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6-02

浙江省丽水市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试题详情

班级开展“美学散步”文艺欣赏活动,请阅读文章,完成任务。

诗和画的分界(节选)宗白华

①诗中有画,而不全是画,画中有诗,而不全是诗。诗画各有表现的可能性范围,一般地说来,这是正确的。

②但中国古代抒情诗里有不少是纯粹的写景,描绘一个客观境界,不写出主体的行动,甚至于不直接说出主观的情感,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说的“无我之境”,但却充满了诗的气氛和情调。我随便一个例证并稍加分析。

③唐朝诗人王昌龄一首题为《初日》的诗云:

初日净金闺,先照床前暖。

斜光入罗幕,稍稍亲丝管。

云发不能梳,杨花更吹满。

④这诗里的境界很像一幅近代印象派大师的画,画里现出一座晨光射入的香闺,日光在这幅画里是活跃的主角,它从窗门跳进来,跑到闺女的床前,散发着一股温暖,接着穿进了罗帐,轻轻抚摩一下榻上的乐器——闺女所吹弄的琴瑟箫笙——枕上的如云的美发还散开着,杨花随着晨风春日偷进了闺房,亲昵地躲在那枕边的美发上。诗里并没有直接描绘这金闺少女(除非云发二字暗示着),然而一切的美是归于这看不见的少女的。这是多么艳丽的一幅油画呀!

⑤王昌龄这首诗,使我想起德国近代大画家门采尔的一幅油画(门采尔的素描1956年曾在北京展览过),那画上也是灿烂的晨光从窗门撞进了一间卧室,乳白的光辉弥漫在长垂的纱幕上,随着落上地板,又返跳进入穿衣镜,又从镜里跳出来,抚摸着椅背,我们感到晨风清凉,朝日温煦。室里的主人是在画面上看不见的,她可能是在屋角的床上坐着。(这晨风沁人,怎能还睡?)

太阳的光

洗着她早起的灵魂,

天边的月

犹似她昨夜的残梦。

(《流云小诗》)

⑥门采尔这幅画全是诗,也全是画;王昌龄那首诗全是画,也全是诗。诗和画里都是演着光的独幕剧,歌唱着光的抒情曲,这诗和画的统一不是和莱辛所主张的诗画分界相抵触吗?

⑦我觉得不是抵触而是补充了它,扩张了它们相互的蕴涵。画里本可以有诗(苏东坡语),但是若把画里每一根线条、每一块色彩、每一条光、每一个形都饱吸着浓情蜜意,它就成为画家的抒情作品,像伦勃朗“的油画、中国元人的山水。

⑧诗也可以完全写景,写“无我之境”。而每句每字却反映出自己对物的抚摩,和物的对话,表出对物的热爱,像王昌龄的《初日》那样,那纯粹的景就成了纯粹的情,就是诗。

⑨但画和诗仍是有区别的。诗里所咏的光的先后活跃,不能在画面上同时表出来,画家只能捉住意义最丰满的一刹那,暗示那活动的前因后果,在画面的空间里引进时间感觉。而诗像《初日》里虽然境界华美,却赶不上门采尔油画上那样光彩耀目,直射眼帘。然而由于诗叙写了光的活跃的先后曲折的历程,更能丰富着和加深着情绪的感受。

⑩诗和画各有它的具体的物质条件,局限着它的表现力和表现范围,不能相代,也不必相代,但各自又可以把对方尽量吸进自己的艺术形式里来。诗和画的圆满结合(诗不压倒画,画也不压倒诗,而是相互交流交浸),就是情和景的圆满结合,也就是所谓“艺术意境”。

(选自《艺境》)

【批注1】提出观点。

 

 

 

 

【批注2】你从“拈”字中读出了什么?

 

 

【批注3】用细腻的语言描述了王昌龄诗歌的画意。

 

 

 

 

 

 

 

 

 

 

 

 

 

 

 

 

 

 

 

 

 

 

 

 

【批注4】

门采尔的画和王昌龄的诗全是画,全是诗。这句话和开头作者的观点矛盾吗?

 

 

 

 

 

 

 

【批注5】

诗和画的区别究竟是什么?

 

 

 

【批注6】

读完选文,你认为诗与画是怎样的关系?

试题所涉知识点

知识点

试题被试卷采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