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广州市2017届高三3月综合测试(一)文综历史试卷

更新时间:2017-04-06 浏览次数:902 类型:高考模拟
一、填空题
  • 1. 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不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给贵族作为封地,直接派行政官员去管理。该现象说明当时(    )

    A . 血缘宗族性组织体系逐渐解体 B . 土地制度变革 C . 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缓和 D . 郡县制度确立
  • 2. 据研究,清明、重阳、春秋社日(祭祀土地神)、冬祭腊日(祭祀先祖)等传统节日,始于或兴盛于汉并在汉代形成定制。这反映了汉代(    )

    A . 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B . 农业经济的发展 C . 礼文化制度的世俗化 D . 新的儒学体系形成
  • 3. 在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期间,程颐曾想干预其对唐太宗的“评价”,要求给予“篡名”,并从忠臣不事二主的角度要求否定魏征,但是干预没有成功。这反映了(    )

    A . 史学从经学中独立出来 B . 历史记录具有主观性 C . 司马光的著述真实可信 D . 理学无法影响史书的编纂
  • 4.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许多实用性读物,如《陶朱公致富奇书》《四民必用》(沈氏农书》《耕心农话》《杵臼经》《布经》等。这是因为(    )

    A . 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B . 科学研究注重实用性 C .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D . 经世致用思想的盛行
  • 5. 戒奢崇俭是中国古代理财的指导思想,这一观念在晚清受到了冲击。有些人认为“国内一切仰给于外国,所费更大,节流无从谈起”,理财应重在“开源”,而不在“节流”。据此,他们主张清政府应当(    )

    A . 大力发展农业 B . 兴办军事、民用工业 C . 发动反侵略战争 D . 增加统治者的消费支出
  • 6. 1895年,九江口的海关报告称“内地人民有尽用洋棉纱织成土布款式,取其工省,而价值亦较土棉纱为廉,且较买市肆洋布更为便宜。”这种现象反映了(    )

    A .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扩大 B . 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C .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 . 民众对外国经济侵略的自觉抵制
  • 7. 据时人记载,武昌的政治口号之多,超于香烟广告之上,价如“一切权力属于党”“政权归于革命的民众”“肃清反革命派”“拥护革命中心力量”“巩固革命联合战线”等,全城“几成一口号世界矣”。该记载描述的现象反映了(    )

    A . 武昌起义获得成功 B . 国民革命运动扩展到武汉 C . 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领导权 D . 武汉杭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 8. 广东某县曾经先后完成了三件大事,一是县经委对县办工业企业实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二是撤消五个工业主管局,由县经委直接领导企业;三是在超计划利润提成奖的基础上,县经委实行财政任务递增包干和超额分成。这些举措(    )

    A . 减少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B . 实现了政企分开 C . 改革了国营企业的管理体制 D . 改变了企业的所有制形式
  • 9. 《十二铜表法》第九表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大会(公民大会)的权力”“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凡煽动敌人反对自己的国家,或把市民献给敌人的,处死刑”。这些规定(    )

    A . 激化了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 B . 调整了旧有习惯法的适用范围 C . 体现了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尊重 D . 强调个人权利与国家利益的统一
  • 10. 1828年出版的《美国英语词典》开美国英语编纂之先河。1919年出版的《美国语言》更被称为美国语言的“独立宣言”。这反映了(    )

    A . 美国经济实力的增强 B . 英国世界霸主地位的丧失 C . 统一的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D . 美国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学
  • 11. 1921-1927年,苏联本国生产的拖拉机(按功率计算)只占供应农业的全部拖拉机中的8.3%,从1933年起,苏联不再进口拖拉机,全部国产;1940年机械动力已占农业动力的77.7%。苏联粮食年平均产量在1925-1927年期间为7527万吨,一五期间为7360万吨,二五期间为7290万吨。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A . 斯大林模式不利于技术转化 B . 农业生产严重制约了工业化 C . 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进行经济封锁 D . 农业集体化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 12.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德国政府先后同苏联、波兰、民主德国签订了条约,相互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维护和平;并与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这些做法(    )

    A . 有利于欧洲一体化进程 B . 扩大了美苏之间的矛盾 C . 削弱了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 D . 反映了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
二、主观题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早在殷末周初,为满足帝王狩猎和通神需求而出现的“囿”与“台”,促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产生。春秋战国时期,吴王修建的姑苏台已是一座以游赏功能为主的园林。西汉皇家园林规模大、数量多、分布广,实现了通过园林的理水来改善城市的供水条件。魏晋南北朝后,私家园林和寺院园林异军突起。隋唐时期,以自然式园林为主,典推精致、意境深远的东方式园林体系已成型,并影响到亚洲汉文化圈广大地域。两宋时期,对于山水、植物、建筑等造园要素的处理技法更加精湛丰富,进一步提升了园林设计的精致程度。元明清时期,园林出现地域的划分.形成了江南、岭南、北京三大风格的鼎峙局面。清代中后期,造园理论探索停滞不前,许多精湛的造园艺术仅停留在口授心传的原始水平,未能系统总结提高升华为科学理论,从而造成部分造园文化技艺的失传。

                                              —摘编自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等

    材料二:1840年以后,人们开始认识到园林是为公众服务的,公园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近代园林的形成。这个时期出现的主要公园类型有三种:租界公园、自建公园、转型公园。我国最早的一座租界公园建于1868年,其最先不允许华人进入。19世纪六十到九十年代.私家园林的主人对自己的宅园尝试使用西洋的管理方法,并出现了私人修建公园的情况。同时皇家苑囿、旧时街署园林、孔庙等园林向社会开放,形成大众公园。辛亥革命后,在一批民主主义者极力倡导和影响下,我国一些主要大城市中相继出现了政府修建或改建的公园。英国人霍华德的《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对我国初期的公园建设有一定的影响。

                                                  —摘编自安怀起《中国园林史》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典园林发展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典园林相比,我国近代园林有何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它们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纵向序列。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

        在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的漫长过程中,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并不是平行的、各自独立的。纵向发展制约着横向发展,纵向发展所达到的阶段和水平,规定着横向发展的规模和广度。横向发展一方面受纵向发展的制约,一方面又对纵向发展具有反作用。横向发展与一定阶段的纵向发展相适应,就往往能促进和深化纵向发展。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史·总序》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世界历史的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 15. (历史一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唐代,中央设有国子学、太学、广文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等七学。由国子监掌管“训导之政”,各学分设博士、助教主管施教。国子学只准收三品以上及国公子孙和从二品以上曾孙;太学只准收五品以上及郡县公子孙和从三品曾孙。只有律学、书学和算学才允许的收八品以下及庶人之子。在地方州县也设有经学博士、助教,主管教育本州县的学生,这样就形成了由中央到地方的教育和管理体系。

        宋承唐制而略有所减,中央设国子学、大学、四门学三学,州县也各设州县学。国子学收朝廷七品官以上子孙,太学收八品以下及庶人子弟,资格限制有较大程度的放宽。至南宋时,国子学也并入太学,官学的层次和管理进一步得到完善。与此同时,书院兴盛。南宋许多著名理学家都热心于书院教育,如朱熹就先后主持修复了岳麓书院和白鹿洞书院。书院为有志于学术的士子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书院与家庭教育、蒙养教育等民间教育组织形式,是构成宋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1. (1)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与唐代相比,宋代学校教育有何发展。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原因。

  •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埃及、叙利亚、约旦死伤约5万人,6.5万平方公里土地被以色列占领,近百万人沦为难民。以色列扩大了领土,获得东耶路撤冷地区,并把占领的阿拉伯人城镇发展成犹太人定居点。苏美为了各自的利益都极力在中东维持一种“不战不和”的局面。这种局面不仅使埃、叙无法收复失地,也使埃及不得不承受关闭运河而造成的经济损失。1973年10月埃及和叙利亚在扰太教赎罪日对以色列发起进攻,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在美国的帮助下迅速反攻,短时间内打败叙利亚,迫使埃及军队撤退。10月下旬,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过一系列与停火相关的决议.埃、叙、以正式停火。战争期间,阿拉伯国家纷纷以石油为武器支持埃及、叙利亚。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通过石油提价、减产、禁运、国有化等措施打击支持以色列的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虽然禁运在几个月之后结束,但1974年初石油的价格翻了两番,这对全球经济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在中东发生的冲突。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3年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措施产生了哪些影响?

  •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汤显祖(1550一1616),江西临川人,明代杰山的戏曲家、文学家。他山生于书香世家,自幼以善属文闻名乡里。因不肯攀附权势,他在科场上颇受困顿,三十几岁才中进士。当时社会经济繁荣,大量有地位的文人开始参与传奇戏曲的创作,这样的文化氛围唤起汤显祖在戏剧创作方面的兴趣。在南京任职期间,汤显祖开始进行学创作。早期作品《紫箫记》便创作于此时。

    官场生活并未改变汤显祖清傲率直的性格。他仗义执言揭露弊政的行为激怒了当期皇帝,被贬到边远地区,因始终无法适应官场黑暗,1598年汤显祖辞官归乡。辞官后,对于政治的厌恶与理想生活的追求,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他拿起笔,让自己在理想的梦境中批判现实,先后完成了(牡丹亭记》《南柯梦》《邯郸梦》等广受欢迎的作品。在《牡丹亭记》中,主人公杜丽娘和柳梦梅不仅以自己的爱情冲破生死界限,而且冲破封建礼教的束搏,自己做主结为夫妻。在(南柯梦》中,主人公淳于芬酒醉后梦入蚂蚁国被招为附马,后任南柯大守,政绩卓著。公主死后,召还宫中,权倾一时,淫乱无度,终于被逐。结果醒来却是一梦。这些作品“因情成梦、因梦成戏”,充分体现了汤显祖以情格理的观念。汤显祖的戏曲作品对后世形影响巨大,在戏曲舞台上长演不衰。

                                                ——摘编自白寿《中国通史》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汤显祖戏曲创作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汤显祖戏曲创作的历史背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