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岳池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中...

更新时间:2019-01-16 浏览次数:305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关于个人与社会,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①人是政治的存在者,必定要过共同的生活

    ②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③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④未成年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成年人才可以离开社会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2. 养成亲社会行为,就要(  )

    ①主动了解社会

    ②沉迷网络世界

    ③倾力奉献社会

    ④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
  • 3. 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社会秩序包括(  )

    ①社会管理秩序  ②生产秩序  ③交通秩序  ④公共场所秩序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4. 对于网络上的不良信息,我们应该(  )

    ①有选择性地浏览

    ②提高辨别能力,增强自制力

    ③向有关部门举报

    ④防诈骗,识谣言,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5. 某中学的网吧内,一个网名叫“天龙”的学生,发布了大量小林同学的照片,其中有的照片明显丑化小林。照片发布后,引发了一些嘲讽小林的跟帖。对此,下列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 . 未经本人同意,在网上发布他人的照片,是一种侵权行为 B . 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在网络上的言行负责,不泄露他人隐私 C . 中学生应文明上网,遵守网络文明公约 D . 小林应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坚决维护自己的尊严
  • 6. 关于在十字路口是否闯红灯,下列认识中你赞同的是(  )
    A . 闯红灯不对,但大家都在闯,我也就可以跟着走 B . 只要没有人看到,没有人管,偶尔闯一次红灯无所谓 C . 车辆多的时候不能闯红灯,车辆少或者没有车辆的时候可以闯红灯 D . 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 7.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下列表述中与此意思相一致的是(  )

    ①将心比心

    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③理解包容他人

    ④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A . ①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 8. 中华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表示谦虚、恭敬的礼貌用语。如请人指点,要说(  )
    A . 指教 B . 打扰 C . 赐教 D . 谢谢
  • 9. 关于诚信,你认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

    ②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

    ③讲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④诚信只是一种道德规范,并不是法律规定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0. 践行诚信,就要(  )

    ①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②许诺的事就一定能做到

    ③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④在复杂的社会中,既恪守诚实要求,又要尊重他人的隐私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
  • 11. 我国将加快建立个人信用体系,把不守诚信的个人列入“黑名单”,并且采取其他惩戒措施,比如限制“老赖”办理信用卡等,让其“品尝”失信的代价。这样做(  )
    A . 有利于构建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 B . 并不利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 C . 能根除社会生活中的失信现象 D . 侵犯了失信者作为公民应享有的合法权利
  • 12. 公民行为的底线是(  )
    A . 不违背道德要求 B . 遵守《中学生守则》 C . 不违法 D . 不违反道德、纪律和法律的要求
  • 13. 17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持刀抢夺小学生财物,得赃款一千多元,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赵某的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

    ②赵某还是中学生,应把所得财物退还给受害人,免予刑事处罚

    ③赵某的行为是犯罪行为

    ④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也要承担法律责任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4. 下列图示中正确反映违法与犯罪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
  • 15. 林雨同学的父亲因在工地上不慎受伤,住院治疗花费数万元,但建筑公司的老板以种种理由拒付这笔钱。林雨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支付诉讼费用,但他决心要为爸爸讨回公道。对此,下列建议正确的是(  )

    ①林雨可以依法追究建筑公司老板的刑事责任

    ②林雨可以向劳动监察、法律服务所等有关部门反映,请求解决

    ③林雨的爸爸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④林雨一家可以找到建筑公司的老板,不给钱就不准他正常上班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二、材料分析题
  • 16. (正确对待网络)看图,结合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从国家角度看,网络运用的积极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2. (2) 从中学生角度看,如果使用不当,其消极影响有哪些?
    3. (3) 我们应该如何利用网络呢?
  • 17. (尊重从我做起)看图,结合所学教材知识与生活实际,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上述两种场景,说明了什么?
    2. (2) 为什么应尊重他人?
    3. (3) 尊重他人,我们应该怎么做?
  • 18. 行为一: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行为二: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

    1. (1)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一般违法行为包括行为和行为。
    2. (2) 犯罪行为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3. (3) 违法行为都有什么后果?
    4. (4) 一个人从行为一到行为二的演变,给我们什么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