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试卷预览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历史高一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15-09-08 浏览次数:837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在每一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 1. 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   )

    A . B . C . D .
  • 2. 明朝“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主要是(   )

    A . 决策 B . 行政 C . 监察 D . 司法
  • 3. 据统计,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期间,内外诸司奏札凡1660余件,共3291事。平均算来,皇帝每天审批的公文达207余份,处理的事务多达411余件。上述材料中所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 . 宋代废除三省制,高度强化君权 B . 明代地方设三司,高度集权于中央 C . 明代设殿阁大学士,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D . 明代裁撤丞相,中枢权力机构发生变化
  • 4. 《明史·太祖纪》记载: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元璋下令“命奏事毋关白(告知)中书省”。这表明朱元璋要(   )

    A . 裁抑相权 B . 加强军权 C . 建立内阁 D . 改革行省制度
  • 5. “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

    A . 协理奏章 B . 参与决策 C . 执行政令 D . 监察百官
  • 6.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直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的基本解决是在()

    A . 唐朝 B . 北宋 C . 明朝 D . 清朝
  • 7. 有学者评述道:明朝皇帝……于是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明中期以后,皇帝多不见大臣,也不去见内阁。……这就使太监的权力越来越大。明代废除宰相的最大弊病,就是使太监头子司礼太监成了事实上的宰相,甚至是事实上的皇帝。对上述评述的认识,正确的是()

    A . 观点正确,司礼太监的权力取代了皇权 B . 观点错误,司礼太监仅仅是强化皇权的工具 C . 观点错误,内阁限制了司礼太监权力的扩张 D . 观点错误,内阁权力限制了皇权和司礼太监的权力
  • 8. 下图为我国古代某王朝都城内的主要中央官署分布图,该都城是()

    A . 唐长安 B . 元大都 C . 明北京 D . 清京师
  • 9. 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

    A . 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 . 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 . 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 . 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 10. 下列机构的设置不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是(    )

    A . 废除行中书省,设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 B . 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设立 C . 南书房 D . 军机处的设立
  • 11. 清初,掌握国家机要的机构是(   )

    A . 内阁 B . 南书房 C . 议政王大臣会议 D . 军机处
  • 12. 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说,“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对条约中的“中国”,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这里的中国指中原地区               ②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国号

    ③清政府对外不再使用“大清”的朝号   ④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3. 学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专题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
    A . 《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禹》 B . 《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 . 《论隋唐三省六部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 . 《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 14. “依样画葫芦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这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职能主要是(   )

    A . “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B . 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C . 与皇帝“共治国事” D . 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 15. 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

    A . 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B .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C . 清朝设置军机处 D . 元朝建立行省制度
  • 16. 下列关于军机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康熙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需要而设 B . 最初的职能主要是处理军务和其他政务 C . 军机大臣由朝中重臣推举任用 D . 办事效率较高,但决策封闭的特征更明显
  • 17. 在清宫廷剧《步步惊心》中,女主人公若曦从现代穿越到清朝的雍正年间,她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A . 皇帝与宰相共商国是 B . 行省官员向皇帝述职 C . 军机大臣跪见皇上 D . 地方大员密折奏事
  • 18. 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行政机关的职权。据此推断该行政机关()

    A . “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B . “中书取旨,门下封驳” C . “首辅独专票拟,阁权至重” D .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 19. 有学者说:“满族自己内部,原本实行的是八旗旗主共议的氏族民主,而不是汉文化的绝对君主制,后来才废除了这种氏族民主形式,实现了君主的专制体制。”这种变化达到顶峰是在(   )

    A . 顺治时期 B . 康熙时期 C . 雍正时期 D . 乾隆时期
  • 20. 下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其撰拟者应是()

    嘉庆二十一年七月初六日内阁奉上谕:和世泰等奏,英咭唎国贡使连日演习礼仪极为敬谨……即派苏楞额、广惠各戴原品顶戴沿途伴送,钦此。

    A . 中书省 B . 内阁 C . 军机处 D . 礼部
  • 21. 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的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A . 表明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 B . 加强了专制皇权 C . 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D .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22. 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A . 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 B . 政府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C . 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 . 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
  • 23.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见下图。

    材料二  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

    1. (1) 据材料一,分析图中所示政府构架演变的时间及原因。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军机处设置的时间及其影响。你是否同意对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的评价?为什么?

    3. (3) 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什么趋势?

  • 24.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郡县的长官,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太宗时)彦博曰:“王者之于万物,天翻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欲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义,数年之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

                                           ——《资治通鉴》

    材料三  中国明代的封建专制制度却起着完全不同的历史作用。它主要是建立在宗法性的自然经济基础和封建阶级结构之上的,因此,他就把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当作自己的根本任务。

                                            ——郝侠君《中西500年比较》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当时背景指出,在地方长官的任用方式上,春秋时期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此变化有何原因?
    2. (2) 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处理东突厥问题采取了什么办法。
    3. (3) 明代的封建专制统治者在政治和文化上采取了哪些维护封建统治的措施?对中国国家社会形态的走向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 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明代废除丞相以前历代著名丞相及其命运

    时期

    代表人物

    命运

    秦国

    吕不韦

    秦王以“仲父”相称,掌握国家大权,后被流放

    东汉末年

    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国家大权,其子篡夺皇位

    材料二  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有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材料三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在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1. (1) 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明代废除丞相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2) 请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列举明清时期中枢机构的大循环,说明其反映的本质问题。
    3. (3) 你同意材料三中孟德斯鸠的观点吗?当时中国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