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泰来县中心中学八年级...

更新时间:2017-03-24 浏览次数:669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单选题</b>
  • 1.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这首动听的歌曲唱出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声,歌词中“当家作主站起来”指发生在哪一年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

    A . 中华民国成立 B . 中国共产党成立 C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2. (2016八下·灌阳期中) “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天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两次“分田”指的是(  )

    A . 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 B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C . 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 D . 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3. 1956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较为关键的一年,这一年(  )

    A . 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最终胜利 B .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 . 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D . 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 4. 祖国大陆实现解放和统一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 抗日战争胜利 B .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 . 西藏和平解放
  • 5.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在农村推行的经济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

    A . 人民公社制 B . 农业互助组 C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 农业合作社
  • 6.

    观看右圈,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漫画可能出现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哪一运动中(  )

    A . 农业合作化运动 B . 土地改革 C . “大跃进”运动 D . “文化大革命”
  • 7. (2016八下·桂林期中) 我国在“一五”期间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

    A . 重工业 B . 轻工业 C . 农业 D . 商业
  • 8. 如果实地拍摄纪录片《焦裕禄》,选择的外景地应该是(  )

    A . 西藏阿里 B . 辽宁抚顺 C . 大庆油田 D . 河南兰考
  • 9. “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 .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 .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C . 毛泽东批评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 D .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 10. (2016八上·房山期中) 中国共产党党史上有两次重大、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一次是遵义会议,另一次是(   )

    A . 七届三中全会 B . 八届三中全会 C . 十一届三中全会 D . 十二届三中全会
  • 11. (2016八下·麦积期中) “发展才是硬道理”、“特区姓‘社’不姓‘资’”的观点出自(   )

    A . 马克思主义 B . 列宁主义 C . 毛泽东思想 D . 邓小平理论
  • 12. “一国两制”第一次成功实践是(  )

    A . 解决西藏问题 B . 解决台湾问题 C . 解决澳门问题 D . 解决香港问题
  • 13. 下列流行语中,出现于文革时期的一组是(  )

    A . 解放、土改、三大改造 B . 总路线、大跃进、大炼钢铁 C . 上山下乡、红卫兵、造反有理 D . 希望工程、炒股、个体户
  • 14.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下列那一次会议上通过的(  )

    A . 第一届政协会议 B . 第二届政协会议 C . 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 D . 第二届全国人大会议
  • 15. (2016八下·高唐月考)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西藏地区的建设,下列哪项是在“一五”计划期间完成的(  )

    A . 西藏和平解放 B . 建成青藏、川藏、新藏公路 C . 建成青藏铁路 D . 派孔繁森等干部支援西藏建设
  • 16. (2018八下·江门开学考) 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的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老字号。1954年同仁堂响应国家号召,顺利实现了公私合营。公私合营出现在( )

    A . 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B . 三大改造时期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 . 文化大革命时期
  • 17. 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体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政治制度是(  )

    A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 民主改革制度 C . 土地改革制度 D . 改革开放制度
  • 18.

    1958年《人民日报》报道福建南安花生亩产13241斤(见图),出现这则报道的历史背景是(  )

    A . 福建农民科学种田 B . 当时“浮夸风”盛行 C . 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高 D . 福建实行分田到户政策
  • 19. 小敏同学准备作一个题为《我眼中的“文化大革命”》的发言,以下内容不适合出现的是(  )

    A . 民主法制遭受践踏 B . 国民经济破坏严重 C . 文化教育历经浩劫 D . 外交事业停滞不前
  • 20. 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等内容中,提炼出一个学习主题,其名称最恰当的是(  )

    A .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B .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C . 科技、教育与文化发展 D .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 21. (2016八下·宜兴期中) 我国经济特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最大区别在于(  )

    A .  主权归属不同 B . 社会制度不同 C . 经济政策不同 D . 外交政策不同
  • 22. 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回顾所学知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找到的正确道路

    是 (  )

    A . 计划经济的道路 B .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 .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道路 D .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 23. 改革开放以后,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是(  )

    A . 个中国原则 B .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 . 和平解放 D . 加强两岸经济交流
  • 24. 新中国成立后,新疆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保障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C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 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25. (2016八下·林州期中) 香港媒体在评论中国收回香港时说:“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里的“天才创造”是指(  )

    A . “一国两制”的构想 B . 尊重历史与现实 C . 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D . 香港的顺利回归
二、<b >材料分析题</b>
  •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10月26日,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成立。11月4日,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联合发表宣言,“誓以全力拥护全国人民的正义要求,拥护全国人民在志愿基础上为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神圣任务而奋斗。”

    材料二: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的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

    1. (1) 根据材料一说说,我国进行这一军事行动的目的何在?

    2.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克拉克所说“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指的是什么协定?这一协定的签订,有赖于中国援朝军队的哪一位司令官的正确指挥?

    3. (3) 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两位在抗美援朝中涌现出的革命英雄;并说说你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了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

  •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1955年,众多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周恩来在会上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的,而不是来立异的。”他呼吁亚非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为会议成功而努力。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1. (1)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建立后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在此“宣告”的基础上,后来中国提出的什么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这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的国际会议是指哪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针对亚非各国的矛盾、分歧提出了什么方针?

    3. (3) 材料三中的情景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请你再举出两例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外交成就。

三、<b >综合题</b>
  • 28.

    读图回答问题

     

    1. (1) 图片一中港澳回归,得益于哪一伟大构想?

    2. (2) 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

    3. (3) 图片二是台湾印象纪念章。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海峡两岸38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是在哪一年?

    4. (4) 1992年海峡两岸的“九二共识”内容是什么?

    5. (5) 你认为阻碍海峡两岸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6. (6) 作为中学生,请你为两岸关系的未来发表一点看法?

  • 29. 对联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表达方式,有时也承载着历史的信息。以下是某同学收集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几副对联,并回答下列问题:

    对联一: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对联二:走计划建设道路,做三大改造先锋

    对联三: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对联四:万紫千红增特色,三通两制促和平

    对联五:五项原则赢世界,梅开三度谱华章

    1. (1) 宣告“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这种局面出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指什么?

    2. (2) 据对联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一项“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重大成就?三大改造何时基本完成?

    3. (3) 对联三是湖北某农户1980年张贴的春联,哪一政策的实施促使春联中相对富裕现象的出现?

    4. (4) 对联四体现我国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对联五中,“梅开三度”是指70年代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其中最早的一项外交成就是什么?

    5. (5)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这些重大成就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