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2017学年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

更新时间:2017-03-31 浏览次数:1059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物质世界充满着变化.下列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食品解冻 B . 拉面条 C . 鲜奶变酸 D . 苹果削皮
  • 2. 人体内的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如下:

    液体

    血浆

    胆汁

    胰液

    胃液

    pH

    7.35~7.45

    7.1~7.3

    7.5~8.0

    0.9~1.5

    其中显酸性的是(   )

    A . 胃液 B . 胆汁 C . 胰液 D . 血浆
  • 3. 在一次实验操作技能考试中,甲同学抽到了试题四:用量筒量取了15.6mL的蒸馏水,则甲同学选用的量筒体积最适宜的是(   )

    A . 10mL B . 20mL C . 50mL D . 100mL
  • 4. 下列物质与对应用途不合理的是(   )
    A . 氮气﹣做保护气 B . 石墨﹣制电极 C . 稀硫酸﹣制取氢气 D . 氧气﹣做燃料
  • 5. 下列物质按混合物、氧化物、单质顺序进行分类的是(   )
    A . 生理盐水 干冰 液氧 B . 石灰石 熟石灰 金刚石 C . 冰水共存物 铁锈 氮气 D . 空气 五氧化二磷 生铁
  • 6. 化学用语是最简明的国际通用语言,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 两个氢原子﹣H2 B . 氧化铁﹣FeO C . 两个铵根离子﹣2NH4+ D . 正二价的铜元素﹣Cu2+
  • 7. 2010年12月,由瑞典皇家工学院物理化学教授托尔•布林克和同事在氮的氧化物中发现一种可代替目前火箭燃烧的新物质三硝基胺[N(NO23],有关N(NO23说法错误的是(   )
    A . N(NO23是由氮、氧两种元素组成 B . N(NO23中氮、氧元素质量比为2:3 C . N(NO2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2 D . 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36.8%
  • 8. (2016·新疆) 现有32g某可燃物在密闭容器中完全燃烧后,测得生成88g二氧化碳和72g水,关于该可燃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一定是氧化物 B . 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 . 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 .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 9. 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改变 B . 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C .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D .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 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B .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 C . 遇到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逃离火灾现场 D . 食盐溶液中再加入食盐,溶液质量一定增加
二、<b >生活生产应用题</b>
  • 11. 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 (1) 化学用语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两个氢分子;‚②氦气;ƒ③标出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2. (2) 在O2、CO2、H2O2三种物质中都含有,三种物质的一个分子中都含有
  • 12. 我国2016年纪念“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请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 (1)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得出了水的组成,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爱护水资源,人人有责.你认为下列做法不利于防治水体污染的是      

      A . 依照法规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 B . 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C . 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 . 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3. (3) 洗碗时,用洗涤剂清洗油污是利用洗涤剂的作用.

    4. (4) 在生活中,当水的硬度大或者病菌过多,可以采取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和杀灭病菌,ClO2是一种饮用水消毒剂,其生产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ClO2+X═2ClO2+2NaCl,据此式可以推断出X的化学式为

三、<b >阅读简答题</b>
  • 13. 根据所学溶液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 (1)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①t1℃a、b、c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②t2℃将30克物质a加入到50克水中,形成溶液质量为克;

      ③t2℃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仍为饱和溶液的是

      ④t2℃时,M点的a、b两种溶液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b(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 (2) 20℃时,将不同质量的NaCl晶体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与加入NaCl晶体质量的对应关系如表:

                  组别

       A

      B

      C

      D

      E

       NaCl晶体质量/g

       5

      15

      20

      30

      40

       所得溶液质量/g

       105

      115

      X

      130

      136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A组的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②C组X的值为

  • 14. 仔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14年5月27日,中国中航工业航材院相关人士向《环球时报》透露,他们成功利用石墨烯与铝合金在全球率先研制出“烯合金”,宣布具有特殊性能的系列材料问世,这一成果,或许将对航空航天器带来革命性变革.

    材料二: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分离出来的单层石墨片,在室温下可以单独稳定存在,具有优异的导电,导热性能.

    1. (1) 铝元素在化学反中容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铝制品在生活中因耐用而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原因是
    2. (2) 将适量的烯合金放入足量稀硫酸中,在烯合金的表面可能会产生大量气泡,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由碳元素组成,但石墨质软,金刚石坚硬,原因是
    4. (4) 写出石墨烯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四、<b >实验探究题</b>
  • 15. 水是重要的物质,在实验中常用于溶解物质,配制溶液.
    1. (1)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 . 面粉 B . 白糖 C . 冰块 D . 植物油 E . 硝酸钾
    2. (2) 汽车、电动车一般使用铅酸蓄电池,某铅酸蓄电池使用的酸溶液是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若用10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配制该稀硫酸时,需要蒸馏水(密度为1g/cm3)的体积为ml;

      ②该实验的主要步骤有:计算、、稀释配制、装瓶并贴标签.

      ③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读数,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2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16. 自行车是人们常用的交通工具,请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为防止自行车链条生锈,可采取的措施是
    2. (2) 自行车的有些部件是由钢铁制成的,请写出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来炼铁的化学方程式
    3. (3) 实验室为了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可将铁丝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 实验室常用如图装置来制取、收集气体、仪器b是分液漏斗,可通过旋转活塞分次滴加液体,请回答以下问题:

    1. (1) 仪器a、c的名称是:a,c
    2. (2) 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 ,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为(填字母序号),该发生装置的不足之处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收集装置的选择是由气体的性质决定的,既能用排水法也能用空气法收集的气体一定具有的性质有.(填数字序号)

      ①易溶于水   ②难溶于水   ③不与水反应 ④密度与空气接近  

      ⑤可与空气中某成分反应   ⑥有毒,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3. (3) 实验室要制取CO2可选择的发生装置(填字母序号);
    4. (4) 化学反应可控制才能更好地为人类造福,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反应的条件、药品用量、改进装置等途径来达到控制反应的目的.常温下块状电石(CaC2)与水反应生成乙炔 (C2H2)气体和氢氧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实验室制取乙炔时,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装置炸裂.图中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有(填装置序号).
五、<b >计算题</b>
  • 18.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含量,称取样品20克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50克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69.8克,求:

    1. (1) 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2. (2) 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