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7届河北秦皇岛市卢龙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17-02-14 浏览次数:1013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 . 洗礼   浸润   强聒不舍 B . 灵柩   扶掖   媚上欺下 C . 忐忑   天骄   弥留之际 D . 襁褓   深邃   悌泗横流
  • 2. 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下文王二的行为,最恰当的是(    )

          从前有个叫王小二的人,偷了邻居家的三百两银子。他把银子埋在一棵树下。为了掩饰自己的偷盗行为,他在树下竖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不曾偷。”

    A . 藏头露尾 B . 欲盖弥彰 C . 口无遮拦 D . 急不择言
  • 3. 运用对偶知识选出一句,与“凌云劲竹真君子”构成一副对联。(    )

          凌云劲竹真君子,_________________

    A . 野泉声入砚池中 B . 清香移在菊花枝 C . 梅稍月斜人影孤 D . 空谷幽兰绝美人
  • 4. 选出不属于《水浒传》回目的一项(    )

    A .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B .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C . 萧云仙救难明月岭  平少保奏凯青枫城 D . 张督监血溅鸳鸯楼  武行者夜走蜈蚣岭
二、默写
  • 5.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 小麦覆陇黄。(白居易《观刈麦》)

    ②过尽千帆皆不是,。(温庭筠《望江南》)

    ③今夜偏知春气暖,。(刘方平《月夜》)

    , 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⑤何处望神州?。(辛弃疾《南乡子》)

    ⑥持节云中,?(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⑧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毛泽东《 沁园春 ·雪》)

三、语言表达
  • 6.       从2008年开始,国务院规定每年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各放假一天,此举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经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人喜欢过中国传统节日。请你思考并写出人们喜欢的理由。

四、诗歌鉴赏
  • 7.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 (1) 这首词的作者是 , 词牌是

    2. (2) 上阕中有两句通过人物的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

    3. (3) 分析说明下阕中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五、文言文阅读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1. (1) 国别体史书《战国策》是西汉末年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十二策。“策”的意思是

    2. (2) 解释划线的词。

      ①安陵君其寡人   

      ②秦王不   

      ③故不错意也   

      ④岂五百里哉   

    3.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4. (4) 概括秦王的形象特点。

    5. (5) 你认为秦王要求易地有怎样的用心?

六、现代文阅读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谈“摆阔”

          ①一篇论摆阔、崇阔及效阔的文章说:“摆阔之风不足虑,崇阔之风不可刮,效阔之风为害最烈。”这一论断说对了三分之二,偏偏在要害的摆阔上出了毛病。因这摆阔不但自身实不足取,而且是崇、效二风之源。摆阔从不像搞核武器秘密进行,而是在光天化日之下、灯火辉煌之中、众目睽睽之所招摇过市,崇阔之风焉能滥刮?摆阔又不像发疟疾,其状苦不堪言,而是飘飘欲仙乐不可支,焉能不诱发人们去效?“摆”风如绝,三风俱灭;“摆”风一起,三风俱烈。因此,最足虑者就是三风中的首恶:摆阔。

          ②用公款“摆阔”,其危害自不待言,连参与者也自知理亏,当不在“不足虑”之列。那么自掏腰包而摆阔呢?该文说“无论摆到那种阔度,都听之任之可也”。此语大可商榷。

          ③对那些花几十万元玩一条狗,花1500元让外国按摩女洗一次脚,出35万元让厨师做一桌酒席,是不应“听之任之”的。因为这与用这些钱投资再生产、投资教育、救灾扶贫、赞助文体事业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后者造福社会有益于个人,前者呢?挥霍一空,付与流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咏史》)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④由于摆阔、崇阔、效阔之风骤起。而“崇”与“效”最终仍是落实在“摆”,你“摆”我“摆”,大“摆”特“摆”,“摆”的先决条件是有钱。竞相摆阔,就会诱导人们疯狂地“一切向钱看”,疯狂聚敛来的金钱又用来疯狂地“摆”,疯狂地挥霍一空之后,自然又得疯狂地去攫取。周而复始,焉有不损人害己,败家误国之理?

          ⑤有人说摆阔者皆是“劳动致富”,是“能挣会花”,我很怀疑此说。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是极其艰苦的。辛辛苦苦挣来的钱一掷千金,不是常人的心态。而钱如魔术师变扑克牌,捻指之间,铺天盖地滚滚而来,那钱不去“摆阔”也属罕见。“奢”者来钱必易,而劳动致富是不易的,同时,“劳动致富”者当属劳动人民的范畴,而劳动人民的本色就是勤俭。为何独在这些摆阔的人的身上却不见这一本色?

          ⑥有人说大款摆阔可以利流通,促生产,增税收,利国利民,这纯属天真的误解。“奢于身者,惠不及其亲”,将社会共同创造的物质精华,将用外汇进口的高档名牌,集于一身消耗殆尽,对他人于国家何利之有?有谁能从《红楼梦》中薛蟠的身上获益呢?

          ⑦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对人类的巨大贡献,有哪个摆阔的大款可比?可他说:“我强烈地向往着俭朴生活,并且时常发觉自己占有了同胞的过多劳动而难以忍受。”我们“摆阔”的大博士学位诸公有这样的感受吗?

          ⑧“节俭则昌,淫佚则亡”——这一警钟应该长鸣。

    1. (1) 本文是一篇驳论性文章。作者在第①段中一针见血地指出论敌错误所在的一句话是:

    2. (2) 第③段在批驳“自掏腰包摆阔可听之任之”这一观点的时候,主要运用了两种论证方法;引用李商隐的诗句的作用是

    3. (3) 作者在第④段连续用了五个“疯狂”,这有什么作用?

    4. (4) 第⑤段中说“我很怀疑此说”。请从文中找出作者“怀疑”的两条根据。

    5. (5) 怎样理解第⑧段这句话的含义?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清明的心弦

    王蒙

          ①我喜欢北方的初冬,我喜欢初冬到郊外、到公园去游玩。

          ②地上的落叶还没有扫尽,枝上的树叶还没有落完,然而,大树已经摆脱了自己的沉重的与快乐的负担。春天它急着发芽和生长,夏天它急着去获取太阳的能量,而秋天,累累的果实把枝头压弯。果实是大树的骄傲,大树的慰安,却又何尝没有把大树压得直不起腰来呢?

          ③现在它宁静了,剩下的几片叶子什么时候落下,什么时候飞去,什么时候化泥,随它们去。也许,它们能在枝头度过整个的冬天,待到来年春季,归来的呢喃的燕子会衔了这经年的枯叶去做巢。而刚出蛋壳的小雏燕呢,它们不会理会枯叶的琐碎,它们只知道春天。

          ④湖水或者池水或者河水,凌晨时分也许会结一层薄冰,薄冰上有腾腾的雾气,雾气倒显得暖烘烘的。然后,太阳出来了。有哪一个太阳比初冬的太阳更亲切、更妩媚、更体贴呢?雾气消散了,薄冰消融了,初冬的水面比秋水还要明澈淡远,不再有游艇扰乱这平静的水面了,也不再有那么多内行的与二把刀的贪婪的垂钓者。连鱼也变得温和秀气了,它们沉静地栖息在水的深处。

          ⑤地阔天高。所有的庄稼地都腾出来了,大地吐出一口气,迎接自己的休整,迎接寒潮的删节。当然,还有瑟缩的冬麦,农民正在浇过冬的冻水,水与铁锨戏弄着太阳。场上的粮食油料早已拉运完毕,稀稀拉拉的几个人在整理谷草。在初冬,农民也变得从容。什么适时播种呀,龙口夺粮呀,颗粒归仓呀,那属于昨天,也属于明天。今天呢,只见个个笑脸,户户柴烟,炕头已经烧热,穿开裆裤的小孩子却宁愿呆在家门外边。这时候到郊外、到公园、到田野去吧,游人与过客已经不那么拥挤。大地、花木、池塘和亭台也显得悠闲,它们已经没有义务为游人竭尽全力地展示它们的千姿百态。当它们完全放松了以后,也许会更朴素动人,而这时候的造访者才是真正的知音。连冷食店里的啤酒与雪糕也不再被人排队争购,结束了它们的大红大紫的俗气,庄重安然。

          ⑥到郊外、到公园、到田野去吧,野鸽子在天空飞旋,野兔在草棵里奔跑。和它们一起告别盛夏和金秋,告别那喧闹的温暖;和它们一起迎接漫天晶莹的白雪,迎接盏盏冰灯,迎接房间里的跳动的炉火和火边的沉思絮语,迎接新年,迎接新的宏图大略,迎接古老的农历的年。二踢脚冲上青天,还有一种花炮叫做滴溜,点起来它就在地上滴溜滴溜地转。

          ⑦初冬,拨响了那甜蜜而又清明的弦,我真喜欢。

    1. (1) 给划线的字注音。

    2. (2) 写出初冬的大树、太阳、水所呈现出的特点(用文中的词语)。

    3. (3) 指出下面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原文:当然,还有瑟缩的冬麦,农民正在浇过冬的冻水,水与铁锨戏弄着太阳。

    4. (4) “知音”典故出自《列子·汤问》,请写出相关的成语和所涉及的人物。

      原文:这时候的造访者才是真正的知音

    5. (5) 全文重在写初冬,从表现手法看,第②段写春、夏、秋三个季节有什么作用?

    6. (6) 第①段和第⑦段在全文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七、作文
  • 11. 作文:

          题目:给                       的一封信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不少于600字;③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④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