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

更新时间:2018-11-22 浏览次数:412 类型:月考试卷
一、<b >语文知识积累</b>
  • 1. 阅读下列诗句,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世界在踌(chú)之心的琴弦上跑过去,奏出忧(yù)的乐声。

    ②使生如夏花之(xuàn)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③安静些吧,我的心,这些大树都是(qí)祷者呀。

  • 2. 古诗文名句默写。                                       
    1. (1) 寂寂江山摇落处,。(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2. (2) ,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 (3) 云横秦岭家何在?。(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 (4)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5. (5)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6. (6) 古诗词中常常借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李白的“”一句中,借吕尚与伊尹的故事表达人生的遇合无常;刘禹锡的“”一句中,借向秀和王质的故事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世事沧桑的感慨。
    7. (7) 李明同学因为在校运动会中没有取得好成绩而感到沮丧,小张选用了《岳阳楼记》的名句“”来安慰他,与他共勉。
  • 3.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去怀乡

    ②春和

    之者谁

    ④上下

  • 4. 不少汉字富有深意。仿照示例,从备选字中任选一个,写出你的理解。

    【示例】:愧——心中有鬼,所以感到惭愧。备选字:舒、信、伐

二、<b >阅读理解</b>
  • 5. 阅读下面《水浒》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乐和唱这个词,正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只见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黑旋风便睁圆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颠做粉碎。宋江大喝道:这黑厮怎敢如此无礼!左右与我推去,斩讫报来!众人都跪下告道:这人酒后发狂,哥哥宽恕。宋江答道:众贤弟请起,且把这厮监下。众人皆喜。有几个当刑小校,向前来请李逵。李逵道:你怕我敢挣扎?哥哥杀我也不怨,剐我也不恨,除了他,天也不怕。说了,便随着小校去监房里睡。宋江听了他说,不觉酒醒,忽然发悲:我在江州,醉后误吟了反诗,得他气力来,今日又作《满江红》词,险些儿坏了他性命!早是得众兄弟谏救了。他与我身上情分最重,因此潸然泪下。便叫武松:兄弟,你也是个晓事的人,我主张招安,要改邪归正,为国家臣子,如何便冷了众人的心?鲁智深便道: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宋江道:众弟兄听说:今皇上至圣至明,只被奸臣闭塞,暂时昏昧,有日云开见日,知我等替天行道,不扰良民,赦罪招安,同心报国,青史留名,有何不美!因此只愿早早招安,别无他意。

    1. (1) 从选文看,宋江对同是反对招安的李逵、武松、鲁智深的态度是各不相同的:对李逵是呵斥,是“斩讫报来”;对武松是责备;对鲁智深是解释、安抚。为什么?请结合你阅读《水浒传》的体会,说说你的理解。
    2. (2) 对于宋江,鲁迅认为他“终于是奴才”,毛泽东斥责他是个“投降派”。你同意他们的看法吗?请结合你阅读《水浒传》的体会,谈谈你的看法。
  • 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呼兰河传(节选)

    萧红

    【片段一】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

        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后园里边。祖父戴一个大草东一脚的,西一脚的瞎闹。有的把菜种不单没被土盖上,反而把菜子踢飞了。帽,我戴一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爬在地上,用锄头乱勾一阵就是了。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做野草一起地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片段二】

        我睡在祖父旁边,祖父一醒,我就让祖父念诗,念完一首,又念一首。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天睡觉不知不觉地就睡醒了,醒了一听,处处有鸟叫着,回想昨夜的风雨,可不知道今早花落了多少。

        是每念必讲的,这是我的约请。

        祖父说:起来吧。我说:再念一首。祖父说:再念一首可得起来了。

        于是再念一首,一念完了,我又赖起来不算了,说再念一首。

        每天早晨都是这样纠缠不清的闹。等一开了门,到院子去。院子里边已经是万道金光了,大太阳晒在头上都滚热的了。太阳两丈高了。

        祖父到鸡架那里去放鸡,我也跟在后边,祖父到鸭架那里去放鸭,我也跟在后边。

        我和祖父回到屋里,摆上小桌,祖父吃一碗饭米汤,浇白糖,我则不吃,我要吃烧苞米。祖父领着我,到后园去,趟着露水去到苞米丛中为我擗一穗苞米来。

        祖父让老厨子把苞米给我烧上,等苞米烧好了,我已经吃了两碗以上的饭米汤浇白糖了。苞米拿来,我吃了一两个粒,就说不好吃,因为我已吃饱了。

        街上,在墙头外面,各种叫卖声音都有了,卖豆腐的,卖馒头的,卖青菜的。

        卖青菜的喊着,茄子,黄瓜,豆荚和小葱子。

        一挑喊着过去了,又来了一挑。这一挑不喊茄子,黄瓜,而喊着芹菜,韭菜,白菜……

        街上虽然热闹起来了,而我家里则仍是静悄悄的。

        满院子蒿草,草里面叫着虫子。破东西东一件西一样的扔着。

        看起来似乎是因为清早,我家才冷静,其实不然的,是因为我家的房子多,院子大,人少的缘故。

        哪怕就是到了正午,也仍是静.悄.悄.的。

        每到秋天,在蒿草的当中,也往往开了蓼花,所以引来了不少的蜻蜓和蝴蝶在那荒凉的一片蒿草上闹着。这样一来,不但不觉得繁华,反而更显得荒凉寂寞。

    【尾声】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蜒,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大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的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这一些都不能想象了。

        听说有二伯死了。

        东邻西舍也都不知怎样了。

        至于那磨坊里的磨官,至今如何,则完全不晓得了。

        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有删改)

    1. (1) 选文中哪些事体现了祖孙情深?请简要概括。
    2. (2) 【片段二】第17段“哪怕就是到了正午,也仍是静悄悄的”中划线词语“静悄悄”有何妙处?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3. (3) 【片段一】与【尾声】画线句反复描述“呼兰河与祖父”有何作用?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 (4) 茅盾在《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中说:“萧红写《呼兰河传》的时候,心境是寂寞的。”茅盾为什么会这样认为?结合具体内容,简述理由。
  • 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丰富的安静

    周国平

        我发现,世界越来越喧闹,而我的日子越来越安静了。我喜欢过安静的日子。

        当然,安静不是静止,不是封闭,如井中的死水。曾经有一个时代,广大的世界对于我们只是一个无法证实的传说,我们每一个人都被锁定在一个狭小的角落里,如同螺丝钉被拧在一个不变的位置上。那时候,我刚离开学校,被分配到一个边远的山区,生活平静而又单调。日子仿佛停止了,不像是一条河,更像是一口井。

        后来,时代突然改变,人们的日子如同解冻的江河,又在阳光下的大地上纵横交错了。我也像是一条积压了太多的能量的河,生命的浪潮在我的河床里奔腾起伏,把我的成年岁月变成了一条动荡不宁的急流。

        而现在,我又重归于平静了。不过,这是跌荡之后的平静。在经历了许多冲撞和曲折之后,我的生命之河仿佛来到一处开阔的谷地,汇蓄成了一片浩淼的湖泊。我曾经流连于阿尔卑斯山麓的湖畔,看雪山、白云和森林的倒影伸展在蔚蓝的神秘之中。我知道,湖中的水仍在流转,是湖的深邃才使得湖面寂静如镜。

        我的日子真的很安静。每天,我在家里读书和写作,外面各种热闹的圈子和聚会都与我无关。我和妻子儿女一起品尝着普通的人间亲情,外面各种寻欢作乐的场所和玩意也都和我无关。我对这样过日子很满意,因为我的心境也是安静的。

        也许,每一个人在生命中的某个阶段是需要某种热闹的。那时候,饱涨的生命力需要向外奔突,去为自己寻找一条河道,确定一个流向。但是,一个人不能永远停留在这个阶段。托尔斯泰如此自述:随着年岁增长,我的生命越来越精神化了。人们或许会把这解释为衰老的征兆,但是,我清楚地知道,即使在老年时,托尔斯泰也比所有的同龄人,甚至比许多年轻人更充满生命力。唯有强大的生命才能逐步朝精神化的方向发展。

        现在我觉得,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泰戈尔曾说:外在世界的运动无穷无尽,证明了其中没有我们可以达到的目标,目标只能在别处,即在精神的内在世界里。在那里,我们最为深切地渴望的,乃是在成就之上的安宁。在那里,我们遇见我们的上帝。他接着说明:上帝就是灵魂里永远在休息的情爱。他所说的情爱应是广义的,指创造的成就,精神的富有,博大的爱心,而这一切都超越于世俗的争斗,处在永久和平之中。这种境界,正是丰富的安静之极致。

        我并不完全排斥热闹,热闹也是可以是有内容的。但是,热闹总归是外部活动的特征,而任何外部活动倘若没有一种精神追求为其动力,没有一种精神价值为其目标,那么,不管表面上多么轰轰烈烈,有声有色,本质上必定是贫乏和空虚的。我对一切太喧嚣的事业和一切太张扬的感情都心存怀疑,它们总是使我想起莎士比亚对生命的嘲讽: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

    1. (1) 下列说法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
      A . 作者的人生经历过“静止封闭——喧闹动荡——重归平静”三个阶段。 B . 作者喜欢的安静具有两个特点:一、心境是安静的,生命是精神化的;二、安静是丰富的。 C . 托尔斯泰比同龄人甚至许多年轻人更充满生命力,因为他的生命具有精神化的特征。 D . 作者对一切太喧嚣的事业和一切太张扬的感情都心存怀疑,因为这些必定都是贫乏和空虚的。
    2. (2) 议论性文字需要说服力,请分析第7段论证的思路,说说作者是如何做到的。
    3. (3) 选择下列的一个人物,结合所学过的相关文章,分析他是否达到了人生最好的境界——“丰富的安静”。

      A.伏尔泰    B.刘禹锡

  • 8.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见梅

    【宋】何应龙

    云绕前冈水绕村,忽惊空谷有佳人。

    天寒日暮吹香去,尽是冰霜不是春。

    诗人见梅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 9.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贞观十五年,遣使诣西域立叶护可汗,未还,又令人多赍①金帛,历诸国市马。魏征谏曰:今发使以立可汗为名,可汗未定立,即诣诸国市马,彼必以为意在市马,不为专立可汗。可汗得立,则不甚怀恩,不得立,则生深怨。诸蕃②闻之,且不重中国。但使彼国安宁,则诸国之马,不求自至。昔汉文帝有献千里马者,曰:‘吾吉行日三十,凶行日五十,鸾舆③在前,属车在后,吾独乘千里马,将安之乎?’乃偿其道里所费而返之。又光武有献千里马及宝剑者,马以驾鼓车,剑以赐骑士。今陛下凡所施为,皆邈过三王之上,奈何至此欲为孝文、光武之下乎?又魏文帝求市西域大珠,苏则曰:‘若陛下惠及四海则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足贵也。’陛下纵不能慕汉文之高行,可不畏苏则之正言耶?太宗遽令止之。

    (选自《贞观政要·纳谏》,有删节)

    【注释】①赍(jī):把东西送给别人。②蕃:我国古代对西域各少数民族和外国的称呼。③鸾舆:天子所乘之车。

    1. (1) 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若 陛 下 惠 及 四 海 则 不 求 自 至 求 而 得 之 不 足 贵 也。

    2.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

      ①遣使西域立叶护可汗       ②历诸国

      ③诸蕃闻之,不重中国       ④太宗遽令

    3.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但使彼国安宁,则诸国之马,不求自至。

    4. (4) 选文赞美了汉文帝的“高行”,同时还提到了另外两个人的“高行”。请用简要的语言分别概括能体现他们的“高行”之事。
三、<b >写作</b>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的写作任务。

    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为迎接这一天的到来,温州市某中学港湾文学社将开展“遨游知识海洋,尽享书香生活”为主题的活动。

    请你围绕这一主题,以港湾文学社的名义写一封阅读倡议书,号召全校同学尽享读书之乐。(字数150左右)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站到底的挑战只剩下最后一关,主持人都要问是否继续答题。其实许多明智的选手到了这一步一般都会选择放弃,知足而退,因为答错了就前功尽弃。但这个选手还是选择了继续答题。结果,他答错了,失去了许多本来到手的财富,不过却是一脸轻松的表情。主持人问他是否后悔,他说:当然不后悔。如果错过了这个机会,我才会真正地后悔。

    请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