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8-2019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深圳专...

更新时间:2018-12-10 浏览次数:441 类型:期末考试
一、语文知识积累运用。
  • 1.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què)     余(huī)      骂(zhòu)     神彩奕(yì) B . 香(shè)     翅(liǎn)     匍匐(pú fú)    大相庭(jìnɡ) C . (xùn)     小(fú)       待(nüè)      乳动物(pǔ) D . 怪(zhēn)    跚(pán)      样(mú)       脸色白(shà)
  • 2. (2018七下·滨湖期中)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阳光正好,微风不噪,鸟儿们享受着中午的欢悦,在枝头恣情地歌唱。 B . 春天的无锡,桃花娇羞,樱花烂漫,海棠怒放,空气中充斥着甜蜜的味道。 C . 鲁迅笔下的人物,一个个刻画得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D . 看着这令人惊讶的一幕,在场的所有人都面面相觑 , 像雕塑一样呆住了。
  • 3. (2017七上·历城期末)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临近春节,商场里新增了糖果、对联、速冻饺子、山核桃等年货专柜。 B . 一到秋冬季,不少人就会出现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瘙痒甚至皲裂等。 C . 漫步于风光旖旎的大明湖畔,皎洁的月光和悠扬的歌声从远处传来。 D . 为防止水灾之后无疫情,医务人员日夜巡查,吃住都在堤岸上。
  • 4.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

    ②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③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④我们家的大花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⑤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⑥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又是多么尽职。

    A . ⑥①④⑤③② B . ③①⑥②⑤④ C . ④①③⑤②⑥ D . ④⑤③⑥①②
  • 5. (2017七上·罗湖期末) 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 . “秋风阵阵地吹,折扇形的黄叶落得满地都是。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这两句话标点符号的使用有错误。 B . “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 .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戏剧《茶馆》《龙须沟》等。 D .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共20篇,是一本语录体散文,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二、默写
  • 6. (2017七上·罗湖期末) 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 (1) ,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2. (2) 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
    3. (3) 自古逢秋悲寂寥,。  (刘禹锡《秋词》)
    4. (4) ,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 (5)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  (《<论语>十二章》)
    6. (6) 《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三、阅读理解。
  • 7. (2017七上·长春期中)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 (1) 本文选自《》,是南朝宋(人名)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2.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陈太丘与友      ②太丘舍

      ③尊君在            ④下车

    3. (3) 用自己的话说说元方对友人的评价:,我们从中可以明白的道理。
    4. (4)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元方的性格特点。
    5. (5) 人认为,客人既已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元方却“入门不顾”,使得客人尴尬至极。针对这种观点,说说你的看法。
  • 8. (2018七下·潮阳期中)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即曹操,曹冲的父亲)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上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太祖悦,即施行焉。

    1. (1) 句子中的划线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智意所及        智意:知识和判断能力 B . 欲知斤重      其:指代“他” C . 莫能出其理    咸:都 D . 太祖          悦:高兴
    2. (2) 请将画线句子处需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置 象 大 船 上 称 物 以 载 之 则 校 可 知。

    3. (3) 结合故事内容,简要分析曹冲的特点。
  • 9. (2018七上·衢州月考)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雨季心思

    杨机臣

        ①雨多成洪,洪如猛兽,给人带来灾难。缺雨成旱,旱如烈火,能把农人的希望一把火焚掉。听说南方水灾四起,我庆幸生了个好地方,不用担洪水灭顶之忧。可是,又生思虑,由于久不见雨,人心生烦,便无端地想起几乎忘掉了的雨声。心里好笑,什么不好想,单单想雨声!

        ②记得小时乡里什么都缺,唯不缺雨。

        ③来到伏季便是雨季,不知不觉雨就来了。天下雨,人躲进屋里,大人放下外面的活,忙起家里的活,孩子闲着爬在窗台隔着窗棂看雨。很快,院子里打起一片水泡,一个水泡溅起,传出一声水泡响。院里水泡密密麻麻,砸得一院子叽里咕叽响。雨密了,连了一片,听不到有节奏的水泡声,接下来是一片哗哗响,那是水泡的重叠与连接。接着屋檐下雨水流成了水帘,由上而下瀑来。下面摆了一溜住家过日子的家什,水流砸在上面发出的水声不一样。砸在水桶上,水声清脆;砸在酱坛子上,声响沉闷;砸在鸡窝上,声音低沉;砸在空地上,溅起水涡,响声哗哗……一阵风吹来,把水流的水珠摇向窗户纸上,啪啪的响声像是一阵鞭响。纸湿透了,水流进屋子,孩子急忙拿来破布堵住雨水。

        ④奇妙的雨声,令你兴奋,能随着雨声幻想许多让人高兴的事儿。人若是困了,想睡觉,下雨天最好睡,此时的雨声是催眠曲,尽管外面是风雨交加,雨声响得清楚,却不耽搁睡觉,反而睡得更香。经过了连续劳作的农人,平日里舍不得大白天睡觉,只有到了雨天,才是睡大觉的好时光。雨天睡觉并不需要在炕上或者床上,只要有个地方不漏雨,铺个小草帘,保准躺下就呼噜,常常是呼噜声盖住了雨声。有时被雨声惊醒,翻个身继续打起呼噜。有时下一天雨,有人能连饭不吃一睡一天。都说下雨的天好睡觉,只有知冷知热的人才知道,哪里是雨天好睡觉,那是把人累的。

        ⑤夜里下雨水声更大,却不影响睡觉。那时,很少见到夜里下雨了,谁家因雨声吵得睡不着。即使再严重的神经衰弱,夜里下雨了,也不用起来吃安眠药,保证睡得比平日香。所以有不少睡不着觉的人盼下雨。

        ⑥这些年雨水确实少了,夜里听雨声的时候自然不多。听不到雨声,心里常发慌,甚至睡觉也不安稳。突然一天夜里,我听到了雨声,敲打着盆盆罐罐叮当响了一晚上,闻着久违的雨声,心里一舒服,觉睡得很香……第二天早晨起来一看,是楼上二愣子洗澡忘关太阳能水箱了,水顺着雨水管道经过五六层楼流在屋檐下隔壁二大妈的垃圾桶上……

        ⑦打这儿起,每当睡不着的时候,心里便盼望着可又害怕那雨声。

    1. (1) 通读全文,看看作者围绕“心思”写了儿时雨季中的哪些情趣?请用简明的语言分点归纳。
    2. (2) 第①段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3. (3) 联系全文,说说文章最后一段作者为什么既“盼望”着雨声又“害怕”那雨声呢?
    4. (4) 同样的标点符号,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阅读下面的句子,请分别说出省略号在各句中所蕴含的意思。

      ①砸在空地上,溅起水涡,响声哗哗……

      ②闻着久违的雨声,心里一舒服,觉睡得很香……

      ③水顺着雨水管道经过五六层楼流在屋檐下隔壁二大妈的垃圾桶上……

    5. (5) 将第③段和朱自清《春》中的一段文字作比较,然后分别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出两个语段中“雨”的特点。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节选自朱自清《春》)

  • 10. (2018七上·丽水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紫色葡萄慈父心

        小院里有棵葡萄树,是父亲在我双腿瘫痪后的第二年栽下的。栽树的时候,父亲把我推到院子里,一边挖坑,一边告诉我,葡萄树是有灵性的,种的时候许个愿,如果能实现,它就能长得旺盛。父亲说:“许个愿吧!”就这样,我们父女俩把美好质朴的心愿寄托在了这棵小小的葡萄树上——希望我能够尽快好起来。

        父亲伺弄葡萄树的精心和殷勤一如照顾他有病的女儿:浇水要浇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施肥要施还散发着青草味儿的牛羊粪;松土自然要用手把土细细碾碎……父亲每天早上都要把我推到葡萄树前,仔细地看上一阵儿。葡萄树每长出一片新叶,父亲就兴奋得像个孩子,说:“你瞧,发芽了!发芽了!”后来,父亲还很有信心地说:“等到咱们能在葡萄树下乘凉的时候,你就好了……”

        葡萄树长大了,正如父亲所期望的那样:枝繁叶茂。父亲用粗铁丝和钢筋精心地给葡萄树搭了架子。第二年,长长的藤蔓就爬满了半个院子,碧绿肥嫩的叶子在小院的上空舒展着热烈的情怀,生机勃勃!

        然而,我,依然坐在轮椅上。

        其实父亲心里也明白,他的女儿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在他身边欢快地跑,轻轻地跳了,

        可他依然痴望着、幻想着有一天能出现奇迹……

        那年,郁闷孤苦的我拿起了笔,开始了文学创作。

        葡萄树在第三年结了果。连父亲也未料到,他栽下的葡萄树竟是优质品种,不但个大味甜,而且熟得早。夏日里,那些成熟了的葡萄一串串挂在小院里,阳光透过叶隙落上去,照得葡萄颗颗晶莹剔透,硕大滚圆,既好看又诱人。

        从此父亲又多了一项任务。炎热的午后,父亲总会踩上凳子,摘两串紫珍珠般晶莹的葡萄,用清凉的井水洗了,端到我的书桌上,对我说:“累了就歇歇,吃点葡萄,解暑。”我便停了手中的笔,津津有味地吃葡萄。葡萄被井水洗过,凉凉的,又酸又甜,真好吃!葡萄汁顺着下巴流下来,我全然不顾。父亲看我贪婪的样子,一脸满足地笑。有时候他怕影响我,悄悄地进来,放下葡萄,又悄悄地出去。我看着盘子里晶莹剔透的葡萄,泪水不知不觉地就流了出来,父爱无言啊!

        每次吃葡萄,无论我怎样劝说,父亲都不肯吃。他有一个堂皇的理由:怕酸。我拣了最紫的葡萄,送到他嘴边,强迫他吃,他拗不过,只好吃两颗,却立即做出酸得不可忍受的样子,绝不再吃。其实,父亲哪里是怕酸呀?他有高血压,为了控制血压,每天都要喝几口陈醋,而那已经熟透的葡萄,哪里还有一丝酸味?他是舍不得呀!

        几年过去了,葡萄树越来越旺盛,一到夏天,它厚厚的绿阴就遮满了小院。当父亲坐在葡萄树下戴着老花镜读我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时,他的眼角眉梢都挂满了笑意。父亲已经接受了我不能走路的现实,当初许的愿也许早已忘了,但父亲明白:有一种站立更能升华为至高无上的尊严,那就是心灵的站立!

    1. (1) 仿照例子,概括两个表现父亲“慈父心”的情节。(字数不要求相同)

      例:父亲为我栽下葡萄树,寄托希望。

    2. (2) 下面这个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从修辞的角度加以赏析。

      第二年,长长的藤蔓就爬满了半个院子,碧绿肥嫩的叶子在小院的上空舒展着热烈的情怀,生机勃勃!

    3. (3) 本文第⑧段的画线句,和选自课文《秋天的怀念》一文中的句子都反复用到了“悄悄地”这个短语,它们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异同?

      A.有时候他怕影响我,悄悄地进来,放下葡萄,又悄悄地出去。

      ——《紫色葡萄慈父心》

      B.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4. (4) 第⑩段中“我”不能走路已经成为现实,父亲的眼角眉梢为何还都挂满了笑意呢?
四、名著导读
  • 11. (2018七上·温州期中) 根据作品和选项内容,为作品选择相应的选项。

    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②《白洋淀纪事》

    ③《湘行散记》

    A.澄澈纯净的山水之间,一片明朗朴野的风光,闪耀着桃源般耀眼的余晖。

    B.跨越了盲聋的身体障碍与折磨,她不屈不挠的坚毅精神,成为强者的永恒象征。

    C.本书以轻柔的笔调表现了战争的严酷、生活的艰难和军民的友爱,以丰富多彩的笔触描绘了人们美好的品质和崇高的精神世界。

五、写作题
  • 12. (2018七下·江都期中) 与德高望重、博学睿智的智者同行,或许你能得到一次心灵的启迪;与积翠如云、鸥翔鱼游的大自然同行,或许你能接受一次灵魂的涤荡;与慷慨无私、真诚以待的好友同行,或许你能收获一份从未有过的感动……

    请以“与你同行,真好”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②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书写3分,请认真书写。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