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7年湖北省襄阳市普通高中联考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17-04-07 浏览次数:1056 类型:高考模拟
一、<b >选择题</b>
  • 1. 《韩非子》中记载,赵襄子被围在晋阳城中,解围后,他最先奖赏了没有大功的高赫,群臣不服。赵襄子说:“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惟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孔子听到对此十分赞赏,说道:“善赏哉!”材料体现了孔子什么思想主张(    )

    A . 行仁政 B . 法先王 C . 重礼乐 D . 正其名
  • 2. 在今湖北云梦睡虎地所发的秦墓竹简中,出土了一些法律文书,其中一份资料记录户籍,写着:“某里的无爵平民甲的家外、妻子、子女、奴婢、家财、畜产如下:家屋一栋二屋,各有人口,室皆瓦盖,设有木造的门;种有桑树十株;妻某在逃,不予查封;成年女儿某,未婚;未成年男子某,身高六尺五寸;奴婢:未成年女子某;雄犬一只。该制度旨在(    )

    A . 保障政府赋役征调 B . 促进小农经济成长 C . 巩固大地主土地所有制 D . 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 3.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庆历二年,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王安石以进士第四名及第。后世流传:主考官翰林学上聂冠卿等人原定王安石为进士第一名,却因王安石在答卷中引用“孺子其朋”(《尚书周书洛诰》中周公告诫成王的话)一词而被宋仁宗“削去魁首,斥为第四”。后世流传的王安石科举经历从本质上反映出(    )

    A . 北宋科举制度尚不够完善 B . 皇权凌驾于官僚机构之上 C . 北宋时期皇权进一步强化 D . 科举制度走向了僵化腐败
  • 4.

    如图为近代中国机械进口数据统计图,下列对此图所示信息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

    A . 传统手工业基本被机器生产所取代 B . 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 . 列强放松对中国机器进口的限制 D . 民族工业在甲午战后得到较快发展
  • 5. 有学者提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不是某个方面的而是全方位的,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不是辅助性的而是主导性的革命才能说是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下列事件符合此标准的最早的是(    )

    A . 五四运动 B . 国民大革命 C . 南昌起义 D .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6. 1956年1月,中宣部部长陆定一指出:在学术、艺术、技术的发展上,不要做“盖子”;“学术问题、艺术问题、技术问题,应该放手发动党内外知识分子进行讨论,放手让知识分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发挥个人的才能,采取自己的风格,应该容许不同学派的存在和新的学派的树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我国学术、艺术、技术的   水平,并使新一代得益。为了发展自由讨论,又必须与党内、党外各种各样的宗派主义门户之觅进行适当的斗争。陆定一的言论(    )

    A .  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 B . 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C . 反映了学术问题去政治化的要求 D . 纵容资产阶级思想的自由发展
  • 7. 古希腊的高尔吉亚曾意图为被当时视为引发特洛伊战争的祸首的海伦平反。高尔吉亚   认为,海伦走到特洛伊的原因不外乎四者之一:神的驱使、武力、爱情或被言语说服。如果是神的安排,海伦不应被责怪。若是因为武力,则应是施加武力者被怪罪。若是受爱情的影响,罪不在她,因为“如果爱情是神圣,有神的力量,人怎能抗拒?如果爱情是人共有的弱点,这不是罪过,而只是不幸。”最后,若是言语说服她,也不能怪她,因为“言语有能力支配人,能以小成就大,也能止息恐惧、缓和痛楚、营造喜乐、博取同情。”下列观点中与高尔吉亚观点最相近的是(    )

    A . 重视美德与知识的关系 B . 不断地认识你自己 C . 理念先于物质而存在 D . 人是万物的尺度
  • 8. 据统计,1600﹣1609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的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为22430匹和15000匹,而从1640﹣1649年,两地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降为11450匹和3000匮。与同时期的英、法比较,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毛纺布产量下降的原因是(    )

    A . 商业革命的影响 B . 价格革命的影响 C . 意大利经济发展缓慢 D . 英法重视技术的革新
  • 9. 霍布斯认为,在国家产生之前(即自然状态下),每一个人对缚一件事物都享有“自然权利”,但是这种自然权利会带来纷争,因而在自然状态下的人是“孤独、贫困、污秽、野蛮又短暂的”。为了保全自己和过上更舒适的生活,在理性的指引下,人们缔结社会契约。以下叙述中,最能体现霍布斯社会契约思想特点的是(    )

    A . 政府只有在取得被统治者的同意,其统治才有正当性 B . 人与人在自然状态下处于交战状态,人们为了自保而缔结契约 C . 政治共同体的代表如果违反了大多数人的意志,人们有权将其罢免 D . 签订契约以后,每个签订者都受到法律的制约和保护
  • 10. 有学者在评论17至18世纪的法国人时指出,“他们除了土地、保险箱、他们自己所控制的企业或他们认为自己懂得的企业以外,畏惧把自己的储蓄投入任何事业”。据此分析,19世纪法国工业落后的原因是(    )

    A . 人们落后的价值观念 B . 工商业资本严重缺乏 C . 小农经济的大量存在 D . 君主专制政体的束缚
  • 11.

    一战期间,漫画家沈泊尘在《申报》上发表了一系列讥讽联军的漫画,结果几乎闹成国际大交涉,以致被上海租界法庭判为污辱协约国而罚《申报》赔款。如图《虽不中亦不远矣》为沈泊尘于一战期间创作的一幅漫画,据此判断,作者的主要意图是(    )

    A . 讽刺帝国主义战争自掘坟墓 B . 肯定俄国二月革命的进步性 C . 抨击俄国与德国的封建专制 D . 歌颂俄国十月革命影响深远
  • 12. 根据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每盎司黄金固定兑换35美元。1971年8月,美国总统尼克森单方面宣布美元贬值和美元停兑黄金。1971年12月美欧十国集1973成了“史密森协议”,宣布美元贬值,由1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调整到38美元,1973年2月,美元再次贬值,由1盎司黄金可兑换42.22美金。导致美元贬值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B . 西欧和日本经济崛起 C . 与苏联的长期争霸 D . 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二、<b >解答题</b>
  •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算推步之学,中法固远不逮西法,今法固大胜于古法,以疏密之不同也。故韬以为古法有用而今法无用。今法易时必变,而古法可以历久无弊。……数者六艺之一耳,于学问中聊备一格。……即使天地间尽学此法,亦何裨于身心性命之事,治国平天下之道;而使天地间竟无此法,亦非大缺陷事也。若夫鸟兽草木之学,其精者谓能得一骨可知全体,得一叶可辨全株,徒闻其语,未见其人。

    ──王韬《弢园尺牍》卷四

    材料二:天之聚数十西国于一中国,非欲弱中国,正欲强中国,非欲祸中国,正欲福中国。故善为用者,可以转祸而为福,变弱而为强。不患彼西人之日来,而但患我中国之自域。无他,在一变而已矣。

    ──王韬《弢园文录外编》卷五

    材料三:顾论者徒夸张其水师之练习,营务之整顿,火器之精良,铁甲战舰之纵横无敌,为足见其强;工作之众盛,煤铁之充足,商贾之转熟负贩及于远近,为足见其富,递以为立国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其富强之末而非其富强之本也。英国所恃者,在上下之通情,君民之分亲。

    ──王韬《弢园文录外编》卷四

    材料四:王韬这一代,也只有这一代,才经历了中国近代史上从无火车到有火车的巨大跃进。这些也同样适用于王韬和孙中山个人。虽然孙中山代表了革命进程的稍晚阶段,在这种意义上他比王韬要新。但若就他们个人一生所包括的文化变化容量而言,从代际变化的相对观点(而非积累或展望的观点来看),王韬却比孙中山要新。

    ──【美】柯文《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改革》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王韬有关中西文化的观点。

    2. (2) 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王韬思想较之前有哪些变化?试分析其思想发生变化的原因。

    3. (3)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是否赞同材料四的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要说明原因。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革命与改良都是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探索国家生存发展出路,实现民族复兴的主要手段。有人据此图示革命、改良、民族复兴三者问的关系(如图)。

    ──改编自张福运《对中国近代史上革命与改良的再认识──民族复兴的视角》

    运用中国近代史有关史实,对革命、改良与民族复兴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针对革命、改良、民族复兴三者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侨置郡县是东晋政府为安置南来流民和士族,为保存其旧名按原籍在他们聚居的地区设立的地方机构。自东晋政权南渡以来,流民以及士族南迁者不计其数,在这期间侨置的数量也大大增加,侨州、侨县的数目繁多复杂,分布的地区广泛。东晋虽偏安一隅但仍然坚执正统,始终不承认自己的王朝变迁,而面对暂时难以收复的事实,只好以侨置名称来安慰民心,统一划分地域进行管理。东晋政府初建,需要增殖户口征收固,定的赋税。北方人口南来时间不长,大多抱有收复失地的希望,而这些行政旧有地理名称则成为他们感情寄托和怀念桑梓之情的地方。政府给予南迁的北方士族们更多的土地,使得他们在侨,置的名目下有了更多的特权,这些特权使他们重新恢复了以往在北方地方望族的势力。南迁人数不断增多,加大了政府的管理难度,除了根据侨民而设置的郡县以外,还有一些是在原有郡县名称上冠之以方位名称而命名的侨州郡县。而这些郡县名目的出现,却使得东晋地方行政区域复杂化。

    ──摘编自孙起《以东晋侨置郡县的设置简论北方士族的消长》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东晋侨置郡县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晋侨置郡县的影响。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成为世界五大国之一,日俄战争后已存在的大国意识开始随之急剧膨胀,日本人对亚洲的优越感及指导者意识更是越发浓厚。当时鉴于欧洲战。场的惨状,预感西方文明即将走向没落的人比比皆是,认为东洋文明绝不劣于西洋文明。“一战”使“落后”地区各民族获得民族独立的良机,日本对殖民地的支配以及对中国大陆的膨胀也开始在理论上陷入困境。在一战的影响之下,趁着世界秩序的混乱,日本社会中以自我为中心试图构筑新地域秩序的构想开始大为盛行。小寺谦吉是此时期颇具代表性的亚洲主义者,他主张中日“应相互提携、相互扶助,为亚洲乃至全体有色人种,理应与白人展开对抗”。日本向中国提供智识,中国向日本提供物资。日对中施加军事援护,中国应在日本“指导”下实施改造,教育和文字语言上要采用“日本假名文字”等。小寺的大亚洲主义虽然在表面上主张中日两国的相互团结依存,但实际上却否认中国的地位,宣扬日本以“调和文明”来改造中国。

    ──摘编自刘峰《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问日本亚洲主义的理论与行动》

    1. (1) 根据材料,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亚洲主义盛行的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小寺谦吉亚洲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质。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0年英国驻福州代理领事金执尔替两名英国传教士租赁南门内乌石山上神光寺2间房屋居住,得到候官县知县兴廉批准。当时闺浙总督规定只允许领事馆设在城内,其他外国侨民只能居住在城外。这时,退休官员林则徐联合福州地方士绅,写信质问兴廉和英国领事,要求强行驱逐传教士,而福建巡抚徐继畲则认为应劝说传教士自行搬到城外以平息此事。不久,在京的一些福建籍的官僚先后上书成丰皇帝,称福州为省会,不可让外国人居住城内,并指责徐继畲偏袒外人,丧失民心,有汉奸嫌疑。于是咸丰下旨,1851年初两名英国人被迫迁出神光寺,搬至鸟石山道山观英国翻译官住地,事件遂告平息。徐继畲因“身膺疆寄,抚驭之道,岂竞毫无主见,任令滋扰”的理由被革职。此即近代史上著名的“神先寺事件”。(注:中英双方关于“通商口岸”的范围一直有争议。)

    ──改编自《清史稿•卷四百二十二》

    材料二:徐继畲在回顾往昔岁月时说过:“在闽藩任内,偶著《瀛寰志略》一书,甫经付梓,即腾谤议。……旋因夷人租屋一事坚守成见,不敢启衅边隅,遂致弹章迭上,万矢环攻。”这大约都是徐继畲始料所不及的:前者使他享誉后世,后者却令他至今仍被人称为“妥协投降”。

    ──袁伟时《帝国落日:晚清大变局》

    1. (1) 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及所学知识,比较林则徐和徐继畲在“神光寺事件”中对待传教士态度的异同,并分析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试对徐继畲作一简要评价。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