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2018—2019学年度八年历史期末模拟测...

更新时间:2018-11-26 浏览次数:20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禁毒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国人民禁毒的决心。1839年6月在虎门当众销烟的是(    )

    A . 林则徐 B . 康有为 C . 李鸿章 D . 魏源
  • 2.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的体现不包括(   )

    A . 开始领导工人阶级运动 B . 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 C .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D . 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
  • 3.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前后坚持了十四年,经历了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两个阶段,其中局部抗战开始于(    )

    A . 九一八事变 B . 西安事变 C . 七七事变 D . 八一三事变
  • 4. 1913年北京政府发布临时大总统令,宣布凡是清朝“保护兴业各法令,对于民国国体没有抵触的,仍然适用,还要求对所有商办公司进行保护和维持。这一规定(    )

    A . 激励了张謇弃官回乡办企业 B . 表明北京政府决心铲除三座大山 C . 加剧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 D . 有利于近代民族工业的持续发展
  • 5.

    右下图为毛泽东与蒋介石在重庆谈判期间的合影。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参加这次谈判主要是为了(    )

    A . 推迟内战爆发 B . 争取和平民主 C . 争取更大利益 D . 争取舆论支持
  • 6. (2018八上·高要月考) “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竞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7. 建筑是浓缩的历史,下列建筑中见证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开始的是(    )
    A . B . C . D .
  • 8. (2018八上·高要月考) 《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体现这一危害的条款是(    )
    A .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 .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C .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 .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 9. 2015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10周年。百年前,我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    )

    A . 《马路天使》 B . 《渔光曲》 C . 《定军山》 D . 《十字街头》
  • 10. (2018八上·高要月考) 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与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次较量,结果以失败而告终。八年级的四位同学就“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展开争论,你认为谁的观点是正确的是(    )
    A . 清军武器低劣 B . 英国实力雄厚 C . 英军船坚炮利 D . 清朝腐朽衰落
  • 11. 三大战役是“一场中国战争史上空前的,也是世界战争史上罕见的大决战,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政权赖以依靠的主要军事力量,为解放全国奠定了基础”。其中,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战役是( )

    A . 辽沈战役 B . 平津战役 C . 渡江战役 D . 淮海战役
  • 12.

    2011年夏天,失而复得的国宝——圆明园生肖兽首铜像(下图)在全国各地巡回展出。导致这四件国宝当年流失海外的罪魁祸首是(   )

    A . 英美联军 B . 英法联军 C . 八国联军 D . 俄国军队
  • 13. 遵义会议的重要意义在于(    )

    A .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 B . 洗刷了中华民族近百年的耻辱 C . 宣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D .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14. 一位美国记者赞叹到,“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奇迹。”他说的“伟大奇迹”是指(   )

    A . 井冈山会师 B . 红军长征 C . 平型关大捷 D . 百团大战
  • 15. “东方破晓映曙光,南湖龙腾涌激浪.志逐大同指新路,旗摰马列引国航.”这几句诗是为了纪念(    )

    A . 五四运动 B . 中国共产党诞生 C . 抗日战争胜利 D . 解放战争胜利
  • 16. 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之情,它创作的背景是(    )

    A . 九一八事变 B . 七七事变 C . 八一三事变 D . 南京沦陷
  • 17. (2017八下·惠民期末)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巨变。这三次巨变是指(    )

    ①辛亥革命   ②五四运动   ③抗日战争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⑤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是会主义

    A . ①③⑤ B . ①④⑤ C . ①②⑤ D . ②④⑤
  • 18.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是戊戌六君子中哪位在就义之前说的(   )

    A . 谭嗣同 B . 康有为 C . 梁启超 D . 杨锐
  • 19.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大学与学生共度五四青年节。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口号 B . 运动重心由上海转移到北京 C . 斗争主力逐渐由学生转向工人 D .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20. 分别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和完全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深渊的两个条约是(   )

    ①《南京条约》  ②《瑗珲条约》  ③《辛丑条约》   ④《马关条约》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③
  • 21. 孙中山曾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你知道这里的“变局、创举”是指(    )

    A . 维新变法                    B . 辛亥革命的爆发   C . 八国联军侵华                D . 中国民国的成立
  • 22. 在“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课上,学生再现历史场景时不应该出现的是(   )

    A . 强渡大渡河 B . 四渡赤水河 C . 过雪山草地 D . 井冈山会师
  • 23. 我国大作家老舍的父亲曾是一名守卫皇城的护军,1900年抗击外敌阵亡。其中“外敌”指(   )

    A . 英国侵略军 B . 英法联军 C . 日本侵略军 D . 八国联军
  • 24. 中国近代有海无防,中国近代史遭受的第一次来自海上侵略战争是(   )

    A . 甲午中日战争 B . 鸦片战争 C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25. 慈禧太后向列强保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此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俄国侵占北方领土 C . 清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D .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二、材料分析题
  • 26. (2018八下·农安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请回答:

    1. (1) 此材料出自哪里?
    2. (2) 标志着“三年以来”开始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 (3) 标志着“三十年以来”开始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它标志着什么?
    4. (4) “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标志着什么?
    5. (5) 今天,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纪念革命先烈和继承他们的革命事业?
  • 27. 阅读材料:

    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材料二:

    请回答:
    1. (1) 材料一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中写下的诗句,那么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2. (2) 长征的出发地点和三军会师的地点分别在哪里?
    3. (3) 红军长征途中召开了一个重要的会议,是什么会议?
    4. (4) 材料二中的图片所反映的是哪个历史事件?改变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解放军由防御到进攻)的事件是什么?
  • 28. 学唱革命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完成下列各题:

    1. (1) 中国共产党在哪年诞生?诞生的标志是什么?中共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标志是什么?
    2. (2)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是中共领导的哪一次战役?
  • 2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  “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材料三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四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请回答:

    1. (1) 上述四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如何评价材料四这一事件?

    2. (2)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四则材料反映的主张。

    3. (3) 综合上述材料,反映出中国人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有何发展变化?

    4. (4) 上述材料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 30. 看图,回答问题

           

    图一 《南京条约》签订场景            图二 《马关条约》签订场景

    图三 《辛丑条约》签订场景

    1. (1) 请分别写出上图三个条约是在哪次侵略战争之后签订的?
    2. (2) 上图三个条约分别给中国造成什么重大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