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绵阳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卷

更新时间:2018-10-10 浏览次数:340 类型:中考真卷
一、<b >选择题</b>
  • 1. 绵阳是“丝绸之母”嫘祖的故乡,传说螺祖是黄帝的元妃。据此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
    A . 四川地区已经出现手工业 B . 当时已经建立了国家 C . 黄帝主要活动于四川地区 D . 禅让制度已经被破坏
  • 2. 古代的日本、朝鲜等国仿照我国的科举制度选任官员,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产生也借鉴了我国科举制度的一些办法。这些主要说明(    )
    A . 朝鲜、日本的政治制度落后 B . 科举制度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C . 隋唐时期中国领先于全世界 D . 科举制度优于西方三权分立
  • 3. 分析图片中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下列四个历史人物中符合这一共同特点的是(    )

    A . 噶尔丹 B . 五世达赖 C . 大小和卓 D . 林则徐
  • 4. 探寻历史原因和结果的逻辑关系,对历史进行合理解释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原因

    结果

    A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B

    辛亥革命

    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流行

    C

    北伐战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D

    国共合作

    解放战争胜利

    A . A       B . B       C . C       D . D
  • 5. 1931年9月18日,日本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随即占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
    A . 日本首次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B . 中国抗日战争从九一八事变开始 C . 国民党正面战场开始了全面抗战 D . 中国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6. 以下图片反使的历史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分析图片,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有(    )

    ①经济高速发展

    ②人民生活困难

    ③自然环境受到破坏

    ④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7. 2018年5月14日,美国为了支持以色列,把大使馆从特拉维夫迁到了耶路撒冷,即引起阿拉伯世界的反对,巴以冲突也愈演愈烈。导致这一冲突的宗教因素是(    )
    A . 犹太教和伊斯兰数的矛盾 B . 佛教和基督教的矛盾 C . 伊斯兰教和道数的矛盾 D . 基督教和犹太教的矛盾
  • 8. 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由杰斐逊等起草的《独立宣言》),直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管辖,美国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
    A . 时间 B . 人物 C . 文件 D . 结论
  • 9. 在下面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思维导图中,①处应填写的是(    )

    A . 三国同盟的成立 B . 三国协约的建立 C . 萨拉热窝事件 D . 凡尔登战役
  • 10. 1929年10月,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危机很快波及世界各国。但在危机期间,有一个国家却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这个国家是(    )
    A . 苏联 B . 德国 C . 日本 D . 英国
  • 11. 习近平主席曾在俄罗新发表演说:“越是面临全球性挑战,越要合作应对。”下列历史事件能体型这一观点的是(    )

    ①《凡尔赛和约》

    ②《慕尼黑协定》

    ③中国的抗日战争

    ④国际反恐问题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12. 学习历史,应该从世界的角度来观察和理解。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需要中国。下列有关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史实,描述错误的是(    )
    A . 十月革命一一中国共产党成立 B . 苏联的经济体制——中国一五计划 C . 冷战政策一一重庆谈判 D . 第三次科技革命——神舟五号
二、<b >综合题</b>
  • 13. 继承、吸收、文化,是中华文明民族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古代文明光耀世界】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仁者爱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兼爱”“非攻”等思想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

    【仁人志土上下求索】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实现民族复兴,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公车上书”,从向欧美学习到以俄国为师。经过不断的选择,最后找到了一条自己的道路。

    【文化创新民族复兴】

    材料三;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的革命道路,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材料四:38年前的春天,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成为中国开启国门走向开放的重要标志;28年前的春天,浦东新区的开发与开放,成为中国改十年开放再出发的新象征;2018年的春天,雄安新区正在崛起,又一个春天的故事正在上演。

    1. (1) 材料一中的思想产生于中国哪一历史时期?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分析这一时期出现思想活跃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进中国人吸收了哪些西方先进文化?
    3. (3) 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在先进文化指导下中国取得的重大成就。结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在文化的吸收和发展方面有什么特点?
  • 14.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我国的国策,阅读下列材科,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派认为,西方的优势是建立在军事基础之上的,一旦这种优势消失,则外患可消,内乱可以平息。因此,他们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材料二: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学习中国的先进经济文化。19世纪60年代,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进行了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改革。

    树料三:中国倡议“一带一路”以来,中四和沿线国家建立了多层次合作机制,跨国跨区域互联互通进一步加深,进出口贸易不断扩大,对沿线国家的投资快速增长。“一带一路”倡议来自中国,成果正逐步惠及全世界。这一政策促成了沿线国家的发展,也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

    材料四:中国进口汽车关税降价情况统计表

    ——摘编自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告(2018年5月22日)

    1. (1)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日两国改革的共同点。你认为哪个国家的改革更成功,说明其理由。
    2. (2) 根据料三,四,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正确。用两个料中的信息或教材中的史实加以论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