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17-02-17 浏览次数:1074 类型:中考模拟
一、<b >单项选择题</b>
  • 1. 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下列诗句中既隐含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   )
    A . 千锤万凿出深山 B . 铁杵磨成绣花针 C . 白玉为床金作马 D . 伐薪烧炭南山中
  •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镁原子和镁离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B .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 . 分子、原子都在不断运动 D . 不同种元素本质区别是原子中质子数不同
  • 3. 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
    A . 人被蚊虫叮咬,可以在叮咬处涂抹少量的稀氨水以减轻痛痒 B . 工业上常用一氧化碳与赤铁矿高温反应来冶炼铁 C . 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适量的水扑灭 D . 生产、生活中不仅要有效防止金属腐蚀,还要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 4. 验证金属Fe、Cu、Ag的活动性强弱,下列方案不能达到目的是(   )
    A . Fe、CuSO4溶液、Ag B . FeSO4溶液、Cu、AgNO3溶液 C . Fe、AgNO3溶液、Cu、稀盐酸 D . FeSO4溶液、Cu、Ag
  • 5. 对下列几种化学符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CH4既可以表示一种物质,又可以表示一个甲烷分子

    ②2H表示2个氢分子

    表示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④2Na+表示2个钠离子

    ⑤氧化铁的化学式为FeO.

    A . ②⑤ B . ①③⑤ C . ①③④ D . ②④⑤
  • 6. 下列整理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常见物质的鉴别

    B、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

    硬水与软水﹣﹣用肥皂水鉴别

    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点燃闻气味

    点燃可燃性气体﹣﹣先验纯后点燃

    稀释浓硫酸﹣﹣先把水倒入浓硫酸后用玻璃棒搅拌

    C、化学中常见的“三”

    D、用途与性质

    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

    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

    用钨丝做灯丝﹣﹣熔点高

    铝合金制飞机﹣﹣质轻、强度、硬度好

    A . A   B . B   C . C   D . D
  • 7. 类比推理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   )

    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②碱的水溶液可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③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④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但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

    A . 只有①② B . 只有②③④ C . 只有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 8.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B . 40℃时,把4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C . 欲将4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或添加溶剂等方法 D . 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到20℃,所得甲物质溶液的质量小于乙物质溶液的质量
二、<b >填空与简答题</b>
  • 9. 学习了化学以后我们发现化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1. (1) 碘是人体中重要的微量元素,缺乏碘元素可能引发的疾病是
    2. (2) 临近中考,家长为孩子补充营养,常常在炒菜时多放点猪瘦肉,原因是瘦肉中富含
    3. (3) 有机高分子材料“玉米塑料”因其可降解被广泛用来替代一次性泡沫塑料,“玉米塑料”的使用可减少“”.
  • 10. 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请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 (1) 第11号元素与第8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2. (2) 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填标号).

      a.C和 N        b.Be和Mg         c.Al和Si       d.F和Cl

    3. (3) 第9号氟元素和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氢氟酸(HF),可用于玻璃雕刻,其主要原理是氢氟酸与玻璃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SiO2)发生反应,生成四氟化硅气体(SiF4)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1. 人类不仅面临淡水资源的紧缺,而且面临水体污染的危害.
    1. (1) 下列做法可能会造成水污染的是(填序号).

      ①工业污水经过处理,达到标准再排放.

      ②生活污水的随处排放

      ③农业上农药、化肥的任意施用

      ④退耕还林,恢复生态湿地 

      ⑤在沿河两岸兴建化工厂、造纸厂等

    2. (2)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常用活性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
    3. (3) 海水中含有许多杂质,若要使其变成较纯净的水需要的操作方法是
  • 12. 如图所示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根据实验甲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2. (2) 实验乙根据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没有燃烧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是
    3. (3) 实验丙中锥形瓶内发生完反应后振荡,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4. (4) 实验丁中放少量水的作用是
  • 13. 如图中甲、乙、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由某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若 甲是单质,则甲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 (2) 丙物质只能是氧化物或盐(填“对”或“错”).
    3. (3) 若甲是可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同时生成两种沉淀(填物质名称)
    4. (4) 写出硫酸生成硫酸铜的化学方程式
  • 14. 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

    1. (1) B点表示的意义是
    2. (2) 当溶液的pH为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三、<b >实验与探究题</b>
  • 15. 下列两组图分别为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取、检验、性质实验.

    1. (1) 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D装置也可以用来制取氧气,与A装置制取氧气相比,它的优点是
    3. (3) B装置中的现象是
    4. (4) F中将喷水的紫色石蕊纸花放在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纸花变红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5. (5) C装置中倒入少量的水或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
  • 16. 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碱石灰”是CaO和固体NaOH的混合物,暴露在空气中易发生变质.某同学对一瓶久置的“碱石灰”做了如下探究:

    【作出猜想】

    猜想Ⅰ:没有变质,“碱石灰”只含有CaO、固体NaOH;

    猜想Ⅱ:已完全变质,“碱石灰”全部变成了CaCO3和Na2CO3

    1. (1) 【实验事实】

      操    作

      现  象

      结   论

      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溶解,并用手触摸试管壁

      试管壁明显发热

      ②将①得到的浊液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

      ③将②得到的滤渣加入一只试管,加入适量

      产生大量气泡

      有CaCO3

      ④将②得到的滤液加入另一只试管中,在试管中加Ca(OH)2溶液

      有Na2CO3

    2. (2) 【得出结论】

      a.操作④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b.由以上结论汇总可知此“碱石灰”应为(选填“完全变质”、“部分变质”或“未变质”).证明有氢氧化钠的生成.

四、<b >计算题</b>
  • 17.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步骤②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请计算:

    1. (1) 该反应产生的气体质量是多少?
    2. (2) 实验所用稀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