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

更新时间:2017-03-20 浏览次数:895 类型:期末考试
一、<b>选择题</b>
  • 1. 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 C . ③④ D . ①②④
  • 2. 下列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   配制无土栽培营养液   B .   活性炭净水 C .   浓硫酸腐蚀木材、布料   D .    钛合金制人造骨
  • 3. 下列有关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归纳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④均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粒子 B . ③④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 C . ①③化学性质相同 D . ②④表示的元素均位于第二周期
  • 4. 下列有关氧气制取及性质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    排水法收集氧气 C .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   D .    硫在氧气中燃烧
  • 5.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水通电分解:两个电极附近产生气泡,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B .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无色气体燃烧,放热,产生淡蓝色火焰 C . 铁与稀硫酸反应:银白色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固体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D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大量白色五氧化二磷固体
  • 6. 下列应用主要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 . 用金属制成水壶烧水   B . 炉具清洁剂去油污 C .        海水晒盐   D .   大理石做建筑材料
  • 7. 下列应用,相关化学方程式及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A . 一氧化碳用于炼铁:4CO+Fe3O4 3Fe+4CO2         置换反应 B . 用氢氧化钙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气体:Ca(OH)2+CO2=CaCO3↓+H2O  复分解反应 C . 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Al(OH)3+3HCl=AlCl3+3H2O复分解反应 D . 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K2MnO4 2KMnO4+MnO2+O2↑  分解反应
  • 8. 下列有关资源和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回收废旧金属能节约金属资源和能源,降低成本 B . 海洋是最大的资源宝库,其中含有90多种元素 C . 人们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核能、水能、可燃冰等 D .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其中氮气约占空气总质量的78%
  • 9. 过氧乙酸是常用的消毒剂,下列关于过氧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过氧乙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构成 B . 过氧乙酸分子中的质子数是60 C . 过氧乙酸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2 D . 过氧乙酸属于无机化合物
  • 10. 下列相关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能反应的两种固体配成溶液反应更快

    反应物的粒子在溶液中接触的机会更多

    B

    一氧化碳有毒,而二氧化碳无毒

    构成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

    C

    氯化钠溶液能导电

    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带负电的电子

    D

    盐酸、硫酸化学性质相似

    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氢离子

    A . A   B . B   C . C   D . D
  • 1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 B . 英国科学家波义耳从紫罗兰花瓣中发现石蕊 C . 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氢氧化钠溶液 D . 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
  • 12.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为50 B . t2℃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含有甲的质量一定大于乙 C . 甲中含有少量乙时,一般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乙 D . t1℃时,向30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水,可以稀释成500g质量分数20%的甲溶液
  • 13. 区分下列物质所加试剂或操作方法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组别

    待区分物质

    所加试剂或操作方法

    试剂或操作方法1

    试剂或操作方法2

    A

    黄金与黄铜

    观察颜色

    在空气中灼烧

    B

    碳酸氢铵与磷矿粉

    闻气味

    加水溶解

    C

    纯碱与火碱

    稀盐酸

    无色酚酞试液

    D

    羊毛与涤纶

    点燃,闻气味

    用手触摸

    A . A   B . B   C . C   D . D
  • 14.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杂质)

    试剂或操作方法

    A

    氧化铜(木炭)

    在空气中灼烧

    B

    二氧化碳(水蒸气)

    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C

    生石灰(石灰石)

    高温煅烧

    D

    氯化钠固体(碳酸钠)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A . A   B . B   C . C   D . D
  • 15. 现有碳酸钾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72g,向其中加入500g质量分数14.6%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将反应所得溶液蒸干,得到78.6g固体,求原固体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   )
    A . 50% B . 44% C . 48% D . 55%
二、<b>非选择题</b>
  • 16. 11月18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地球.神舟十一号飞船的发射成功,让被盛誉为“中国铝镁加工业的摇篮”的中铝东轻集团再一次沸腾,因为飞船和运载火箭上大部分铝合金都来自于东轻.

    请回答问题:

    1. (1) 铝合金属于①材料,铝合金具有②(写一点)等优良性能.
    2. (2) 神舟十一号飞船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化学推进剂包含燃料和氧化剂,燃料是偏二甲肼(化学式为2H8N2),氧化剂为四氧化二氮火箭发射时只要将这两种液体在发动机燃烧室混合即可,无需点火,生成物有水、二氧化碳和一种气体单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反应后氧元素、碳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②
    3. (3) 火箭发生过程中伴随的能量转化是:①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②能.
  • 17. 如图是西餐中非常好喝的罗宋汤.请回答问题:

    1. (1) 罗宋汤中的西红柿和胡萝卜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是①,其中牛肉味人体提供的营养素的作用是:构成②,是机体③及修补④主要原料.
    2. (2) 蔬菜生长过程中,为了保证叶、茎生长茂盛,叶色浓绿应适量施加①(填化肥种类).合理科学施肥,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如:使用硝酸铵扥铵态氮肥时不能与②物质混合使用,否则会生成③(写化学式),降低肥效.
  • 18.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 (1) 在C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2. (2) 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3. (3) B到C变化的微观实质是
  • 19. 根据题意解答
    1. (1) 比较和分类是重要的学习方法.现有A、B、C、D四个实验,如果按照实验目的分类,可以将D与①(填“A”或“B”或“C”)分为一组,分类依据是②

      A

      B

      C

      D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铜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

      过滤

      锌与稀盐酸的反应

    2. (2) 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入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3. (3) 硝酸是一种具有氧化性的酸.已知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当硝酸的浓度增大,氧化性也增强,生成氮的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为+4价.请写出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0. 如图是某同学正在绘制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请回答问题:

    1. (1) 图1中仪器A的名称
    2. (2) 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补充完整.
    3. (3) 随着反应的进行,锥形瓶内气体增多,气体压强①,②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气体导出.
    4. (4) 如图2,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①.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具有②的物理性质.
    5. (5)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请你写出一种能使全球气候变暖的气体
  • 21. A、B、C、D、E分别是二氧化碳、稀盐酸、氧化铜、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中的一种物质,其中B为有色溶液.用“→”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用“﹣”表示两种物质能够发生反应.请回答问题:

    1. (1)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C
    2. (2) 将五种物质之间的反应或转化关系补充完整.
    3. (3) B与E反应分化学方程式为
    4. (4) A与D反应的现象为
  • 22. 学习了“酸和碱”后,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围绕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应展开探究活动.
    1. (1) 【实验内容】将一定量的稀盐酸加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小烧杯中.

      【知识梳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提出问题】实验过程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NaCl            乙同学:NaCl和NaOH           丙同学:

    3. (3) 【实验探究】乙同学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由此确定溶液中一定不含的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4. (4) 【表达与交流】甲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于是认为自己的猜想正确.大家一致认为他的实验不能得出正确结论,理由是.丙同学继续进行实验,最终确定了滤液中的溶质成分.
    5. (5) 【反思与提升】验证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一定存在无需验证,只需验证是否存在即可.
  • 23. 取20g赤铁矿石样品(假设赤铁矿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加入300g质量分数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请回答问题:
    1. (1) 若用质量分数36.5%的浓盐酸配制300g质量分数7.3%的稀盐酸,所加水的质量为 g.
    2. (2) 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赤铁矿中氧化铁质量(X)的比例式
    4. (4) 将反应所得溶液蒸发153.5g水,则最终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5. (5) 若用上述赤铁矿石冶炼126t含杂质4%的生铁,冶炼过程中矿石的利用率为90%,则需要上述赤铁矿石的质量为 t.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