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5节 体温的控制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上册 3.5 体温的控制 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18-11-23 浏览次数:280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18八下·海曙期末) 下列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人体正常的体温大约是37℃ B . 一天中,人体的体温会随时间波动 C . 人体体温的调节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调节 D . 在炎热的天气下,为了增加散热,人体皮肤血管会收缩,汗腺分泌增加
  • 2. (2018八上·义乌月考) 小芳安静地在教室里听课,主要产热的部分是(    )    
    A . 内脏 B . 内脏和肌肉、皮肤一起产热           C . 肌肉、皮肤 D . 内脏和肌肉、皮肤都没有产热
  • 3. 早产儿出生后,往往被安置在育婴箱中进行监护,这主要是由于    (  )


    A . 早产儿质量较轻,体质差 B . 早产儿从母体获取的养料不够多 C . 避免早产儿被病菌感染 D . 早产儿体温调节机制发育不完善
  • 4. (2017八上·乐清期中) 人体各器官产热情况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常人在运动情况下主要的产热器官是(   )


    A . B . 内脏    C . 骨骼肌 D . 其他器官
  • 5. 下列动物中体温恒定的动物(   )
    A . 田鼠 B . 蟾蜍 C . 蝗虫 D .
  • 6. 在暑期军训中,进行队列训练时,一女生恶心呕吐,出现昏厥现象,下列处理不正确的是  (    )


    A . 用冷水浸湿毛巾敷在头部 B . 原地用人工呼吸进行抢救 C . 给病人服用人丹、十滴水等 D . 用30℃酒精擦身降温
  • 7. 恒温动物比变温动物更有生存优势的原因在于 (    )


    A . 恒温动物耗氧少 B . 恒温动物需要的食物少 C . 恒温动物更适应环境变化 D . 恒温动物所需要的能量少
  • 8.

    如图表示人体皮肤的结构,在炎热环境中,加快散热依靠其中的(  )

    A . 1和2 B . 1和4 C . 3和5 D . 2和3
  • 9. (2017八上·温岭期末) 小明在1000米中长跑测试中,大汗淋漓,此时小明(   )

    A . 皮肤血管舒张,散热增加 B . 皮肤血管舒张,散热减少 C . 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增加 D . 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减少
  • 10. 关于生物体温调节的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 蛙、蛇在天气寒冷时,会增加活动量来产热 B . 人类在天气炎热时,皮肤血管扩张,流人皮肤的血液量增多,可以散热 C . 小狗在天气寒冷时,肌肉颤抖,可以产热 D . 水牛在天气炎热时,食欲减退、活动迟缓,可以减少体热产生
二、填空题
  • 11.

    人体体表的温度可以通过流经皮肤血液的多少来调节。如图是皮肤中同一血管在不同温度下的口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人体在寒冷的环境中,皮肤血管的状态是 图,此时体温 环境温度。

    2. (2) 皮肤血管口径如C图时,血管处于 状态。流经皮肤的血液量 皮肤温度 ,散发的热量将 。

    3. (3) 当外界温度高于体温时,人体散热主要是通过 方式进行。此时,皮肤血管的口径应该更类似于图 。

  • 12. (2017·浙江模拟)

    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 (1) 图中T—E—N—F—A途径表示过程(填“激素调节”或“神经调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2. (2) 人体在安静状态下主要由产生热量。

    3. (3) 经测量,某人体温在24 h内都处于39.5 ℃,若A、B、C、D都表示热量,则此人的A+BC+D;后经用药,此病人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则在恢复过程中A+BC+D。(填“>”“<”或“=”)

    4. (4) 体温主要是由上述方式进行调节的,但也离不开激素调节。在处于寒冷环境中的人体血液中,激素的含量会升高,从而加速体温上升。

  • 13. (2017·金华)

    皮肤是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如图表示人体皮肤对(填“寒冷”或“炎热”)刺激的反应示意图。立毛肌收缩等反射活动都要通过才能实现。

三、解答题
  • 14. 小白鼠是恒温动物,为了探究小白鼠调节体温的器官是否为下丘脑,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制定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假设】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材料用具】略

      【实验步骤】

      ①取两只性别与年龄相同的成年小白鼠,并标记为甲、乙。

      ②用一定的方法破坏甲鼠的下丘脑,乙鼠不作处理作为对照。

      ③把甲、乙两鼠均置于人工温室内,温室温度为0℃,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1. (1)
      1. 若甲鼠体温 ,乙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则假设成立;若甲、乙两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则假设不成立。
    2. (2)
      1. 以上实验步骤中还存在两点缺陷,这两点是: 。
  • 15. (2018·温州) 人体在不同的外界环境中,对热的感觉有不同的程度,散热越困难时往往会感觉到越热,人的热感与气温、相对湿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据图判断,在25℃和35℃时,哪种气温下相对湿度对人体的热感影响较大?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两种温度时,相对湿度对人体的热感影响情况作出解释。

四、实验探究题
  • 16. (2017八上·临海期末) 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体温可随昼夜、性别、年龄、环境温度等情况而改变。那体温会随运动强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吗?晓东在家里利用体温计、跑步机等器材进行了下述实验:

    Ⅰ.晓东在跑步机上快走10分钟后,用体温计测量腋下温度为37.2℃;

    Ⅱ.休息30分钟后,晓东在跑步机上快跑10分钟,再用体温计测量腋下温度为37.5℃;

    根据以上两个实验,晓东得出:人的体温变化受运动强度的影响,随着运动强度的增

    大而增加。

    1. (1) 晓东把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论带到学校里和老师及同学分享,大家发现晓东的实验有一个明显的不足,请帮晓东改进:

    2. (2)

      进行剧烈运动后,晓东脸变得通红,这个原因是由于运动时人体的产生大量的热,脸部皮肤中的血管处于下图中(填字母)状态,导致皮肤中血流量的改变,从而出现满脸通红的情况。这一情况可帮助人体散热。

    3. (3) 人体的体温调节是在神经系统和协调工作下完成的,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实验后晓东上网查阅资料发现:运动中散热过程落后于产热过程,所以体温会逐渐升高。长跑之后,人的体温可能升高到38.5℃,更剧烈的运动时,直肠温度甚至会超过40℃,肌肉温度可达41℃。而42℃在人体里是个临界值,超过这个温度组织会因为蛋白质凝固坏死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