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开学学情调研考试九年级历史试卷

更新时间:2017-03-31 浏览次数:665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
  • 1. 黑格尔曾说:古希腊是“整个欧洲人的精神家园”。这里的“精神”是指(   )

    A . 雅典民主政治 B . 等级制度 C . 《汉谟拉比法典》 D . 罗马教廷
  • 2. 古印度的“计数法”、中国的指南针都由“他”传到欧洲。“他”是(   )

    A . 古印度人 B . 阿拉伯人 C . 古巴比伦人 D . 古希腊人
  • 3. 1494年6月7日,在罗马教皇主持下,葡萄牙和西班牙签约:划一条线,像切西瓜一样把地球一分两半。葡萄牙拿走了东方,西班牙则把美洲抱在怀里。西班牙能“把美洲抱在怀里”主要得益于(   )

    A .  但丁 B . 麦哲伦 C . 哥伦布 D . 迪亚士
  • 4. “就在1689年秋天,一群人开始共同统治一个国家,它标志着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这个国家正式结束。”这个国家应是(   )

    A . 希腊 B . 英国 C . 美国 D . 法国
  • 5. “从世界历史的观点看,……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此处的这场“革命”应指(   )

    A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 法国大革命 C . 美国独立战争 D . 俄国农奴制改革
  • 6. 《人权宣言》指出:“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自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    人的行为:法律史公共意志的表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此宣言的核心内容应是(   )


    A . 人权与法治 B . 实行君主立宪制 C . 主张无条件的自由 D . 反对殖民统治
  • 7. “拿破仑战争是大革命的继续……它不仅敲响了几个世纪以来在欧洲居于支配地位的‘王朝秩序’的丧钟,而且使欧洲大陆各国面临自罗马帝国崩溃以来最为严重的霸权威胁”。下列有关拿破仑战争的结论不能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是(   )  

    A . 对欧洲旧秩序产生了强烈冲击 B . 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C . 威胁了欧洲大陆众多国家利益 D . 得到欧洲各国人民坚决支持
  • 8.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人们发现水力机器必须建在河流旁,风车必须有风才能工作,而且它们也会因水流、风速等因素变化不定。为解决上述问题,当时最迫切需要的是(   )

    A . 更广的销售市场 B . 更多的工业原料 C . 更好的机器动力 D . 更大的生产场地
  • 9. 美洲原本是一块不为人知的大陆,印第安人在此创造了独特的美洲文明。之后,这块大陆开始植入欧洲文明和非洲文明。其中“非洲文明”的植入主要是通过(   )

    A . 新航路开辟 B . 奴隶贸易 C . 资产阶级革命兴起 D . 工业革命传播
  • 10. “如果这个国家可以分裂为两个,就可以分裂成3个、4个、6个、12个,林肯政府发动战争的理由是,南方违背了国家的统一,违背了宪法和多数人统治的原则。”材料表明美国南北战争的目的是(   )

    A . 解放奴隶 B . 维护统一 C . 扩张领土 D . 建立霸权
  • 11. 列宁说:“臭名远扬的‘解放’是对农民的一场无耻掠夺。”而当时的某官员则说: “人民腰杆挺起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下列对材料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 变革是俄国历史的一次倒退 B . 列宁的观点正确,某官员观点错误 C . 变革对农奴既是解放也是一场掠夺 D . 变革使俄国摆脱了殖民压迫
  • 12. “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该方案中,政治方面的措施是(   )

    A . 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B . 消除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C . 创办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 D . 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 13. 1879年,纽约报纸赞叹某一发明时说:“这是一个阳光球,是真正的阿拉丁神灯。”该发明是(   )

    A .   珍妮机 B . 改良蒸汽机 C . 汽车 D . 耐用碳丝灯泡
  • 14.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为维护民族利益制造了有名的萨拉热窝事件,但是我们对他的行为却持否定的态度。其原因在于(   )

    A .   他的刺杀没能挽救民族危机 B . 维护民族利益应求得大国谅解 C . 点燃了世界战火,属恐怖主义行为 D . 与国家外交政策未能保持一致
  • 15. 1922年,美、英、日、中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此条约的最大受惠者是(   )

    A . 苏俄 B . 日本 C . 德国 D . 美国
  • 16. 巴黎和会期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你们可以夺走德国的殖民地,……可以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这一切终究毫无意义,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此材料说明(   )

    A . 英国反对与德缔结和约 B . 英国反对不公正处置德国 C . 英国要求归还德国的殖民地 D . 对德和约将导致德国与战胜国矛盾激化
  • 17. 近年披露的《蒋介石日记》记录了他访苏时的所见:“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日记表明他访问时苏俄实施的经济政策是(   )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 新经济政策 C . 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D . 农奴制改革
  • 18. (2017九下·盐都开学考)

    以下是苏、美、英、法四国1928~1936年工业生产指数变化趋势图,其中反映苏联工业生产指数变化趋势的折线是(  )

    A . B . C . D .
  • 19. “生铁、煤炭、钢等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该材料说明斯大林模式(   )

    A . 促进生产力发展 B . 重视发展农业 C . 使人民安居乐业 D . 忽视民生幸福
  • 20. 罗斯福在一次著名演讲中称:“我向你们保证,我对自己立下誓言,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在此之后,他采取的最重要手段是(   )

    A . 整顿银行,恢复信用 B . 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C . 以工代赈,增加就业 D . 尽力稳定农产品的价格
  • 21. (2017九下·盐都开学考)

    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英国人创作的漫画《三头怪兽》,此处“三头怪兽”指的是(  )

    A . 操纵巴黎和会的三巨头 B . 德意日法西斯同盟 C . 德奥意三国集团 D . 英美苏三国首脑
  • 22. 某事件发生后,希特勒欣喜地说“现在我们不可能失败了,我们有了一个能给我们带来惊喜的盟国。”丘吉尔有了一种解脱的感觉“胜利终究属于我们。”蒋介石破天荒地对副官说“今天晚上去看戏。”此处的“某事件”应是(   )

    A . 突袭波兰 B . 偷袭珍珠港 C . 突袭苏联 D . 中途岛海战
  • 23. “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盟国军队分区占领,实现德国民主化;战后成立联合国……”。以上决定应出自(   )

    A . 华盛顿会议 B . 大陆会议 C . 雅尔塔会议 D . 巴黎会议
  • 24. “它结束了曾对20世纪的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一种发展模式的实践,也结束了曾在战后45年间主导国际政治的两极格局。”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A . 德国分裂 B . 奥地利被占领 C . 苏联解体 D . 波兰遭突袭
  • 25. 二战后至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欧、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

    ① 建立了区域性的经济合作组织          ② 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

    ③ 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                ④ 得到美国的经济援助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二、材料问答题
  • 26. 大国崛起的背后往往能看到思想文化的影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学家布克哈特在评论某思想解放运动时这样说:“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神学面纱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

    材料二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材料三  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这个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公正的。                                               ——恩格斯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什么?该运动的核心主张是什么?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欧洲大国崛起所起的作用。

    2. (2) 材料二反映了伏尔泰怎样的思想主张?

    3. (3) 材料三中“理论”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将该“理论”变成现实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4. (4) 上述材料反映的思想文化运动,有何共同的历史作用?

  • 27. 习近平指出,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百年前,英国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这场变革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通过和平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改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

    材料二  通过分工和工具专门化培养出来的掌握某一专门技艺的工人,成为工业革命中的重要技术力量。另外,到17世纪中叶,伦敦已成为欧洲科学的中心。1662年成立的英国皇家学会倡导科学家把兴趣集中于广泛的经济活动领域。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在十九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发展,并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

    ——沃尔特·拉斐伯《美国世纪》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英国“彻底改变了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和平变革”事件指什么?

    2. (2) 据材料二概括“和平变革”在英国首先发生的社会条件。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获得“革命性进展”主要得益于哪次科技革命?它把美国带入了什么时代?在这场科技革命中,号称“发明大王”的美国人是谁?

    4. (4) 你认为上述大国崛起的成功经验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何借鉴?

  • 28.

    远离战争,拥抱和平,是全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望,然而国与国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时有发生,实现世界和平还需要各国为之进行不懈的努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的命运掌握地他们手中,但他们却没有担当此重任的胸怀。他们出于狭隘的私利,互相色心斗角,大搞秘密交易。和会签署的凡尔赛条约非但没有如它的制定者宣称的那样保证世界和平,反而加深了各国间的矛盾和仇恨,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乃至20世纪一系列灾难的根源。

                                                                                                                                                                                                           ——戴维·辛克莱

    材料二  罗斯福高度赞扬苏联军队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把发生在苏联的一次胜利称为二战的转折点。斯大林也曾盛赞美英两国一起完成的一次计划周密、规模宏大的登陆战役。有数据表明,在反法西斯战争期间,英美向苏联支援战机18303架,坦克1.3万多辆,反坦克炮5800多门等。

    材料三:

    材料四  17~20世纪,欧洲先后发生过多次战争,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给欧洲文明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它毁坏了欧洲国家的力量和文化成果,危及人们的自由和生命。因此,欧洲的理想主义者纷纷提出各种统一欧洲的方案,以便谋求欧洲的和平与发展。

    请回答:

    1. (1) 写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维系国际秩序的世界体系的名称。根据材料二分析此世界体系没有保证世界和平的主要原因。

    2. (2) 材料二中罗斯福和斯大林分别评价的是哪两次战役?试据该材料归纳苏美英取得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3. (3) 德国、日本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凶。根据材料三分析,德国与日本面对侵略历史的态度有何不同?

    4. (4) 据材料四归纳欧洲理想主义者提出统一欧洲方案的原因。哪一组织的成立标志着欧洲开始走向联合?

    5. (5) 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认为人类应当怎样才能赢得自己的美好未来?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