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

更新时间:2017-04-07 浏览次数:457 类型:开学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我国的古代农业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如下图所示耒耜的使用,说明我国的农业生产已进入(    )


    A . 刀耕火种阶段 B . 石器锄耕阶 C . 青铜器阶段 D . 铁器阶段
  • 2. 史书载:“(东汉)立春之日……京师百官皆衣青衣……施土牛耕人(泥塑的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这一隆重的仪式说明了(    )

    A . 统治者重视春耕生产 B . 铁犁牛耕始于东汉 C . 立春是统治者祭祖之日 D . 东汉时期制瓷业发达
  • 3.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是对哪项水利工程的评价(    )

    A . 隋唐时期的大运河 B . 西汉的白渠 C . 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D . 战国时期的郑国渠
  • 4. 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卖买”所反映出来的实质问题是(    )

    A . 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 . 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 C . 国君承认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D . 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
  • 5. 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A . 非常重视祭祀 B . 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 . 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 . 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 6. 一句俗谚:种田种得全,只要买点盐!反映了小农经济这一经济形式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小农经济的产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 B . 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C . 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 D . 小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 7. 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以上材料均反映了(    )

    A . 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 . 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 .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 . 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 8.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 . 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B . 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 . 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D . 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 9. 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其产品(    )

    A . 全部销往海外 B . 占据市场大部分份额 C . 质量普遍不高 D . 主要满足官府需要
  • 10. “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于飞。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此材料描述的是我国古代的(    )

    A . 麻纺织业 B . 丝织业 C . 棉纺织业 D . 造纸业
  • 11. 2014年4月25日,在洪湖发现一明代古墓,在该古墓中最有可能发现的殉葬品是(    )

    A . 工艺精湛的青铜鼎 B . 精美华丽的丝绸 C . 清新素雅的青花瓷器 D . 图案丰富的彩瓷
  • 12. 《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  )

    A . 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 . 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 . 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 . 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 13. 《尚书·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一曰食,二曰货。”在《周礼》“以九职任万民”中,商业位居第六,与农业、百工相提并论。这表明(    )

    A . 上古时期,统治者重视商业发展 B . 自古以来,统治者都推行重农抑商 C . 春秋战国时期,重商思想崛起 D . 自古以来,统治者农商并重
  • 14. 唐代的一位波斯商人到中国长安做生意,这位商人可以(    )

    A . 到“草市”购买中国特产 B . 逛夜市欣赏长安城的夜景 C . 在居住的旅店出售波斯特产 D . 在每条街道都能听到叫卖声
  • 15. 《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早市)。”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开始于(    )

    A . 两汉时期 B . 隋唐时期 C . 两宋时期 D . 明清时期
  • 16.

    三十九集电视剧《大清徽商》(右图)以大篇幅、大视角、大容量、大手笔,全方位地展示了在清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背景下,一代徽商的人生命运。下列有关徽商活动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 B . 属于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C . 是明清时期实力最强的商帮之一 D . 清乾隆年间开始兴办票号
  • 17. 乾隆时期,苏州地区“佣工之人,计日受值,各有常主。其无常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唤”。这种情况说明了(    )

    A . 苏州失业人数较多 B . 清朝对人身的控制较为严格 C . 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D . 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速度下降
  • 18. 明朝范濂的《云间据目抄》记载:“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一种细密、柔软的棉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下列各项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松江成为丝织业中心

    ②纺织业技术水平提高

    ③松江出现了雇佣关系

    ④官府鼓励手工业发展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19. 秦朝建立后,把“上农除末,黔首是富”作为基本国策,此后的历代封建王朝都推行了此项政策。这一政策应是(    )

    A . 重农抑商政策 B . 钳制思想政策 C . 奖励军功政策 D . 兴修水利政策
  • 20. “唐朝时在广州设置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清朝时则在广州设置‘十三行’,统一经管对外贸易。”从中可以得出的最恰当信息是(    )

    A . 中国古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 . 中国古代政府完全垄断了对外贸易 C . 清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不断萎缩 D . 广州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
二、<b >非选择题</b>
  • 2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八政:一曰食(农业生产),二曰货(商品流通),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尚书·洪范》

    材料二: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五曰百工,饬化八材;六曰商贾,阜通货贿……——《周礼·天官》

    材料三: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四: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二,综合指出商周时期统治者对待农业、手工业、商业的态度。

    2. (2) 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四归纳并简要评价黄宗羲的观点。

  • 22.

    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 (1) 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哪种方式更进步?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2. (2) 图四中的商业有什么特点?

    3. (3) 图三,图四和图一,图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商人是古代社会交往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但其社会地位很低,原因何在?

    4. (4) 比较上述几幅图,哪幅图给你印象最深?它对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什么重要影响?

  • 2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材料三: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地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材料四: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清世宗实录》卷57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

    2. (2) 据材料二,三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

    3. (3)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是什么?这些经济政策有何消极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