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密云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生物9月月考试卷

更新时间:2018-10-31 浏览次数:368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下列不属于生物大分子的是(     )
    A . 脂肪 B . tRNA C . 过氧化氢酶 D . 质粒
  • 2. 关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体内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是自由水 B . 某些无机盐是组成细胞内多糖的成分 C . 生物体内无机盐浓度的大小会影响细胞的吸水或失水 D . 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随生物个体代谢的强弱而变化
  • 3. 下列是某生物体内糖类的某些变化: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合成糖原 B . 淀粉和糖原,都属于多糖 C . 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利用葡萄糖 D . 麦芽糖为二糖,葡萄糖为单糖
  • 4. (2015高一上·孟津期末) 为达到实验目的,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实验是(  )
    A . 利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 B . 测定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的最适温度 C . 利用重铬酸钾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酒精 D .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 5. 蓝藻(蓝细菌)和酵母菌中都具有的结构是(     )
    A . 核糖体和拟核 B . 线粒体和内质网 C . 细胞膜和核糖体 D . 线粒体和高尔基体
  • 6. 诺如病毒由外壳蛋白和单链RNA组成,可侵染胃、十二指肠上皮细胞并导致其功能破坏,引起人类急性肠胃炎。下列有关诺如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属于原核生物中的一种 B . 外壳蛋白作为抗原可被免疫细胞识别 C . 其RNA中储存着遗传信息 D . 利用上皮细胞的核糖体合成病毒蛋白
  • 7. 下列四种物质与其基本组成单位、主要功能的对应,有误的是(   )
    A . 肝糖原—葡萄糖—储存于肝脏细胞中的能源物质 B . 胰岛素—氨基酸—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 C . tRNA—核糖核苷酸—转运特定的氨基酸到核糖体 D . 抗体—氨基酸—与机体内各种抗原特异性结合
  • 8. 下图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 具有①的一侧是细胞膜的外侧 B . ①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 C . ②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D .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①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 9. 下列细胞最适合用来研究溶酶体的是(     )
    A . 大肠杆菌细胞 B . 根尖分生区细胞 C . 胰岛B细胞 D . 巨噬(吞噬)细胞
  • 10. 人体内不会发生的物质运输过程是(     )
    A . CO2通过线粒体膜和细胞膜扩散到细胞外 B . 葡萄糖分子顺浓度梯度进入红细胞内 C . mRNA通过核孔由细胞核进入细胞质 D . 胰蛋白酶通过囊泡跨膜运输到胰岛细胞外
  • 11. (2018·南通模拟) 下列有关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培养大肠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都需要用固体培养基      

    ②都需要使用接种针进行接种

    ③都需要在火焰旁进行接种  

    ④都可以用菌落数来计数活菌.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2. 家庭中利用鲜葡萄制作葡萄酒时,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 冲洗后的葡萄破碎后装入发酵瓶 B . 葡萄浆不装满发酵瓶,留有1/3空间 C . 发酵瓶及葡萄浆进行煮沸处理 D . 25℃左右密闭发酵并适时排气
  • 13. (2016高二下·襄阳期中)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醋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乙醇产生醋酸 B . 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葡萄糖汁产生酒精 C . 泡菜腌制利用了乳酸菌的乳酸发酵 D . 腐乳制作利用了毛霉等微生物的蛋白酶和脂肪酶
  • 14. 细胞脱分化过程中一定不会发生的是(  )
    A . 失去原来的结构和功能 B . 细胞核体积增大 C . 细胞全能性得到表现 D . 线粒体数目增加
  • 15. 下列关于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可以获得多倍体植株 B .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就是原生质体融合过程 C . 可根据质壁分离现象鉴别杂种细胞的细胞壁是否再生 D . 可根据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的差异鉴定杂种细胞
  • 16.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 PEG诱导动物细胞融合形成的杂种细胞,经动物细胞培养能得到优良动物个体 B . 使用冷冻保存的正常细胞通常为10代以内,以保持细胞正常的二倍体核型 C . 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发生基因突变的细胞比例可推知某化学药品的毒性 D . 用胰蛋白酶处理动物组织后,可用无菌水稀释制成细胞悬浮液
  • 17. 关于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用于转基因植物的培育 B .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可以克隆出动物个体 C . 单克隆抗体技术可用于制备“生物导弹” D . 蛋白质工程可以改造自然界现有的蛋白质
  • 18. 下列属于克隆的是(  )

    ①将表达载体在受体细胞中进行扩增

    ②由一个细胞经过有丝分裂形成细胞群

    ③运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胚胎分割技术产生的动物

    ④由一个细菌分裂出多个和它完全一样的细菌而形成菌落.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9. 下列关于核酸知识表示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20. 某学者提供两瓶提取物,发现两瓶不同的物质中都只含有蛋白质和核酸,你认为最可能是哪两种提取物( )
    A . 细菌和细胞核 B . 细菌和病毒 C . 染色体和病毒 D . 线粒体和叶绿体
  • 21. 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准确的是(     )
    A . 蛋白质是由多个氨基酸分子通过肽键相互连接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B . DNA是一切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 C . 全部激素属于蛋白质 D . RNA通常只有一条链,它的碱基组成与DNA完全不同
  • 22. 下列有关细菌纯培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实验操作者接种前要用70%的酒精棉球擦手消毒 B . 每次划线后接种环要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灭菌 C . 培养基上的单个菌落都是一个细菌细胞的克隆 D . 菌液梯度稀释后用涂布法接种,得到单菌落便于计数
  • 23. “格瓦斯”是由酵母菌和乳酸菌双菌发酵的传统谷物发酵饮料.传统做法是采用俄式大面包为基质,加入菌种发酵生成微量乙醇、一定量的CO2以及丰富的有机酸物质.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发酵过程需要密闭条件 B . 两菌种的代谢类型相同 C . CO2由两菌种共同产生 D . 两菌种间为互利共生关系
  • 24. 下列关于腐乳和泡菜制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主要菌种都是原核生物 B . 制作过程都不必严格无菌操作 C . 所用的装置都需要密封 D . 所用的菌种都需要人工接种
  • 25. (2016高三上·海淀期中)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培养原理都是细胞的全能性 B . 都通过有丝分裂增加细胞数目 C . 培养材料都必须取自分生组织 D . 都经过脱分化恢复细胞全能性
  • 26.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愈伤组织的再分化过程不需要添加植物激素 B . 原代培养的动物细胞的基因型一般不发生改变 C . 转基因植物的培育一般需要借助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D . 单克隆抗体制备以细胞融合和细胞培养技术为基础
  • 27. 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学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用二苯胺试剂染色观察DNA在细胞中的分布 B . 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豆浆溶液中是否含有蛋白质 C . 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油脂 D . 用黑藻叶片制作装片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 28. 以下为形成cDNA过程和PCR扩增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催化①过程的酶是RNA聚合酶 B . ④过程发生的变化是引物与单链DNA结合 C . 催化②⑤过程的酶都是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D . ③过程需要高温和ATP供能才能完成
二、非选择题
  • 29. 分析细胞内4种重要有机物的组成及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 (1) 植物细胞中E主要是指,它属于糖,基本单位是
    2. (2) F是指;除此之外,脂质还包括。相同质量的E和F都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较多的是
    3. (3) C是指, 共有种,其通式是
    4. (4) 人的遗传物质H是指,其基本单位D是
  • 30. 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及分泌过程中,科学家们做了下列实验。请回答问题:
    1. (1) 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能够分泌大量的消化酶,可观察到这些细胞具有发达的
    2. (2) 科学家将一小块胰腺组织放入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液中短暂培养,在此期间放射性标记物被活细胞摄取,并掺入到上正在合成的蛋白质中。组织内的放射性同位素可使感光乳剂曝光,固定组织后在显微镜下便可发现细胞中含放射性的位点,这一技术使研究者能确定在细胞内的位置。 
    3. (3) 科学家将短暂培养的胰腺组织洗去放射性标记物,转入不含放射性标记物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随着的变化,放射性颗粒数的百分比在不同细胞结构上有规律的变化,据此推测,分泌蛋白转移的途径是。 

    4. (4) 细胞内部产生的蛋白质被包裹于膜泡之中,这些膜泡能够精准的运输。为了确定参与膜泡运输的基因(sec基因),科学家筛选了两种酵母突变体,这两种突变体与野生型酵母电镜照片差异如下: 

      酵母突变体

      与野生型酵母电镜照片的差异

      sec12基因突变体

      突变体细胞内内质网特别大

      sec17基因突变体

      突变体细胞内,尤其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间积累大量的未融合小泡

      据此推测,sec12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是与的形成有关。sec17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是

  • 31. 为获得果胶酶高产菌株,科研人员进行了下列分离、筛选、鉴定工作。
    1. (1) 为分离果胶酶产生菌,科研人员配制了下表所示成分的培养基,该表空白处的两种成分是。制备的培养基常用法进行灭菌。

      K2HPO4

      MgSO4

      NaNO3

      FeSO4

      琼脂



      0.1g

      0.5g

      3g

      0.01g

      2g

      15g

      加至1L

    2. (2) 科研人员将采集的果园土壤放入无菌水中,震荡混匀,制成悬液。为获得较均匀分布的单菌落,还需要将悬液进行,用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接种后的培养基状态放人培养箱。
    3. (3) 选择单菌落数目适宜的培养基,加入一定浓度的刚果红溶液(果胶与刚果红结合后显红色),一段时间后洗去培养基表面的刚果红溶液,观察并比较菌落和直径的比值,筛选果胶酶高产菌株。
    4. (4) 将获得的菌株进行液体培养后,从培养液的(填“上清液”或“沉淀物”)获得粗提的果胶酶。将一定量的粗提果胶酶与适量果胶溶液混合,一定时间后测定吸光值来测定酶活性。进行吸光值测定时,需将与等量果胶溶液混合,作为实验的对照。
  • 32. 下图是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 (1) 第①步是去掉细胞壁,分离出原生质体。目前此步骤最常用的方法是酶解法,也就是在温和的条件下用分解植物的细胞壁。
    2. (2) ②过程的发生,必须进行人工诱导。通常用等试剂诱导融合,动物细胞的融合还常用到 作为诱导剂。
    3. (3) ③表示融合后的原生质体再产生新的细胞壁,新细胞壁的产生与细胞内的 (细胞器)有密切关系。④和⑤所表示的过程分别是 。杂种细胞能被培养成植株的根本原因是
    4. (4) 植物体细胞杂交在育种工作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其突出的优点是可以
  • 33. Graves病(GD)可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研究发现,GD患者甲状腺细胞表面表达大量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导致甲状腺肿大。科研人员通过制备单克隆抗体,对治疗GD进行了尝试。
    1. (1) 用ICAM-1作为抗原间隔多次免疫若干只小鼠,几周后取这些免疫小鼠的血清,分别加入多孔培养板的不同孔中,多孔培养板中需加入以检测这些小鼠产生的抗体。依据反应结果,选出反应最强的培养孔所对应的小鼠M。
    2. (2) 实验用骨髓瘤细胞置于恒温培养箱中37℃培养,融合前将部分培养细胞置于含HAT的选择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中(填“有”或“无”)骨髓瘤细胞生长,说明培养基符合实验要求。
    3. (3) 取小鼠M的脾脏细胞制备成细胞悬液,与实验用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得到具有能力的细胞。将获得的上述细胞在多孔培养板上培养,用ICAM-1检测,从中选择的杂交瘤细胞,植入小鼠腹腔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从小鼠腹水中提取实验用抗体。
    4. (4) 若进一步比较实验用抗体和131I对GD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可将若干GD模型小鼠等分为三组,请补充下表中的实验设计。

      对照组(A)

      131I治疗组(B)

      单克隆抗体治疗组(C)

      给GD模型小鼠腹腔注射0.1mL无菌生理盐水

      给GD模型小鼠腹腔注射溶于0.1mL无菌生理盐水的131I

  • 34. 研究人员用四倍体马铃薯(4n=48)和抗青枯病的野生型二倍体马铃薯(2n=24)进行体细胞杂交,培育抗青枯病的马铃薯。
    1. (1) 研究人员用四倍体马铃薯的叶片拆究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酶的种类

      酶的浓度

      原生质体产量

      (×106个/g)

      镜检结果

      1

      纤维素酶

      1.0

      0.4

      未解离的细胞团多

      果胶酶

      0.5

      2

      纤维素酶

      1.0

      0.08

      有许多碎片

      果胶酶

      1.0

      3

      纤维素酶

      0.5

      1.5

      未完全解离

      果胶酶

      0.5

      4

      纤维素酶

      0.5

      3.4

      解离较好,细胞破碎严重

      果胶酶

      1.0

      5

      纤维素酶

      0.4

      18.8

      解离充分,碎片少

      果胶酶

      0.7

      ①据表分析,制备原生质体的最佳组合是第组,叶片解离程度主要取决于的浓度。

      ②制备的原生质体应置于浓度马铃薯叶片细胞液浓度的溶液中进行培养,以保持原生质体的正常形态。

    2. (2) 为了便于在显微镜下对杂种细胞进行镜检筛选,将用四倍体马铃薯叶片制备的原生质体与用野生型二倍体马铃薯的(填“叶片”或“幼根”)为材料制备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把两种原生质体置于加入的溶液中促融。
    3. (3) 为进一步从染色体水平上检测杂种植株,科学家选取杂种植株根尖进行后用碱性染料染色并制片,显微镜下对期的细胞进行染色体计数。
    4. (4) 为达到育种目标,还需要对杂种植株进行抗性检测以筛选得到抗性马铃薯新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