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2017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顾庄学区三校七年级上...

更新时间:2017-03-15 浏览次数:288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我国是世界上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是(  )

    A . 神话 B . 史书 C . 传说 D . 化石
  • 2. (2016七上·长泰期中) “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材料中的“神农”是(  )

    A . 炎帝 B . 黄帝 C . D .
  • 3. 他不仅是传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他的儿子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的建立者,他是

    (  )

    A . B . C . D . 炎帝
  • 4. 约公元前21世纪,我国古代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下列朝代更迭的正确顺序是(  )

    A . 夏、周、商 B . 商、夏、周 C . 夏、商、周 D . 周、夏、商
  • 5. (2015七上·大同期末) 周幽王为博美人褒姒一笑而“烽火戏诸侯”,该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的 ( )

    A . 禅让制 B . 分封制 C . 郡县制 D . 行省制
  • 6. (2016七上·同安期中)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

    A . 分割诸侯的兵力 B . 保证国家的兵源 C . 巩固周王的统治 D . 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 7. 春秋时期,诸侯纷争,首先实现霸主美梦的是(  )

    A . 齐桓公 B . 楚庄王 C . 晋文公 D . 宋襄公
  • 8. 战国初期,一些因实施改革新政而强大的卿大夫逐渐瓜分、取代原诸侯权位,执掌国政。其中韩、赵、魏瓜分的诸侯国是(  )

    A . B . C . D .
  • 9. 同学们开展成语竞赛,依据故事判断成语:楚庄王时,楚国大举北进,长驱直入周天子所在伊水、洛水流域,并公然向周王室询问九鼎的大小重量。与这个故事相关的成语是(  )

    A . 一箭之仇 B . 退避三舍 C . 问鼎中原 D . 卧薪尝胆
  • 10. (2016七上·长泰期中) 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其主要原因是(  )

    A . 将领冲锋在前的表率作用 B . 作战武器锋利先进 C . 战场立功国家赐给田宅和爵位 D . 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 11. 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促进农业生产、提高军队战斗力都起了直接作用的是(  )

    A . 承认土地私有 B . 奖励耕战 C . 建立县制 D . 任人唯贤
  • 12. 李萌萌同学在模拟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妈妈赶紧说:“我们要好好讲道理,使他进步。”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下列哪一位思想家的主张最接近(  )

    A . 孔子 B . 老子 C . 墨子 D . 韩非子
  • 13. “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                                 


    A . 以“德”教化人 B . 有教无类 C . 因材施教 D . 当仁不让于师
  • 14. 蔡元培称道孟子“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下列选项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

    A . “有教无类” B . “以礼治国” C . “因材施教” D . “民贵君轻”
  • 15. 春秋战国时期涌现了一批具有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下列学派与其代表人物搭配正确的是(  )

    A . 墨家──孟子 B . 儒家──庄子 C . 道家──墨子 D . 法家──韩非子
  • 16. 郭沫若曾指出:“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他这样说,主要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出现了(  )

    A . 百家争鸣的局面 B . 诸侯争霸的局面 C . 竞相改革的局面 D . 商业繁荣的局面
  • 17.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灭六国、完成统一的时间是(  )

    A . 公元前589年 B . 公元前221年 C . 公元221年 D . 公元589年
  • 18. 毛泽东有诗云:“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都行秦政法。”“秦政法”中有一项加强对地方管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是(  )

    A . 禅让制 B . 分封制 C . 世袭制 D . 郡县制
  • 19. 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设立的官职中没有的是(  )

    A . 丞相 B . 御史大夫 C . 太尉 D . 司隶校尉
  • 20. 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

    A .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 . 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C . 西起陇西,东到朝鲜 D . 西起临洮,东到河套
二、<b >综合题</b>
  • 21.

    读图学史:

    1. (1) 图一和图二是传说时代的哪两位英雄人物?他们被炎黄子孙尊奉为什么?

    2. (2) 图三中的“子”指的是谁?写出他的治国主张。

    3. (3) 图四中人物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他在政治上提倡什么思想?

    4. (4) 图五图六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叫什么名字?是谁主持修建的?它的修建,使哪一地区成为旱涝保收的沃野,人称“天府之国”?

  • 22. 综合实践:

          考古发现的文物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为人们探究历史提供了重要证据。七年级(1)班的同学进行了一次模拟考古活动,请你也来做一个“小小考古家”,加入他们的研究和学习。

    1. (1)

      该文物是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遗存。它的出土证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国家。

    2. (2)

      该文物是铸有武王伐纣铭文的青铜利簋。铭文记载了武王灭朝,建立朝的重大史实。

    3. (3)

      该文物是在河南殷墟遗址出土的龟甲卜辞。卜辞上的文字。它说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朝开始。

    4. (4)

      该文物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古代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它的出土展示了

      朝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工艺十分精湛。

    5. (5)

      该文物是在河南辉县出土的战国铁犁铧。它的出土告诉我们,工具已应用于农业生产。这一时期人们还使用牵引犁进行耕作。这一切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变革。

    6. (6)

      该文物是珍藏在上海博物馆里的商鞅方升。它体现了商鞅在国变法时采取了的措施。

三、<b >材料分析题</b>
  • 23.

    材料解析:

    秦兼并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华夏族为主的多民族的大一统国家。让我们走近秦朝,了解这个短暂又影响深远的王朝。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进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史记。秦始皇本纪》

    原文大意:在天地和东南西北之间都是皇帝的土地,西边到沙漠,南边到岭南,东边是东海,北边过了大夏,只要是有人的地方,没有不臣服的。

    材料二: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说文解字》

    原文大意:(秦统一以前,各国)丈量田地的单位不同,车辆的轮距和道路的宽度不一样,法律制度各不相同,穿戴也都不一样,语言不同,字形各异。

    材料三:

    材料四:公元前213年,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史官烧掉记载秦国以外各国历史的史书。民间除了医药、种树等书籍以及“博士官所职”之外私藏的《诗》《书》和百家著作,一律烧毁。第二年,咸阳的一些方士、书生行骗,或在背后“道古害今”、攻击新政,指责秦始皇“贪于权势”“乐以刑杀为威”。秦始皇知道后,派人追查,活埋了400多人。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教科书

    1. (1) 材料一说明什么问题?什么事件为秦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2) 为改变材料二中“田畴异亩,车涂异轨”的现象,秦始皇分别采取什么措施?

    3. (3) 结合材料三的图示回答,秦朝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什么?把什么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什么文字?

    4. (4) 材料四反映了秦始皇采取的什么措施?根据材料四指出实行这一措施的目的。

    5. (5) “中国之政,自秦始皇始”是指什么制度?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