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丽水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质量检...

更新时间:2018-12-05 浏览次数:365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2017 年,浙江“五水共治”继续发力,省委主要负责同志立下“军令状”,年内浙江将彻底剿灭劣五类水,并采取一切措施巩固成果,保证不反弹。还将进一步深化“河长制”,强化督查考核。下列做法与“五水共治”行动不相符合的是( )
    A . 及时拧紧水龙头 B . 不随意倾倒生活垃圾 C . 围湖造田 D . 工业废水经过净化后再排入江河
  • 2. 下列混合物可用过滤法分离的是( )
    A . 酒精和水的混合物 B . 食盐和水的混合物 C . 食盐和泥沙(少量)的混合物 D . 硝酸钾和氯化钠(少量)的混合物
  • 3. 我国是世界上产盐最早的国家,有着悠久的制盐历史,用现在的观点来看,他们采用的结晶方法是( )
    A . 蒸发溶剂 B . 同时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和蒸发溶剂的方法 C . 冷却热饱和溶液 D . 加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 4. 通常情况下,欲将一杯不饱和的蔗糖溶液变成饱和蔗糖溶液,最适宜的方法是( )
    A . 加蔗糖 B . 加水 C . 升温 D . 增大压强
  • 5. 粗盐提纯的正确顺序是( )
    A . 过滤 蒸发 结晶 溶解 B . 溶解 蒸发 过滤 结晶 C . 溶解 过滤 蒸发 结晶 D . 溶解 蒸发 结晶 过滤
  • 6.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 .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C . 20℃时,10g 水中最多可以溶解 3.6g 食盐,所以食盐属于易溶物质 D . 25℃时,向 100g 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 10g 蔗糖粉末,完全溶解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将不变
  • 7. 利用水电解器电解水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或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 正极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能被点燃并产生淡蓝色火焰 B . 正极玻璃管与负极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1∶2 C . 电解水过程中使用的是直流电 D . 电解前可向水中滴入少量稀硫酸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 8. (2016·新昌模拟)

    20℃时,在两只各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30克氯化钠和蔗糖固体,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两烧杯中的溶液质量相等 B . 20℃时两者的溶解度相等 C . 氯化钠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 . 蔗糖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 9. 下表是不同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20℃时,100 克水中溶解的硝酸钾越多溶解度就越大 B . 40℃时,100 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 63.9 克 C . 60℃时,100 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为 110 克 D . 100℃时水中溶解的硝酸钾一定比 80℃时水中溶解的硝酸钾多
  • 10. 如图 1 可表示“M 与 N 的并列关系”,图 2 可表示“M 属于 N 的从属关系”。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图 3 所示关系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11. 20℃时 NaCl 在水中的溶解度是 36g。在该温度下,50g 水中放入 20gNaCl,溶解后所得溶液中 NaCl 的质量分数为( )
    A .   26.5% B . 28.6% C . 40% D . 30%
  • 12. 将某温度下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下列有关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图象不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3. 将适量的橡皮泥黏在铅笔的一端(能使铅笔竖直浮在液体中),这就制成了一个很有用的土仪器。将它分别放在盛有不同液体的杯中,静止时的情景如图所示。对于这个土仪器所运用的知识或用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运用了二力平衡的知识 B . 运用了物体的漂浮条件 C . 用它可以比较不同液体密度的大小 D . 用它直接可以测出液体密度的大小
  • 14. 现有如图所示装置,向广口瓶中加入一定量的固体,将胶头滴管中的液体滴加到广口瓶中,能使 a 端液面明显上升的组合可能是( )


    A . 碳酸钠和稀盐酸 B . 硝酸铵和水 C . 生石灰和水 D . 铁片和稀盐酸
  • 15. 如图所示,用手指将一乒乓球压入盛有水的烧杯底部并处于静止状态。如果手指松开,下列情景分析正确的是( )

    A . 乒乓球会继续静止在烧杯底部 B . 乒乓球会匀速上升至水面 C . 乒乓球上升到最后静止的过程中所受浮力不变 D . 乒乓球静止时会处于漂浮状态
  • 16. 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装有等量的水,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橡皮泥,一个捏成实心,一个捏成碗状,分别放在甲、乙两个容器中,如图所示。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分别为 p、p 。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分别为 p1、p2 , 则( )


    A . p= p     p1= p2 B . p= p     p1>p2 C . p<p      p1>p2 D . p<p     p= p2
  • 17. 下图是恒温下模拟海水晒盐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烧杯中食盐的溶解度最大 B . 丙和丁烧杯中析出晶体的原因是食盐的溶解度变小了 C . 乙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与丙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 丁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丙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 18. 如图所示:三个相同的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甲容器内只有水,乙容器内有木块漂浮在水面上,丙容器中悬浮着一个小球。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三个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不相等 B . 三个容器中,丙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最大 C . 如果向乙容器中加入盐水,最终木块受到的浮力不变 D . 如果向丙容器中加入酒精,最终小球受到的浮力不变
  • 19. (2018九下·金华月考) 质量分布均匀的 A、B 两个实心正方体(VA>VB),放置在盛水的容器中、静止时如图所示,现将 A、B 捞起后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比较 A、B 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FA、FB 和它们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pA、pB 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 FA<FB , pA>pB B . FA>FB , pA<pB C . FA=FB , pA<pB D . FA>FB , pA>pB
  • 20. 中国考古人员在南海海域意外地发现了一艘已经沉睡了 800 年,却至今仍末腐烂的古沉船。“南海一号”古沉船被整体打捞。图甲为整体打捞的情形。沉船打捞常用“浮筒打捞法”。首先把浮筒灌满水,沉入水底,拴在沉船两侧,然后再将筒内的水用高压气体压出,沉船便可以浮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沉船在水下上浮时,受到的浮力逐渐变小 B . 将筒内的水用高压气体压出的过程中,浸没在水中的浮筒的浮力变大,浮筒的重力变小 C . 浮筒充满气后,受到的浮力大于其重力 D . 用“浮筒打捞法”打捞沉船的原理,相当于图乙中向外拉注射器
二、填空题
  • 21. 今年丽水的梅雨季节,几乎连续一个月的降雨,瓯江水位上升,瓯江的水属于(“纯净物”或“混合物”);降雨的物态变化属于(“汽化”或“液化 ”)。
  • 22. 山西杏花村的酿酒史最少可以追溯到 1500 年以前。宋朱翼中《北山酒经》云:“唐时汾州有乾酿酒”;中国八大名酒之一的汾酒的溶质是,溶剂是
  • 23. 小佳同学很懂事,在假期的时间帮助妈妈做家务,有一次她发现水杯可以漂浮在水盆中(水无溢出),当用水盆中的水把水杯装满时,水杯就会沉入水底,此时水杯所受到的浮力比漂浮时水杯受到的浮力(选填“大”、“小”或“不变”),此过程中水面升降情况为(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 24. 小明探究怎样使物体上浮或下沉,用手将质量为 140 g、体积为 1.5×10-4 m3 的苹果浸没水中,苹果受到的浮力为N。松手后苹果将(填“上浮”“下沉”或“悬浮”),最后静止时,苹果受到的浮力是N。小明又将另一个苹果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静止时溢出水 400mL,再使该苹果向下浸没在水中,又溢出水 18mL,此时苹果受到的浮力比漂浮时增大了N(g 取 10N/kg)。
  • 25. 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

     

    1. (1) 由实验现象确定 A 端接电池极;
    2. (2) A 试管里产生的是气;B 试管里的气体可用来检验;
    3. (3) 通过此实验证明水是由组成的;
    4. (4) 水既普通又珍贵,下列对水的“多”与“少”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地球上总的水量多,淡水少 B . 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淡水量少 C . “南水北调”工程说明南方水的储量多,北方水的储量少 D . 生活中接触的纯净水多,水溶液少
    5. (5) 地球上的水存在于地球各处,如河流水、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等,其中占地球总水量最多的是水,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以及地表径流等环节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不断地循环,“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状况有所改善,南水北调属于上述水循环中的环节。
  • 26. 三个相同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另一端分别与三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球相连,向容器内倒入某种液体,待液体和球都稳定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情况,

    乙球下方弹簧长度等于原长,这三个球受到浮力的大小关系是(选填字母);

    A.F<F <F

    B.F>F >F

    C.F=F =F

    这三个球的密度大小关系是(选填字母)

    A.ρ<ρ <ρ B.ρ>ρ>ρ   C.ρ
    其中球(选填“甲”“乙”“丙”)的密度与液体密度相同。

三、实验探究题
  • 27. 根据下图中所列仪器填空:

    1. (1) 做粗盐提纯实验第一步“溶解”时,可选用的仪器有
    2. (2) 粗盐提纯实验的三步操作中都要使用的仪器是;在蒸发溶液时,该仪器的作用是
  • 28. 如图是小丽对 20℃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的结晶实验过程,请回答:

    1. (1) 蒸发前原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n 的数值是,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是
    2. (2) 依据上述实验,你认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是( )(填字母)的。
      A . 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 . 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 . 无法判断
    3. (3)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第 2 个烧杯第 3 个烧杯(填“>”、“=”或“<”)
  • 29. 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A.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B.可能跟物体的重力有关;

    C.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D.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李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他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一个铁块或铜块,

    依次把它们缓缓地浸入水中不同位置,在这一实验中:

    1. (1) 铁块从位置③→④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说明铁块受到浮力(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可以验证猜想是正确的(选填“A”、“B”、“C”、“D”)。
    2. (2) 从位置④→⑤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不变,可以验证猜想是错误的(选填“A”,“B”,“C”,“D”)。
    3. (3) 分析比较实验①⑤与②⑥,可以验证猜想是错误的(选填“A”,“B”,“C”,“D”)。
    4. (4) 分析比较实验可得: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5. (5) 该实验探究主要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四、计算题
  • 30. 在医院质量分数为 75%的酒精常被作为消毒剂使用。小美和小燕想要配制这样的消毒剂1000g,今后可以在家使用,则两人需要使用多少毫升的无水酒精?(其中 ρ无水酒精=0.8g/mL,ρ =1.0g/m)
  • 31. 实验室有一瓶未开封的浓盐酸,部分标签如图所示。

    1. (1) 这瓶浓盐酸中溶液的质量为多少 g?
    2. (2) 若用这瓶浓盐酸来配制 2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稀盐酸,需量取浓盐酸的体积是多少 mL?水的体积是多少 mL?
  • 32. 小红将一个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并浸没在水中,物体静止时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4.2N,此时该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3.6N,g=10N/kg.求:


    1. (1) 物体的重力是多少 N?
    2. (2) 物体的体积是多少 m3
    3. (3) 物体的密度是多少 kg/m3
五、附加题
  • 33. 如图所示,把一个底面积为 S,高为 l 的长方体浸没在密度为 ρ 的液体中,上、下表面分别距液面为 h1 和 h2 , 因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所以长方体各表面都受到液体的压力。


    1. (1) 分析图中长方体的受力情况,其受到浮力的原因是,浮力的方向是
    2. (2) 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请从浮力产生原因的角度推导这一结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