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北师大版 /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第10课 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十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同步...

更新时间:2015-09-22 浏览次数:345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你经常使用的《新华字典》,出版它的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的名称是:(   )

    A . 三联书店 B . 商务印书馆 C . 同文出版社 D . 外文出版社
  • 2. 下列事件发生在上海的有(   )
    ①《申报》创刊②商务印书馆成立③《新青年》创刊④中国同盟会成立⑤辛亥革命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②③④⑤ C . ①③⑤ D . ①②③
  • 3. 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什么时间在哪里创办的(  )

    A . 1897年、上海 B . 1887年、北京 C . 1866年、天津 D . 1872年、武汉
  • 4. 下列书刊中有可能是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是(   )

    A . 《申报》 B . 《海国图志》 C . 《红楼梦》 D . 《小二黑结婚》
  • 5. 商务印书馆编印的书籍有(  )

    ①新式教科书②工具书③流行小说④翻译介绍西方学术著作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6.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书籍注重(  )

    A . 古代名著 B . 科教类书籍 C . 外国名著 D . 四书五经
  • 7. 《申报》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它前后历时78年,记录了从清末到民国近80年间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被称为“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申报》创办于(   )

    A . 广州 B . 上海 C . 北京 D . 南京
  • 8. 在20世纪初的上海,人们可以做到的事是(   )
    ①看《申报》②坐火车③使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字典④拍电报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③④
  • 9. 假如你生活在20世纪初19世纪末的上海,你不可能经历(   )

    A . 乘轮船、火车出行 B . 使用无线电话与亲友联系 C . 翻阅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字典 D . 阅读《申报》,了解国内外大事
  • 10. 下列现象和近代前期的社会生活有关,其中一项的传述有知识性错误,它是(   )

    A . 张某在阅读《申报》时获知日本强占台湾的消息,他悲愤万分 B . 武昌起义的前一年,刘某曾经乘坐火车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C . 戊戌变法期间,李某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 D . 《辛丑条约》签订后,王某一家被迫从世代居住的东交民巷搬出。
  • 11. 在一部反映清末中国知识分子曲折人生经历的历史小说中,主人公出生于1840年,60岁时去世。他的经历中不可能有的是(   )

    A . 到江南制造总局工作 B . 为《申报》撰稿 C . 到京师大学堂任教 D . 加入了同盟会
  • 12. 今天,上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百度网站上输入“1912年的中国”,你可能搜索到的是(   )

    A . 张謇的大生纱厂宣告破产 B . 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C . 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 D . 《申报》刊登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消息
  • 13. 下列现象和近代前期的社会生活有关,其中叙述有知识性错误的是(   )

    A . 张某在阅读《申报》是获知日本强占台湾的消息,他悲愤万分 B . 刘某乘坐火车,沿着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C . 戊戌变法期间,李某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 D . 《辛丑条约》签订后,王某一家被迫从世代居住的东交民巷搬出
  • 14. 享有“近代史的百科全书”赞誉的报纸是(   )


    A . 《申报》 B . 《大公报》 C . 《时务报》 D . 《新闻报》
  • 15. 维新变法运动期间,某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不可能看到的是( )

    A . 同文馆 B . 京师大学堂 C . 圆明园遗迹 D . 轮船招商局
  • 16.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制度,这项制度开始和结束的朝代分别是:(   )

    ①隋 ②唐 ③明 ④清

    A . ①④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7. 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   )

    A . B . 国子监 C . 京师大学堂 D . 福州船政学堂
  • 18. 中国近代新式教育最先出现在(   )

    A . 洋务运动时期 B . 戊戌变法时期 C . 新文化运动时期 D . 抗日战争时期
  • 19. 科举制度的废除(   )

    ①断绝了人们对科举功名的追求

    ②有力推动了新式学堂的发展步伐

    ③促进了一个有新思想、新观念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出现

    ④适应了时代的需要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20. 标志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迈出重要一步的事件是(  )

    A . 《奏定学堂章程》的拟定 B . 科举制度的废除 C . 京师大学堂的创办 D . 新式教育体制的建立
二、非选择题
  • 21.

    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下图反映的建筑名称是什么?

    2. (2) 它创立于什么运动中?其地位是什么?

    3. (3) 这种学堂中的教育和中国古代的传统教育有何不同?

  • 22. 洋务运动时期,它为了培养洋务人才和维新人才应运而生,它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在这一时期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戊戌变法时 期,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戊戌变法后,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它被保留下来,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但教学内容仍以经学为主,科举制 仍然存在,而且考试又恢复了八股文,它的学生只有考取科举,才能取得做官资格,每到科举试期,学生纷纷请假赶考。这样,国家得不到急需的军事、外交、科技 人才……

    ——《中国近代教育改革》

    请回答:

    1. (1) “它为了培养洋务人才和维新人才应运而生”中的“它”指的是什么?

    2. (2) “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指的是什么?它的创办有什么重要意义?

    3. (3) “它的学生只有考取科举,才能……国家得不到急需的军事、外交、科技人才”后来这种状况是怎样改变的?

  • 23. 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中国的新式教育逐步形成。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科举制的废除,最终促成了近代新式教育体系的确立。科举制在哪一朝代被废除?当时人们为什么要废除科举制?

    2. (2) 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哪一文件建立了新式教育体制?有何影响?

    3. (3) 北京大学的发展是新式教育发展的缩影。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什么?1917年担任北京大学校长的人是谁?你怎样看待北京大学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

  • 24. 传媒与社会变迁:

    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但其最终的呈现方式还是体现在人们社会生活的不断进步。中国近代史是一个急剧变动的时期, 反映在社会生活方面,就是人们在外来生活观念的冲击下,不断求新求变,一系列新鲜事物不断出现。近代中国社会结构经历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逐步转型的过 程,而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正是这一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 (1) 举例说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 过程中,新闻出版和教育领域出现了哪些新鲜事物?

    2. (2) 你认为当时新闻出版和教育领域的新鲜事物对中国近代化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 (3) 转眼百年过去,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传媒形式日新月异,其中最快捷的信息传播方式是什么?在通过这些方式获取信息时,如果发现不良信息,我们该怎么办?

  • 25. “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必求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 不为浮夸之样,不述荒唐之误,庶几留心时务者于此可以得其概,而出谋生理者于此亦不至受其欺。此新闻之作,固大有益于天下也。”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 报纸的创刊词,这份报纸的名称是什么?请你根据材料说说这份报纸的特色及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