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19-04-12 浏览次数:276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 1. 下列表述中不符合鸦片战争前夕形势的是(  )
    A . 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 B . 自然经济在中国仍然占统治地位 C . 在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入超地位 D .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激增
  • 2. 1839年,他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2万多箱鸦片。“他”是指(  )
    A . 陈化成 B . 林则徐 C . 邓世昌 D . 关天培
  • 3. 西方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迷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一中国近代史开始了,“西方列强的炮声”是指以下哪个国家的炮声(  )
    A . 法国 B . 俄国 C . 美国 D .   英国
  • 4. 追溯历史,导致近代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失去了关税保障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5. 法国上尉巴特利尔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雨果严厉谴责了他们的行径。“他们的行径”是指(  )
    A . 发动鸦片战争 B . 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C . 火烧圆明园 D . 对华倾销商品
  • 6. 1858年清政府派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俄、美、英、法各国代表分别签订《天津条约》。下列条款不是出自该条约的是(  )
    A . 鸦片贸易合法化 B .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C .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D . 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 7. 从本质上来看,两次鸦片战争的相同目的是(  )
    A . 开辟通商口岸 B . 打开中国市场 C . 开展平等贸易 D . 控制清政府
  • 8. 下图承载的历史事件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该历史事件是(  )

    A . 金田起义 B . 安庆陷落 C . 定都天京 D . 天京事变
  • 9.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将每户足够食用以外的粮食归入国库,有婚娶弥月、疾病灾荒等开支,全由国库支给……这则材料说明太平天国(  )
    A . 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B . 追求平等、自由的政治生活 C . 满足了农民最迫切的愿望 D . 具有平均主义色彩
  • 10. 1881年9月,两江总督上书清廷:“请开办江苏利国煤铁。次年成立“徐州利国驿煤铁矿务总局”。此举与洋务运动哪一重大活动直接相关( )
    A . 欲“求富”,兴办民用企业 B . 为“自强”,创办军事工业 C . 学习西方,兴办新式学堂 D . 加强海防,创办近代海军
  • 11. “洋务运动引进了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上述材料表述的是洋务运动的(  )
    A . 背景 B . 目的 C . 作用 D . 性质
  • 12. 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讨论。其中,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
    A . 小华:黄海大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B . 小李:战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台湾人民饱受了日本50年的殖民奴役 C . 小王: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 D . 小林:战争爆发于1895年
  • 13. 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其目的是(  )
    A . 与列强组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B . 承认列强在华权益,缓和与列强矛盾 C . 与列强“机会均等”“利益均沾” D . 不再追随西方列强实行独立侵华政策
  • 14. 由于戊戌变法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最后以失败告终。戊戌变法的下列措施中,最直接触犯顽固派利益的是(  )
    A . 鼓励兴办工矿企业 B . 改革政府机构,裁汰冗员 C .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D .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 15.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  )
    A . 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 .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 . 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D .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 16.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这句话揭示了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主(  )
    A . 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 . 八国联军侵华 C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 . 清政府的统治过于残暴
  • 17. 有人对中国近代某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地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地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地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此条约的主要影响是(  )
    A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C . 侵犯了中国的领海主权 D .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18. 2011年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l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的历史功勋。其历史功勋不包括(  )
    A . 在檀香山组建革命团体兴中会 B . 在东京成立同盟会 C . 参加了武昌起义,成立湖北军政府 D . 建立中华民国,就任临时大总统
  • 19. 杨天石指出:“这次革命的目标是: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普遍富裕。这次革命的成果是: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据此判断,这次革命的旗帜是(  )
    A . 自强求富 B . 三民主义 C . 变法图强 D . 维新变法
  • 20. 《全球通史》说:“在中国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其中第二次“大革器”(  )
    A . 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B .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 .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 .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 21. 1912年发生在中国的历史事件是(  )

    ①中华民国成立    ②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③国民党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占据优势    ④宣统帝下诏退位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2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重要文件。下列关于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 B . 它是袁世凯颁布的 C . 它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D . 它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 23. 1914年,袁世凯为实现独裁统治,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实行(  )
    A . 总统制 B . 内阁制 C . 君主立宪制 D . 三权分立
  • 24.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该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A . 二次革命 B . 刺杀宋教仁 C . 袁世凯复辟帝制 D . 护国战争
  • 25. 《全球通史》中写道:“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之所以这样说的主要原因是(  )
    A . 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B . 列强争霸,相互残杀 C . 官僚地主,争权夺利 D . 军阀割据,连年混战
二、综合题
  • 26. 近代猎枪的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苦难,也改变着中国的社会。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在这场战争中,中国被一个刚兴起的岛国打败,彻底暴露了中国外强中干的腐朽本质,各列强胆子也就壮起来了,准备对中国进行一次更大的瓜分。

    ——摘编自顾明义的《中国近代外交史略》

    材料三: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

    一一陈天华《猛回头》

    1. (1)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指什么?“界碑”的含义是什么?
    2. (2) 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写出一个19世纪末反抗外来侵略的事例。
    3. (3) 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近代中国的百年屈辱史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 27. 材料一:1875年,李鸿章对日本驻华公使说:“对于近来贵国所举,很为赞赏。独有对贵国改旧有服装,模仿欧风一事感到不解,我国决不会进行这样的改革,只是军器、铁路、电信及其他器械是必要之物和西方最长之处,不得不采之外国。

    材料二:梁启超说:“变法之本在与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力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达成,在变官制。”

    材料三:皇帝……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已经打开,这般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

    ——《中国近代历史》

    材料四: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效仿,可以盲从,搬进来也行得通。如

    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咋样的,便象学习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

    1. (1) 据材料一分析,李鸿章等人为采西方“最长之处”掀起了哪场运动?该运动的性质
    2. (2) 材料三中:中国被一个岛国打败指的是哪次战争?该战争后签订的条约中,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危害最大的是哪一条款?
    3. (3) 材料三种所描写的现象和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条约中的哪一条款充分说明清政府已完全变成“洋人的守土官长。
    4. (4) 为实现材料二中的这种思想,梁启超等人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揭开这场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什么?在这场变法中,自愿为变法而死的志士是谁?
    5. (5) 根据材料三指出“皇帝”被打倒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对人们的“思想解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 (6) 材料四体现了谁的思想?他对于欧美物质文明采取怎样的态度?
    7. (7) 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特点。对此,你有何感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