和日本
  • 22. 分析该经济危机的情况表,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1929~1933年

    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等部门的危机

    1933年与1929年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下降37.2%,贸易总额缩减2/3

    A . 持续时间比较长 B . 物价上涨比较快 C . 涉及范围特别广 D . 破坏程度特别大
  • 23. 下图截取自文献纪录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解说词为:“正是在这里,他(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得到确定。”“这里”是指(    )

    A . 瑞金 B . 井冈山 C . 遵义 D . 北京
  • 24. 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其后的努力有(    )

    ①实现国共合作

    ②领导辛亥革命

    ③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④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 . ②④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①③
  • 25. 我们对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耳熟能详,而五四运动又有哪些精神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发扬?(    )

    ①爱国    ②民主    ③罢学    ④追求真理    ⑤思想解放    ⑥科学

    A . ①②④⑤⑥ B . ①③④⑤⑥ C . ①③⑥ D . ①②③⑤⑥
二、<b >非选择题</b>
  • 26. 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回答问题:

    《南京条约》被迫走上了探索之路;江南制造总局大门并没有带来富强。

    康有为:中国果真强大了吗?

    孙中山:民主政体并没带来民主

    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深入人心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说明近代以来中国主要面临着什么危机?
    2. (2) 为此,中国有哪些阶层分别作出了怎样的反应或措施?(至少列举4类)
    3. (3) 你所列举出的这些反应或措施具有什么共同点?
  •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维多利亚女王除了养育九个孩子、让遍布欧洲皇室的子孙们称她为“欧洲的祖母”外,在国事上,几乎什么都不做。而恰恰是这位看起来什么都不做的女王,让那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了力量,开启了至今都让英国人津津乐道的19世纪的维多利亚时代。

    材料二:我们正在学习怎么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使资本主义经济活跃起来……

    材料三:1935年,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应邀访问苏联,后来他写信给斯大林说:“我看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整个国家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跟千百种障碍做不断的斗争,在英勇而秩序井然的高潮中,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罗曼·罗兰还根据他在苏联的见闻撰写了《莫斯科日记》,在日记中,他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材料四: 1929年10月,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雪崩似的跌落……罗斯福就任总统后立即救治……并呼吁人民支持他的“大胆试验”。

    1. (1) 据材料一,维多利亚主张让“那只看不见的手发挥力量”,美国总统胡佛秉承了她的经济政策。该政策是什么?
    2. (2)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苏俄在怎样的国情下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如何评价它?
    3. (3) 据材料三指出斯大林模式的主要成就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它还造成哪些“消极的东西”呢?
    4. (4) 材料四中股票价格雪崩预示着美国经济开始出现什么问题?史书上将罗斯福的“大胆试验”称作什么事件?该“试验”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5. (5) 上述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对我国经济建设有怎样的启示。
  •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一览表

    材料二:如图

    1. (1) 材料一表格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 (2) 这两大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从经济、军事、思想、导火线等角度说说一战爆发的背景。
    3. (3) 读材料和回答以上问题后,你对一战的爆发有何认识?
  • 29. 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90多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一批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看到了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希望,从而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并使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在五四运动开启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洪流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材料二: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要求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陈独秀为临时中央局书记。

    材料三: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主要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条件。
    2. (2) 材料二,三中的纲领分别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这两个纲领有何不同?
    3. (3) 材料三中的奋斗目标最终实现了吗?请列举一个史实,印证你的观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