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市福泉县2018-2019学年上...

更新时间:2018-11-24 浏览次数:202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rùn)    绿(cháo)    翅(yì)      吹(xī) B . (qī)     望(níng)    然(wǎng)    祖(jí) C . (yūn)    荡(tǎn)     发(bó)      飞(bēn) D . (zuì)    飘(yì)      摇(yè)      咏(zàn)
  • 2. 下列各项中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 低首    平展    翅翼    沉醉 B . 凝望    逝去    忧戚    枉然 C . 勃发    哲人    热望    咏赞 D . 坦荡    漫游    流盼    摇拽
  • 3. 下面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次运动队之所以能屡战屡胜,成绩斐然,是因为教练与运动员能沆瀣一气 , 团结战斗。 B . 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C . 只要你能身临其境的为我想一想,你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不会对我这样求全责备了。 D . 你这部小说已很完善了,我要是再作补充,就是狗尾续貂了。
  • 4.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先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观,再借景抒发不同的览物之情,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B . “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C . 本文以“记”为名,先写景后叙事,进而由景入情,因情而生发出议论。 D . 本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由景抒情,由情入议。句式骈散结合,行文富于变化。
  •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 . 选自《朝花夕拾》的《狗·猫·鼠》,表现了作者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B .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出自《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 C . 《安徒生童话》中的《丑小鸭》,讲述了一个经历太多困苦和灾难的丑小鸭,在好心人的帮助下,终于变成了美丽的天鹅的故事。 D . 《骆驼祥子》中的祥子,立志做一个能拉上属于自己的车的上等车夫,经过不懈努力,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 6.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我国正考虑在最近的20至30年内建造5条跨海隧道。 B . 大汽污染影响了农作物的播种、培育、收获。 C . 在首个国家湿地公园终于撩开了神秘的面纱。 D . 连战、宋楚瑜对大陆的访问,在台湾引起了巨大反响。
  • 7. 根据下面这段话的意思,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

        精神上的各种缺陷,是可以通过求知来弥补的。________。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肾,射箭可以扩胸张肺。

    A . 这与身体上的缺陷可以借助运动来弥补有相同之处。 B . 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来弥补一样。 C . 借助运动可以来弥补身体上的缺陷。 D . 精神上的缺陷犹如身体上的缺陷一样,可以通过运动来弥补。
  • 8. 下面句子停顿标示正确的一项是(    )
    A . 捷报/贵府老爷/范讳进/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 B . 捷报/贵府老爷范讳/进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 C . 捷报贵府/老爷范/讳进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 D . 捷报贵府/老爷范讳进/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
二、默写
  • 9. 古诗文填空
    ①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
     ,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③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 ?传不习乎?”(《<论语>十则》)
    ④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曾经探求古时品行高尚之人的心思,他们“进亦忧,退亦忧。”他们在朝为官、在野为民时具体“忧”的内容是什么?(请用《岳阳楼记》中的话作答,写出连续的两句。)  。
    ⑤请写出古诗文中描写夏天景色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⑥请写出古诗文中表现乐观旷达之情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三、名著导读
  • 10. 根据下面提供的有关名著信息,完成后面的练习。
    信息一:他不顾父母的反对,上船当了海员。一次海上遇难,被海盗当成奴隶卖掉。后来侥幸逃脱,到了巴西。
    信息二:在另一次的航海中,船航行到基尼亚时,触礁沉没。除了他,其余船员全部罹难。他在一个荒岛上苦度了二十五年后,救出了一个差点被食人族杀食的土著黑人。因为那天是星期五,就给那黑人取名为“星期五”,并让他留了下来。

    1. (1) 这两段信息中的“他”是                , 后来他成为千千万万青年心中“               ”的代名词。

    2. (2) 文化积累----下列选项内容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 . 醉酒戏嫦娥         猪八戒        《西游记》 B . 智取生辰纲         鲁智深          《水浒传》 C . 搭救星期五          鲁滨逊        《鲁滨逊漂流记》 D . 远航慧骃国        格列佛        《格列佛游记》
    3. (3) 在西方,有一部小说,卢梭曾建议每个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它。小说主人公是一位孤独而顽强的冒险者,这部小说的名称是《鲁滨逊漂流记》,它的作者是:                      

四、文言文阅读
  • 1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湖中人鸟声俱

      ②余饮三大白而别

      ③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 (2) 下列句子中“一”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 上下 B . 余拏小舟 C . 童子烧酒 D . 湖心亭
    3.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4. (4) 文中写景的句子有哪些?作者写景运用了什么手法?
    5. (5)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湖上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句所展现的景色。
    6. (6) 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较为复杂,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一个“痴”字,表现了作者痴迷于山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情趣。 B . 文章借所描写的雪景,寄托了人生天地两茫茫的深沉感慨。 C . 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 D . 文章委婉地传达出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怀念故国的淡淡愁绪。
五、现代文阅读
  • 1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让讲规矩成为新常态

        ①钱穆先生写过一篇《做人的规矩》的文章,说:“诸位将来离开学校踏入社会,谋到了一项职业,做甚么应该像甚么,应该各有各的规矩,各有各的模范。人有人的样子,也便是有规矩了,这是人生最高的艺术。”诚哉斯言!讲规矩确实是人生的最高艺术。

        ②一个人应该讲规矩。一个讲规矩的人,为人处事才会有礼有节,不卑不亢,有君子的气度,有“人的样子”。这样的人,有操守,识分寸,知进退,懂轻重,是一个靠谱的人,一个明白人,一个令人敬重和信任的人。现代社会是一个更加注重契约精神的社会,对个体的规矩意识有着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讲规矩,不但有损人品,有亏德行,而且寸步难行,注定一事无成。

        ③一个家庭应该讲规矩。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家庭的规矩串联起来,影响着社会风气,影响着全民的公德素养,影响着国家文化。不难发现,很多民间规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体现了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等美好理念,我们的家庭不但应该践行规矩,保持对规矩的敬畏和重视,让规矩在家庭教育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且应该承担主要的传承责任,通过言传身教把有价值的规矩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④一个政府也应立好规矩,维护规矩。“依法治国”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理念,“法”即规矩。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先立规矩后办事应是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科学决策的重要原则,也是社会和谐、有序的基础。自古以来,凡躬订良法者,必定要考虑到它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故需谨慎研判,反复论证。今天我们的政府在立规矩这件事上,理应有更严谨的态度,更专业的精神,令规矩更有前瞻性、现实性。

        ⑤政府和政府官员须带头守规矩。手握公权力的人坚决按规矩办事,不仅体现了一种品德和修养,更表现了一种政治上的清明与成熟。须知规矩是紧箍咒,更是护身符。朱元璋曾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活?”有言位居显赫者最快活,有言富甲一方者最快活……朱元璋均不满意。唯有大臣万钢答道:“天下守法度者最快活。”朱元璋大悦。法度就好比我们的规矩,守规矩者,不越法纪“雷池”,绝无“暗室亏心之忧”,自然能坦坦荡荡,光明磊落。

        ⑥清代画家沈宗骞有一句名言:“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时代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我们不但要懂规矩,守规矩,还要创建与时俱进的新规矩,让讲规矩成为中国的新常态。

    1.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2) 第①段的作用是什么?第②③④段的顺序是否可以调换?为什么?
    3. (3) 下面对相关论据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可以用来论证守规矩的重要性。 B . 荀子《劝学》中的“木受绳则直”这句话可以用来论证规矩所起到的作用。 C . “东施效颦”的事例可以用来论证不守规矩的危害性。 D . “商鞅立木”的事例可以运用到第④段中,论证立规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4. (4) 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1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世间最美的坟墓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这将被后代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庄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顺着一条羊肠小道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林,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数阴庇。她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在他们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时,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忘了。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到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一一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允许你大声说话。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林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着这片幽暗的土地。无论你在夏天和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士兵身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残废者大教堂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1. (1) 本文的记叙线索是
    2. (2) 阅读全文后理解这座坟墓最大的特点是,文中最能突出这一特点的描写有哪些?(写出两个即可)
    3. (3) 从文中找出两个具体描写人们怀着“敬畏”之情的句子。
    4. (4) 作者说这座墓是“世界上最美的坟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 (5) 本文多处用了衬托的写法,请举两例。
    6. (6) 文章开头和结尾写法上的特点是什么?
六、诗歌鉴赏
  • 14.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 (1) 请你分别写出这首词上阕和下阕的主要内容。

    2. (2)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 (3) 请你仔细品味上阕,分析作者在写景方面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并结合词句作简要赏析。

七、综合题
  • 15. 阅读下列材料,请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为了弘扬千年蜀道文化,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第七届蜀道文化旅游节于5月18日在剑门蜀道·剑门景区开幕。

    材料二:广元是从成都到西安这条古蜀道上的璀璨明珠,从建县至今有2 300多年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它是中国古栈道文化的集中展现地,是三国历史文化的核心走廊,又是武则天的家乡,也是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川陕苏区主战场。它的文化主要集中在剑门蜀道文化、三国文化、抗金抗元文化、特色女性文化、红色文化和川北民俗文化等方面。

    1. (1) 学校开展以“弘扬千年蜀道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仿照示例为此次活动方案补充两个活动内容。

      活动主题:弘扬千年蜀道文化

      活动内容: 

      示例:画说蜀道文化

    2. (2)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蜀道文化,第四中学拟邀请本地民俗专家李先生本周星期五下午3点到学校为全体学生做讲座。假如学校委派你前去邀请,你会如何说?
八、写作题
  • 16. 一个衣衫褴褛的老者,向你哭诉说,他来此地寻亲,亲戚搬走了,可他的钱已用完了,没有回家的路费,你于是心软了,给了他钱。可后来你听人说,他是一个骗子!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一个双腿残疾的中年男子在人行道乞讨,可往来的行人没有一个驻足的,一个个都做出嫌恶的样子掩鼻绕道而过。同情心怎么了?

    请以“同情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也可以发表看法。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