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2017学年广西贵港市平南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思想品...

更新时间:2017-03-31 浏览次数:378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单项选择题</b>
  • 1. 对于校史,我们应该这样理解(    )

    ①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历史                                                 ②校史记录着学校诞生、发展的历程,珍藏着师生共同前进的足迹

    ③校史是一个学校的标志,每一位师生都应该全部记住 ④学校的历史会给我们很多启发和影响

    A . ①③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2. 下面是几个同学在成为中学生的一些议论,说法正确的有(    )

    ①赵军: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提高对自己的要求    ②肖雯:我们的目标就是考上重点高中

    ③张明:成为中学生我们更应增强责任感自觉性                    ④韩阳:我们要干大事,不必理会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
  • 3. 重庆文科状元阮秋剑每天都把今天各科要学些什么,分别写在几张纸上,贴在桌面。每完成一项,就撕掉一张,然后奖励自己一个水果,或看半小时电视。课余时间基本按“70%学习,30%玩”的比例分配。这启示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    )

    ①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②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③劳逸结合,文明娱乐          ④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4. (2016七下·忻城期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首诗表达的情绪是(    )

    A . 哀怨 B . 伤感 C . 喜悦 D . 忧惧
  • 5. 过失是神奇的东西,在别人身上会扩大,在自己身上会缩小,这说明我们要(    )

    A . 自尊自信,积极悦纳自己 B . 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 C . 善于发现别人的缺点 D . 通过比较正确认识自己
  • 6. (2016八上·惠来期中) 马云在回忆自己的创业经历时说:“当你不去旅行,不去冒险,不去拼一份奖学金,不过没试过的生活,整天挂着QQ,刷着微博,逛着淘宝,玩着网游,干着我80岁都能做的事,你要青春干嘛?”这告诉我们(    )

    A . 青春是美好的,要尽情享乐不要留下遗憾 B . 青春是矛盾的,要促进生理和心理相协调 C . 青春是喜悦的,莫因烦恼而感到悲观失望 D . 青春是短暂的,要珍惜青春创造美好人生
  • 7. (2016七上·相城期末) 生活中,我们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下列态度中,能体现这一要求的是(    )

    A . “相信自己,我才是最优秀的” B . “自知者明,要全面认识自己” C . “人无完人,人有缺点没关系” D . “经常反思改进,我会进步的”
  • 8. 著名运动员宁泽涛在参加世界游泳锦标赛100自由泳决赛夺冠后说:“第一次参加世界大赛非常紧张,之前的外训对我非常重要,布朗教练给我灌输了非常强大的信心,一直激励着我,让我一场一场去拼,跟高手去对决”,宁泽涛的这段话说明__    _的品质有助于成功(    )

    A . 自尊 B . 自强 C . 自立 D . 自信
  • 9. 当我们初中生发现有人溺水时。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①为溺水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②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施救

    ③就地取材,利用绳子木棍等到工具子啊岸上施救落水者   ④及时大声呼救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0. 我国法律规定,坚持依法对涉罪未成年人“少捕慎诉少监禁”,落实专业化办理,法律援助、合适成年人到场、社会调查、亲情会见、附条件不起诉、社会观护、帮扶教育、犯罪记录封存等特殊保护制度,最大限度促进涉罪未成年人悔过自新、回归社会,该做法的实施(    )

    ①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②体现了“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③说明未成年人犯罪可以不承认任何责任           ④可以彻底解决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11. 有的同学认为,每天有很多作业,这些作业在很多练习册中都有答案,有时实在来不急做,偶尔抄一次现成答案,也没什么关系。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抄袭作业是不诚实的行为,其性质与考试作弊相同                    ②一个错误的行为,无论多么微不足道,其错误的性质不会改变

    ③对微小的错误放松警惕,可能会滋生出更多的错误行为            ④小错误一定会酿成大错误,甚至走向违法犯罪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②③
  • 12. 对于诚实,下列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 诚实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B . 诚实就是实事求是,不说谎 C . 诚实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D . 老实人会吃亏
  • 13. 2016年8月,针对欠人钱死赖着不还的老赖,贵港法院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宣传平台,在各县城街头的公共宣传大屏幕上、每天都滚动播出失信人员名单和头像。老赖的行为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之一(    )

    A . 公正 B . 诚信 C . 友善 D . 文明
  • 14. 肖燕从小就喜欢二胡,每次文艺汇演,她都会给同学们拉上一段,与同学们共同体验其中的乐趣。她还喜欢游泳、绘画。对此,你认为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 . 肖燕兴趣爱好广泛,她的学习成绩一定不好 B .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C . 肖燕兴趣爱好广泛,有着广阔的分数之外的空间 D . 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有利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
二、<b >简答题</b>
  • 15. 歌曲《童年》中唱到:“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这游戏的童年……总是要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总是要等到考试以后,才知道该念的书么没有念,一寸光阴一寸金,老师说过寸金难买寸光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迷迷糊糊的童年。”

    1. (1) 歌曲中主人公有很多不良的学习习惯,请把你好的学习方法向他介绍一下,帮帮他。

    2. (2) 当你遇到下列情况,你是如何做的?

      所遇情况

      做法

      ①进入中学,课程门类多了,内容深了,难度打了,老师授课方式与小学老师不同。

      ②遇上烦恼事闷在心里,郁郁不欢。

      ③遇到敲诈勒索。

  • 16. 根据实际情况回答

    1. (1) 为度过一个安全、充实而愉快的假期,请为自己制定一个寒假计划。(三点即可)

    2. (2)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用到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当遇到下列情形时,你应当拨打的电话号码是:①匪警电话:;②火警电话:;③急救电话:

三、<b >材料分析题</b>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仔细阅读下面漫画,并回答问题。

    1. (1) 请你运用第五单元相关知识,分析图一,图二的行为。

    2. (2) 从个人和社会角度说说材料二这种行为会造成哪些不良后果?

    3. (3) 请你写出依据关于成绩和诚实品质的名言警句,与同学们共勉。

四、<b >探究与实践</b>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6年11月商州区23岁小伙刚过学员驾考科目三,因考试紧张晕倒在地死亡。

    材料二:有的同学一坐到考场里脑子就出现空白,浑身冒汗、心跳加剧,经常忘记在试卷中写上名字与座号等等。

    材料三:2016年高考全国语文作文《奖惩之后》,题目设计两组四幅漫画。第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100分,家长给了一个吻;这个孩子第二次考了98分,家长给了一个耳光。第二个孩子第一次考了55分,家长给了一个耳光;这个孩子第二次考了61分,家长给了一个吻。

    学习、考试、成绩是同学们生活中永恒的话题,复习和考试成为同学们最关心的话题,针对以上材料某校七年级(2)班围绕“正确面对考试”这一主题开展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 (1) 谈原因:下列表格是紧张程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请你补充完整。

      紧张程度

      过低

      过高

      适度

      学习效率

      材料启示我们考试前应该:④

    2. (2) 读材料:结合材料二:请你运用第五单元相关知识,分析一下同学的行为。

      柳芳:在考试过程中如果紧张,就摸摸地对自己说:“要放松,要有信心考出水平。”

      张超:把考试看成一次特殊的作业或练习,是对学习成效的一次检验或“诊断”。

    3. (3) 说看法:材料三中家长不能正确看待孩子的分数是导致青少年考试紧张的一个原因,对于成绩,有人信奉“及格万岁,多一分都浪费”;有人就认为“没有五十五,自己便落伍”,说说你是怎样平静正确地看待成绩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