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2017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樊片九年级上学期期...

更新时间:2017-03-15 浏览次数:555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有人说:“在中世纪,人类意识……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最先促使“这层纱幕”“烟消云散”的是(  )

    A . 文艺复兴 B . 启蒙运动 C . 新航路开辟 D . 资产阶级革命
  • 2. “这是一个多姿多彩而变化万千的时代,和中国的战国时代最可相比拟。……这个时期上承中世,下起近代,同时又自成一个时代。”这一时代是(  )

    A . 文艺复兴时期 B . 启蒙运动时期 C . 工业革命时期 D . 世界市场形成时期
  • 3. 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与这一生活现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工业革命 B . 文艺复兴 C . 新航路开辟 D . 资产阶级革命
  • 4. 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指出:“人类文明的交流可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世界不同地区的文明“遭遇”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 新航路开辟 B . 文艺复兴 C . 启蒙运动 D . 工业革命
  • 5. (2017九上·九台期中) 下列国家的法律文献,在世界近代史上最早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是(   )

    A . 英国的《权利法案》 B . 美国的《独立宣言》 C . 法国的《人权宣言》 D . 法国的《民法典》
  • 6. 英国的历史学家狄更斯说:“17世纪……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而我们是世界上第一个取得这一成就的国家。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率先到达文明的入口处……”这里的“伟大的成就”是指(  )

    A . 新航路的开辟,使英国成为欧洲的贸易中心 B . 成为日不落帝国 C . 实行君主立宪制,确定了资本主义制度 D . 进行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 7. 1783年12月,华盛顿在辞职讲话中说:“现在,我已经完成了赋予我的使命,我将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华盛顿完成的使命是(  )

    A . 被选举为美国首位总统 B . 推翻殖民统治,实现国家独立 C . 颁布《独立宣言》 D . 领导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 8. 1889年7月14日,来自欧洲各国的社会主义者云集巴黎参加一场盛会,与会者指出:只有将社会财富和经济的控制权从少数人手上交到全体人民手中,“自由、平等、博爱”才能真正变为现实。这次大会是下列哪一重要历史事件的百年纪念(  )

    A . 攻占巴士底狱 B . 《人权宣言》的发表 C . 巴黎公社的成立 D .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9. 拿破仑说:“我是一位新普罗米修斯……我曾从天上窃了火种,作为一份礼物,奉献给法兰西。”拿破仑奉献给法兰西的“火种”是(  )

    A . 《人权宣言》 B . 《权利法案》 C . 《民法典》 D . 《1787年宪法》
  • 10. 壶盖振动的现象给了瓦特一把钥匙,由此为人类获得新的动力,打开了新时代的大门。这里的“新时代”是指 ( )

    A . 蒸汽时代 B . 电气时代 C . 原子时代 D . 信息时代
  • 11. “到19世纪中期,英国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世界.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了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进射着铁水的光亮。”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殖民扩张和掠夺 B . 工业革命的开展 C . 国际工人运动高涨 D . 电器的广泛使用
  • 12. 历史文献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许多重要文献的颁布或发表深刻地影响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 阅读《共产党宣言》,我们可能了解到的是(  )

    A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 . 宣扬自由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 . 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D .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13. 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这就注定这场改革(  )

    A . 成为俄国历史的转折点 B . 没有任何成效 C . 废除了农奴制 D . 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 14. 在中英鸦片战争打响的那一年,安德烈出生在俄国一个贫寒的农奴家庭.到他三十岁的时候,下列情况最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 安德烈由于不听话,被地主毒打一顿之后,卖给了另一个地主 B . 安德烈有自己的一块份地 C . 安德烈到莫斯科的一家工厂里面做工 D . 安德烈用自己的积蓄购买了一匹小毛驴
  • 15. 在美国有一种说法:一个女人(斯托夫人)一本书(《汤姆叔叔的小屋》)引发了一场战争,这场战争是(  )

    A . 美国独立战争 B . 美国南北战争 C .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D . 欧洲革命
  • 16. 由中国著名导演李安所拍的影片《与魔鬼共骑》,是一部以美国内战为题材的影片。你认为在影片中不可能出现下面的哪一片段(  )

    A . 林肯宣布南部联盟洲为叛乱州 B . 林肯颁布了《解放黑奴宣言》 C . 战争爆发后,北方军队连连胜利 D . 广大黑人奴隶踊跃报名参军
  • 17. 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内战、明治维新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所承担的最重要的历史使命是(  )

    A . 推翻各国的封建统治 B . 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C . 确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D . 维护资本主义的统治秩序
  • 18. 有人评价说:“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尤注意于求富,繁殖物产,保护本国物产为先务,观其学校,分门别类,亦骎骎乎(形容跑得快)有富强之势.”这里的“先务”是指(  )

    A .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B . 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工业 C . “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D . 实行征兵制,提高军事实力
  • 19. 《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说:“日本,太平洋西岸的一个岛国……从17世纪初开始,这个落后的封建小国紧锁门户,度过了200多年闭关自守的时光.但是,西方文明的冲击不可避免地到来了…也迎来了弃旧图新的机遇.”下列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 . “弃旧图新”指明治政府的改革 B . “西方文明的冲击”指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C . 闭关锁国造成了日本的落后 D . 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和平崛起
  • 20. 清末辰桥所作的《申江百咏》对一发明描述道:“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地埋铁管通街市,真个销魂不夜城。”这一发明最早出现于(  )

    A . 18世纪60年代 B . 19世纪40年代 C . 19世纪70年代 D . 20世纪初
  • 21. “某位伟大的发明家逝世后,为了悼念他,全美国熄灯一分钟,甚至连自由女由神手上的火炬也不例外,人们送给‘照亮世界的人’的美誉。”这位发明家是(  )

    A . 贝芬 B . 爱迪生 C . 瓦特 D . 玻利瓦尔
  • 22. 从1880年到1914年,西欧城市人口的比例几乎上升了40%.美国纽约和费城在1820年各有居民10万人,到1870年,分别达到94万人和67万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B . 人口自然增长 C . 新航路的开辟 D . 第一次世界大战推动
  • 23.

    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了如图所示的交通工具,该交通工具使用的动力是(  )

    A . 人力 B . 蒸汽机 C . 汽油内燃机 D . 电动机
  • 24.

    观察图,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发展的速度在1870年后发生了显著变化,其决定因素是(  )

    A . 新航路地开辟 B .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C . 大机器生产的开始采用 D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 25. 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的世界席卷着一股浪潮。这一时期的某些具有典型意义的重大历史时期被称为“为现代文明基本原则的合法化奠定了基础”。这些事件有(  )

    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②美国独立战争    ③法国大革命    ④日本明治维新。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二、<b >材料分析题</b>
  • 26.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构成了17﹣18世纪的欧美社会巨变,开启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议会上、下两院召开的全体会议上,决议请威廉和他的妻子玛丽共同统治英国,同时向他们提出,要求国王以后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威廉接受了这些要求,即为英国王位,是为威廉三世。                      ── 摘自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材料二:  认为这个大陆可以长期受任何外来势力的支配,这种想法是悖理的,违反事物常规的,也是不合历代先例的。甚至英国最有自信的人也不这样想。在这个时候,人们即使竭尽智慧,要不谈独立而保证这个大陆苟安一年,也是办不到的。和解在现今是个荒谬的梦想。                                                    ——托马斯•潘恩

    材料三: “14日,星期二,无事。”这是路易十六对1789年7月14日的描述。但是,路易十六认为无事的这一天,却成为一个改写法国历史的最重要的日子。这天,手持武器的巴黎市民攻占了巴士底狱,这是推翻专制统治最具象征意味的形式。由此开始,一场对法国乃至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发生了。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文件指的是什么文件?此文件颁布的目的是什么?由此英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2. (2) 材料二中“这个大陆”要独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在结束这个“外来势力”的过程中有一位杰出的领导人,他是谁?并对其进行评价。

    3. (3) 材料三所述,“一场对法国乃至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的思想基础是指什么运动?此次革命有何影响?

    4. (4)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

  • 27.

    世界历史不是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历史的堆积,而是人类自孤立和分散的状态,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全球化已成为当前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忽视的趋势和潮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760年前后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材料三: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反映了15世纪哪一重大事件?据材料二,说明1500──1760年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

    2. (2) 材料三中“生产的革命”是指什么?这场革命对当时的社会生产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观察我们身边的生活,收集有关资料,看看哪些生活方式是在那场革命进程中出现的,把它们列举出来。

    3. (3) 探究材料三,那时英国为什么能“技冠群雄、傲视全球”,请从政治角度进行阐释?而当时中国却落伍于世界,惨遭列强欺侮,全球化已成为当前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忽视的趋势和潮流,历史不能重演,现在我们应怎么办?

  • 28.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方人看不惯南方人,南方人不服北方人。美国北方和南方的人都对这场战争跃跃欲试,充满期待,就像一场赌博,都把赌注压在自己这一方。

    材料二:  过去的西洋文明史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

    材料三: 这次改革为俄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就像列夫•托尔斯泰在长篇小说《复活》的开篇所写的那样:“一切都翻了个个儿,一切却又刚刚开始。”

    请回答:

    1. (1) 材料一的“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862年林肯颁布的哪一重要文件成为转折?

    2. (2) 材料二中“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是指什么事件?“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的这次“改革”是指什么事件?材料中“一切都翻了个个儿,一切却又刚刚开始。”对于农奴来说,为什么“一切却又刚刚开始”?

    4. (4) 材料一、二、三中反映出的事件,有什么共同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