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北师大版 /旧版资料 /第八课 做守法的公民 /培养守法精神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师大版思品八上第三单元第8课第二框培养守法精神 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15-10-12 浏览次数:178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唯一正确的方法是(    )
    A . 找一些人向侵权者进行报复        B . 向单位领导汇报情况 C . 张贴大字报进行控诉              D . 用法律武器与非法侵害者进行坚决地斗争    
  • 2. 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我们的权利有的时候难免会受到侵害,当我们的正当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你会 (   )
    A . 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当然什么事情都可以做 B . 如果受到的损失不大,就算了吧! C . 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 D . 一定依法维权,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 3. 武术学校的张甲在汽车站看到小偷偷钱包勇敢地冲上去将其擒拿,见其一脸的不服气,于是拳脚相加,致使小偷死亡。张甲为此受刑事处罚,他的经历告诫我们(    )
    A . 不要多管闲事,以免引祸上身 B . 打人不要太狠,要有分寸 C . 要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D . 社会太无情,要学会明哲保身
  • 4. 某农民为要回拖欠的工资,爬上楼顶以死威胁老板,引起众人围观,后被公安民警解救下来。在有关部门的干预下,他要回了自己的工资,却因扰乱公共秩序被拘留了5 天。这一案例说明(    )
    A . 农民工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保护 B . 农民工的财产权不受法律保护 C . 公民要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身权利 D . 公民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5. 小刚对小王说:“我请客,咱们一起去网吧玩”。小王有四种选择,其中最能体现守法精神的是(     )
    A . 跟小刚一起去 B . 跟小刚一起去,但自己不玩 C . 坚决不跟小刚去 D . 自己不去,并告诉小刚也不要去
  • 6. 大学生赵C因名字“中西合璧”,在换发第二代身份证时遇到麻烦,民警要他把名字全部改为原汁原味汉字,否则不予换发。赵C不服,一纸诉状将公安局告上法庭。经审理,法院一审判决赵C胜诉,公安局必须允许赵C使用原名换领身份证。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法律总是维护公民的个人权益

    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要依法办事

    ③公民权利需要法律的保障

    ④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权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 7. 放学回家,听见家里有声音,仔细一看,门有撬过的痕迹,“不好,家里有贼”。这时你应该(     )
    A . 想办法报警,或找邻居相助 B . 大声喊叫吓跑小偷 C . 冲上去与小偷搏斗 D . 为了自身安全顺其自然
  • 8. 新修订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定:见义勇为,敢于斗争,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要进行劝阻,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报告。这告诉我们,青少年在遇到违法犯罪现象时,应当(   )
    A . 奋不顾身,以死相搏 B .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C . 赶快回避,免受伤害 D . 暗中观看,任其发展
  • 9. 小杰发现刚买的复读机有严重的质量问题,但店主却坚持“货物售出,恕不退换”。他应该(   )
    A . 自认倒霉,不再追究 B . 找人砸了这家店 C . 向消协投诉,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D . 再另买一台复读机
  • 10. 认为我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      )
    A . 是正确的,因为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保障未成年人的 B . 是错误的,因为年龄小的人是不会犯罪的 C . 是错误的,因为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 . 是正确的,因为年龄小的人,即使犯罪,对社会的危害性也不大
  • 11. 某中学生高某穿着讲究,花钱大方,被同学看作“小大款”。不久,在学校门口附近,常有小青年抢劫她的钱,还威胁她不许告诉老师和家长。吓得高某经常逃学,耽误了功课并且留下不遵守学校纪律的坏名声。从中我们应吸取的教训是(   )

    ①中学生应学会躲避坏人侵害的本领

    ②中学生应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③中学生应敢于控告、检举坏人的不法行为,并积极寻求社会各方面的保护

    ④中学生要自强不息,抵制不良思想和不良诱惑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 12.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应该通过正确的途径,采用合法的手段来维护。下列方法和途径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①拨打“110”电话求救     ②采取自卫行为,实施正当防卫

    ③忍气吞声,任其侵害      ④到公安、司法部门控告、起诉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 D . ①④
  • 13. “既然我有权利,我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这句话错在(   )

    ①不懂得世界上从来不存在“绝对”的权利 

    ②不懂得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③只考虑个人利益,不去维护国家、集体利益,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④不懂得权利只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4. 据一项专项调查表明,有不少学生有过被校内外不法分子敲诈、勒索、抢劫、搜身、欺侮及其他滋扰的经历。假如你遇到类似的情况,你应该(   )
    A . 忍气吞声,自认倒霉 B . 挺身而出,同违法犯罪分子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 C . 找人进行报复 D . 寻求法律的保护,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15. 因自己的日记被偷看,娄底一学生状告父母侵权胜诉,对此看法正确的是(  )

    ①公民的维权意识日益增强

    ②这一小学生的隐私权被侵犯

    ③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④这一小学生不孝,竟然状告父母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6. 《2013年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显示,农民工在受到不公平对待时,约63%的人表示气愤,约60%的人会选择“不干了或忍气吞声”。对此,你给农民工的正确建议是(   )
    A . 到当地政府部门静坐抗议 B . 到劳动仲裁机构提起诉讼 C . 可通过诉讼途径维护权益 D . 利用网络发泄自己的不满
  • 17. “未成年人经验少,自我保护少不了,自尊自爱要牢记,远离网吧不沉迷,个人行为要规范,夜不归宿不可以,遇到侵害莫惊慌,灵活机智巧周旋,法律武器保平安。”这段话主要告诉未成年人(    )

    ①只要不夜不归宿,就能报平安

    ②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③要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

    ④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
  • 18. 2008 年 3 月 7 日人民网报道,在建设平安大港活动中,大港区法院启动“万名学生听百案”活动,通过组织“庭审观摩”“以案讲法”“旁听庭审”等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加强对大、中学生的法制教育,促进校园和谐发展。大港区法院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明确(     )

    ①公民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

    ②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民利益

    ③大、中学生可以通过执法来维护人民合法权益

    ④大、中学生应该学法、用法、护法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19. 中学生李某平时就很爱开玩笑,一次和父母乘飞机去北京,在飞机上,他写了一张“我被人绑架,身上有炸药”的字条交给空中服务人员。他的这种行为(     )

    ①属于违法行为          ②解释清楚这只是个玩笑就可以了

    ③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④不道德但不违法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②③
二、判断题
三、问答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