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北师大版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十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同步...

更新时间:2015-12-29 浏览次数:80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 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属于(   )


    A . 孔子“仁”的学说 B . 墨子反对不义战争 C . 孟子“民贵”“君轻” D . 韩非子加强中央集权
  • 2. “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                                 


    A . 以“德”教化人 B . 有教无类 C . 因材施教 D . 当仁不让于师
  • 3. 我们历代帝王对“曲阜三孔”厚爱有加,不断扩大与敬拜,其主要原因是(   )


    A .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B . 孔子根据鲁国历史编成《春秋》一书 C .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文学家、大教育家 D . 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社会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 4. 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最近播出的专题片《齐鲁青未了》中,提到两位影响巨大的思想家,一位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另一位主张“民贵君轻”。这两位思想家分别是(   )


    A . 老子、孟子 B . 孔子、孟子 C . 孟子、墨子 D . 孔子、墨子
  • 5. 下列哪一项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   )
    A . 私学的兴盛 B . 诸侯国的兼并战争 C . 社会大变革 D . 士人的解放
  • 6. 在下面这些思想家中,你认为不属于儒家学派的是(   )


    A . 孔子 B . 老子 C . 荀子 D . 孟子
  • 7.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A . 孔子 B . 孟子 C . 荀子 D . 庄子
  • 8. 孔子的言论已记载在(   )


    A . 《春秋》 B . 《论语》 C . 《诗经》 D . 《尚书》
  • 9. 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并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学说是(   )


    A . 道家 B . 法家 C . 墨家 D . 儒家
  • 10. 后被秦始皇所采用的学说是(   )


    A . 道家 B . 法家 C . 墨家 D . 儒家
  • 11.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


    A . 老子 B . 孔子 C . 墨子 D . 韩非
  • 12. 提出“温故而知新”主张的思想家是(   )


    A . 老子 B . 孔子 C . 墨子 D . 荀子
  • 1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 B .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C . 孔子提出了“仁政”学说 D . 孙武的著作是《孙子兵法》
  • 14. 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 . 频繁的争霸战争 B . 学术繁荣 C . 社会大变革 D . 新兴地主阶级产生
  • 15.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A . 孔子 B . 老子 C . 孟子 D . 韩非子
  • 16. 下列关于孔子思想主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仁”就是要爱人,理解体贴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 “礼”就是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休养 C . 主张以“德”教化人民,反对严酷的刑罚 D . 主张实行“法治”,制定严酷的刑罚镇压人民的反抗
  • 17.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的大思想家是(   )


    A . 孔子 B . 老子 C . 孟子 D . 庄子
  • 18. 在中国第一个创办私立学校的人是(   )


    A . 孔子 B . 孟子 C . 荀子 D . 韩非子
二、非选择题
  • 19. 孔子是末年鲁国人,是伟大的思想家,家学派的创始人。

  • 20. 在治理国家问题上,儒家主张教化百姓,以“”治国;法家强调用“”加强统治;道家既反对“礼”治,也反对“法”治,他们提出“”。

  • 21. 春秋时期的孔子既是伟大的家,又是伟大的家。

  • 22. 战国时期,社会上不同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涌现出一批做出了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思想领域中的局面。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不同学派称为“”。

  • 23. 春秋时期兵家创始人是,他写的一部军事著作是《》,在世界古代军事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 24. 阅读下列材料: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请回答:

    谈谈你对孔子这句话的理解,从中你受到什么启示?

  • 2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苛政猛于虎。”“仁”就是要爱人,理解和体贴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材料二: “治大国如烹小鲜。”不要扰民,要“无为而治。”

    材料三:治国须“严刑峻法”。

    请回答:

    1. (1) 三则材料分别是谁的主张?


    2. (2) 你认为治理国家应施行“仁政”还是“法治”?为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