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5-2016学年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政治...

更新时间:2017-02-10 浏览次数:897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单项选择题</b>
  • 1. (2016八下·永新期末) 俞敏洪说:“哪怕是最没有希望的事情,只要坚持去做,就会拥有希望”.他告诉我们(  )

    ①坚持不懈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②有坚强意志的人一定能成功  

    ③坚强意志能激发人的潜能                     
    ④坚强意志使人具有强大的行动力。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2.

    对题如图漫画《指马为鹿》的寓意理解正确的是(    )

    A . 青少年要明辨是非善恶,学会做出正确选择 B . 人都有盲目从众的心理,要尊重他人的看法 C . 正确对待社会影响,不接受别人的任何意见 D . 学会相互尊重,乐于包容与自己不同的观点
  • 3.

    如图漫画中的寓意启示我们(    )

    ①坚强意志是战胜困难、克服弱点、取得成功的保证

    ②意志薄弱者,会在挫折和失败面前退缩,不易成功

    ③执行目标不能善始善终,会丧失成就人生的良机

    ④意志品质有强弱之分,要磨砺坚强意志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4. 人们将开车容易发脾气,甚至会情绪失控的人群称为“路怒族”。这些人的行为不仅使自己深受伤害,也给马路上其他出行人的安全带来隐患。拒绝“路怒族”我们需要(    )

    ①随时、随地、随意宜泄不良情绪       ②爱护、尊重他人的生命和健康

    ③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维护交通秩序   ④提高个人修养,做到文明驾驶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5. 参加合唱团、航模制作等各种社团活动,激发了兴趣,陶冶了情操,让我们感受到了校园生活的快乐。这种追求高雅生活情趣的途径是(    )

    A . 对新事物的好奇 B . 幽默的生活态度 C . 从众心理的需要 D . 丰富的文化生活
  • 6. 由于手机在青少年手中的普及以及上网的便利,不良信息也在青少年中蔓延传播,甚至有些同学上课也玩手机。面对这种情况,中学生应当(    )

    ①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②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③拒绝手机,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④珍惜学习时间,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7. 凌晨4点起床,为植物人母亲翻身、拍背、喂小米汤和药;4点到6点半注意吸痰;7点喂牛奶……河南省济源市初中生王伟旗自编的“作息时间表”,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个一个小时需要完成的工作。除了每天照顾母亲,王伟旗得空时拿出课本复习,希望自己不要落下太多功课。由此可见,王伟旗以实际行动(   )

    ①践行了中华民族的孝道美德  ②展现了自己的坚强意志品质

    ③表达了自己强烈的求知欲望  ④树立了自强不息的良好形象

    A . ①②③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①②④
  • 8. 《学习时报》发表文章指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保持高雅的生活情趣,正确选择生活方式和个人爱好,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看到这则报道,同学们纷纷发表意见。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 沉溺于庸俗的趣味,会消磨意志,使人变得消沉和颓废 B . 党员干部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才能培养高雅、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 C . 党员干部必须保持高雅的生活情趣,对青少年学生可以降低要求 D . 我们要学会辨别情趣的雅与俗,主动陶冶高雅的情趣,抵制低级趣味
  • 9. 近年来,毒品犯罪有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下列认识或者做法正确的是(    )

    ①好奇心人皆有之,吸一次只要不上瘾关系不大  ②制毒贩毒吸毒是害人害己的违法犯罪行为

    ③青少年要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④只要自己不吸就行,别人吸毒与我无关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③
  • 10. “让爱回家吧,没有生命不可能,冰雪能封锁这旅程,遮不住关爱的眼神;家是患难时伸出手的人,你是我的家人……”这感人的歌词让我们懂得(    )

    A . 关爱他人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 B . 关爱他人就是关爱自己 C . 给了别人关爱就等于减少对自己的一份爱 D . 当他人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能够伸出援助之手
  • 11. 注明物理学家李政道说:“科学与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为了心情愉快,松弛一下紧张的工作,我有时间就喜欢画画,听听音乐,读读文学。”这说明(    )

    A . 研究科学就是研究艺术,两者没有区别 B . 科学家的生活都很单调,缺乏情趣 C . 高雅的生活情趣有益于个人的身心健康 D . 只有科学家才有高雅的生活情趣
  • 12. 张丽总是抵制不住《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诱惑,每天放学回家后,经常先看完电视再去做作业,有时边看电视边写作业,课堂上也想着电视情节,结果在期末考试中成绩极差。从此她自暴自弃,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张丽的教训告诉我们(    )

    ①动漫片属于不良诱惑,应该远离                                       
    ②没有坚强意志就难以获得成功

    ③应认真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做到挫而不折,积极进取      
    ④应正视自己的不足,并想办法加以克服和弥补,增强自信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3. (2016七下·漳州期末) 成龙在录制《开学第一课》时提起自己的奋斗历程:大家现在看我很风光,可我真是一步一步苦过来的。人这一辈子,想干成点事,都要勇于吃苦、敢于坚持,这是人生的必修课,我的格言是永不放弃。这一材料告诉我们(  )

    ①失败和挫折是强者成功的垫脚石      
    ②人生与挫折同行,经历挫折就能成功 

    ③战胜挫折需要顽强拼搏                   
    ④坚强的意志是战胜挫折、坚定人生目标的保障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14. 我国刑法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对材料中提到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剥夺政治权利认识正确的是(    )

    A . 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属于主刑,剥夺政治权利属于附加刑 B . 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剥夺政治权利都不能独立适用 C . 对侵权严重的犯罪分子可同时处以有期徒刑和拘役 D . 对犯罪分子处以刑罚的根本目的是惩治犯罪、保护受害人权益
  • 15. 继李代沫、宁财神、张默、高虎、房祖名、柯震东等人之后,媒体再爆2015年1月7日,歌手尹相杰以涉嫌非法持有毒品罪被批准逮捕。2015年3月9日,影视明星王学兵、张博因吸毒被抓。对于上述现象,我们可以从中得到的忠告有(    )

    ①珍爱生命,遵纪守法                ②克服猎奇心理,面对毒品永远说“不”

    ③增强判断能力,拒绝不良诱惑   ④要杜绝不良行为,不良行为必然导致违法犯罪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16. 身患顽疾的有“现代爱因斯坦”之誉的物理学大师霍金在香港科技大学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若全身瘫痪就想结束生命,这将是大错特错。他强调,只要有生命,就有希望,因为无论一个人的命运多坏,只要努力有所作为,就会取得成功。以下对霍金所说的“只要有生命就有希望”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 . 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只能拥有一次,我们必须珍惜 B . 珍爱生命,呵护生命,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C . 只要自己活着就行,其他都不重要 D . 拥有健康的生命,是我们学习、工作和享受生活的前提
  • 17. 某校成为足球基地校后,该校学生林浩邀约同学成立了一只课外足球队,做为队长的他,为了让大家进步更快,便给球队制定了“魔鬼训练”规则,其中一条:凡在训练时迟到者,在体育保管室内禁闭半天,闭门思过,不准吃饭。这一规则的实施(    )

    A . 磨练了队员的意志,有利于队员的生命健康 B . 限制了队员的人身自由,是一种侵权行为 C . 像法律一样,对队员具有强制力和普遍约束力 D . 增强了队员的纪律观念,是保证训练高效的合理手段
  • 18. 农夫的一头毛驴掉进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也没法救出它。为免除它的痛苦,农夫决定将它埋了;毛驴不断抖落铲倒在身上的泥土,最后竟然站在不断铲进的泥土堆上走出了井口:这则寓言故事启示我们(    )

    A . 只要经历过挫折就能获得成功 B . 挫折是宝贵财富,挫折越多越有利于成功 C . 自信能帮助人们战胜任何挫折 D . 要学会在沉着乐观中面对挫折,解决困难
  • 19. 对中学生抽烟这一现象,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可以尝试一下,无需大惊小怪   ②拒绝不良诱惑,做文明中学生

    ③为了身心健康,勇敢地说“不”    ④增加个人魅力,不被发现即可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20. 有关教育专家呼吁,社会各界应该重视青少年的生命教育,将生命教育纳入到新课程改革的视野中来。重视青少年的生命教育,主要是为了让青少年(   )

    A . 懂得生命是一种奇迹,人类的出现更是不易 B . 了解自己是父母生命的延续,生命来之不易 C . 了解生命的珍贵,学会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D . 深刻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辛劳,要孝敬父母
  • 21. (2016七上·富顺月考) “剁手族”,是指一些年轻人网购成瘾,只要在网店中发现中意的商品,就会忍不住投下订单,亊后看着空空的“钱袋子”又后悔不迭,并信誓旦旦地告诫自己“以后再买就剁手!”.告别“剁手族”,就要(  )

    A . 克服盲目从众心理 B . 増强自我控制能力 C . 抵制网络不良诱惑 D . 积极倡导绿色消费
  • 22. 根据《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监护人如有暴力伤害未成年人等七种行为,人民法院可判决撤销其监护人资格。这有助于(    )

    ①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②落实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

    ③实施对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     ④营造关爱未成年人的社会氛围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3. 我国新广告法规定,不得利用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作为广告代言人,禁止向未成年人发送任何形式的烟草广告及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游戏广告。这些规定(    )

    A . 保障了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 B . 能完全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 C . 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 D . 能彻底杜绝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
  • 24. 维护少年儿童的权益是全社会的责任。法律规定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是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基本途径。对此,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 某父母为掌握女儿的思想状态,经常趁女儿不在家的时候翻看其信件 B . 某学校为提高学生的应急能力,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应急演练活动 C . 小雨今年16岁,去年暑假在某餐馆当了一个月的服务员 D . 某法院公开审理14岁少年XX抢劫案,判其有期徒刑1年
  • 25. 九年级学生小丽在傍晚回家的路上,为图方便,坐上一辆了“黑车”,不料被司机劫持、囚禁。后来,她趁司机不备,悄悄向家人发出求救短信后被解救。小丽的行为对青少年学生的启示有(    )

    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②加强社会保护,加大对“黑车”的打击力度

    ③遭遇险情时要沉着冷静,以保护生命为第一原则      ④保护生命健康权利,就是我们自己的事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26. “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这句名言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

    A . 我们一定要重视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B . 习惯就像钱一样,也是有利息的 C . 一个人的习惯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所有行为 D .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事业成功的唯一前提
二、<b >非选择题</b>
  • 27. 背景材料:在我国,兰花、菊花、莲花历来都为文人墨客所喜爱。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他们的这些高雅情趣,表现了他们超凡脱俗的情怀。可见,赏花品草不仅仅是简单的闲情逸致,而且可以熔铸人们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品格。现在,有的同学玩起电子游戏来,长达数小时,甚至通宵达旦,这样长时间地玩,不仅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大脑疲劳过度,严重损害了正在发育的身体。更危险的是,打电子游戏不仅浪费了时间,荒废了学业,而且还要花费父母的血汗钱,一旦钱得不到满足时,有的人就会欺骗别人要钱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综合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 (1) 材料中不同的情趣对人各有什么影响?青少年应怎样追寻高雅的生活情趣?

    2. (2) 同学们在自觉地培养高雅的情趣,你有哪些高雅的情趣?对你的影响是怎样的?

三、<b >辨析题</b>
  • 28. 背景材料:在学习《勇敢面对风雨》这课时,八年级(1)班思想品德课老师组织了一次课堂讨论,同学们十分踊跃,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同学甲说:“磨砺坚强的意志是名人和伟人的事,与普通人无关。”

    同学乙说:“在碰到困难和挫折时,需要我们用坚强的意志去克服,而在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就不太需要坚强的意志了。”

    同学丙说:“险恶的环境能磨练人的意志,而平凡的生活就不能磨练人的意志。”

    辩题:你同意这些同学的观点吗?为什么?请你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四、<b >分析说明题</b>
  • 29. 背景材料:中国政法大学田震、何俊萍两位教授进行的“家庭体罚子女现象”的调查结果显示,近三分之的儿童曾经遭受过家庭暴力。在接受调查的498名大学生中,54%的人承认自己在中小学阶段经历过家长的体罚,高达被体罚总数的71.38%.体罚的形式以父母手打脚踹为最多,占到88%,借助工具,如棍棒、皮带、衣架等实施暴力的占1.6%。从体罚的种类看,辱骂占25.28%,罚跪占16.36%,罚站占13.38%,被父母逐出家门的占4.09%。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从暴力角度看,“家庭体罚子女现象”是一种什么暴力/

    2. (2) 从法律角度看。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体罚”是一种什么行为?你认为“家庭体罚子女现象”侵犯了未成年人的哪些权利?

    3. (3) 你认为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滥用体罚这种暴力会给孩子造成那哪些问题?

    4. (4) 针对上述材料,某校八年级一班欲开展“对孩子体罚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大讨论。请你对此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说说你的理由。

五、<b >综合探究题</b>
  • 3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周长康总结了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律:从制造恶作剧,发展到违法犯罪;从“单差生”发展到道德、功课都差的“双差生”,进而结帮成伙或逃学,最后发展到违法犯罪;从冒险、游乐,发展到离家出走、侵犯他人权益;从娇生惯养,发展到称王称霸,进而发展成行凶打人;从被歧视、虐待而行凶报复或被遗弃而流落街头,发展到被坏人教唆而犯罪;从小偷小摸,发展到盗窃、抢劫等。

    材料二:同住一个居民小区的欧某等5名同学,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暑假前约定放假后要出去大玩一场。放假后的一天夜晚,他们5人没跟父母打招呼便悄悄地离开了家。没有父母的束缚,他们住高档宾馆、通宵上网、猛吃猛喝,待各自携带的钱花光时,玩兴正浓的他们便将手伸向路边行人。开学后,警察找上门来,他们的父母才知道,孩子们在离家出走的几天里,竟抢劫了3名行人。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材料一所述这一规律说明了什么?我们能从中受到哪些警示?

    2. (2) 材料二中这些孩子的哪些行为是不良行为?哪些行为是违法犯罪行为?

    3. (3) 材料二中的案例说明什么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

    4. (4) 结合上述材料,简述在我们周围也有不良行为的同龄人,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