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韶关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题

日期: 2024-05-16 九年级下学期语文

基础 (31分)

试题详情
默写古诗文。
试题详情
结合下面的知识卡片,说说秋瑾《满江红》 (小住京华) “四面歌残终破楚”一句中借用“四面楚歌”的历史故事,表达了词人什么感情?

知识卡片

四面楚歌:《史记·项羽本纪》载:公元前202年楚汉交兵时,楚军被围在垓下,项羽夜闻四面汉军都唱楚歌,以为楚地尽失,丧失信心,引兵突围至乌江,自刎而死。后用“四面楚歌”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古人云:“东风解冻,散而为雨,故名雨水。” 《尔雅》曰:“天地之交而为泰。”天地和同,联手“yùn niàng”了雨水,所以春之水为泰。 “雨水”不负其名,以润泽之势____残冬的痕迹,亦带来了____的喜悦。 “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想来以青色形容雨水这个节气最恰当不过——无论是新抽的嫩芽或初绽的新叶,都展现出新生、蓬勃、健康的姿态,给人以积极的心理暗示。这抹被雨水____的青不仅给予了诗人灵感,留下了诸多名篇佳句,也勾起了人们外出踏青在自然中寻找春的心情。倘若不想被风雨所阻,扰了赏玩的兴头,一把轻盈的伞是必不可少的。伞与雨之 xiāng dé yì zhāng,不仅仅在于实用性,传统竹伞“展如花,收似竹”的造型,本身就 qì hé东方之美。

试题详情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初中生活已近尾声,在即将离开校园之际,我们班同学都在心里由衷地感谢班主任和各科老师三年来的默默付出。(删去“在心里”)
B、 “中国梦”不是乌托邦式的“桃源梦”,就是惠及民生的幸福梦,民族振兴的强国梦,每一个中国人都是“梦之队”不可或缺的一员。(将“就是”改为“而是”)
C、 袁隆平为研究杂交水稻技术而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将“不畏艰险”和“执着追求”调换位置)
D、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跨文化、体验式游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普遍受到了众多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将“普遍”调到“欢迎”前面)
试题详情
南岭中学九年级(3) 班开展了“尊重女性”系列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阅读(39分)

试题详情
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

鱼,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谓失其本心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个题。

材料一 最近, “电子榨菜”、成了网络热词。该词顾名思义,是在用餐场景下观看,像榨菜一样被赋予“下饭”功能的视频。

情景伴随式观剧,成为当下不少人的生活习惯。拆开外卖盒,拿出手机支架,滑动屏幕打开想看的视频。这充满仪式感的一幕成为当下年轻人吃饭的主要场景。大家经常在社交平台热烈讨论哪些影视作品更“下饭”,欣赏“电子榨菜”成了很多年轻人吃饭甚至日常文化生活的标配,构筑了一道独特的社会景观。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认识这一新兴现象及其在当代社会流行的原因,同时审视其盛行对文艺创作乃至社会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应成为业界关注的重要议题。

材料二 看似需求旺盛的“电子榨菜”也在反噬视频创作的良性生产空间。拿影视解说来说,几分钟的故事梗概终究无法取代影视艺术带来的综合性视听享受与余韵回味。可是,AI配音、张口闭口“小帅” “小美”的解说博主却可以轻易被复制、被取代、被抄袭。不难发现,时下的解说文案越来越粗糙、别字满屏,彼此间的抄袭、盗用冒用更是不计其数……甚至有自媒体机构只为同类话题或热点的一时流量,蜂拥而至“批量生产”。

“电子榨菜”正在榨干的是用户的时间精力。高度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利用碎片时间放松身心无可厚非。电视时代,情景喜剧承担类似功能,时长几分钟的“泡面番”动漫也可归为此类。然而,移动互联网的便利性,让“电子榨菜”从填满佐餐下饭、通勤路途的“榨菜”,逐渐成了掏空所有闲暇时间的“代餐”。表面上,我们通过“电子榨菜”释放压力、获得乐趣,可当其成为人们闲暇时光下意识的唯一选择,或许也就剥夺了我们真正享受闲暇的能力。

材料三

材料四 年轻人为何容易沉迷短视频? 其原因不只是“短视频好看”这么简单。有研究指出,沉浸式平台迎合青少年个性化兴趣口味,“技术多巴胺”激发青少年追求持续快感,代偿性满足契合青少年娱乐、信息、社交需要,都是短视频让年轻人为之着迷的“诀窍”。

作为一种媒介形式,短视频并不一定会导致未成年人沉迷,但是,如果未成年人在生活中难以找到能在各方面与之抗衡的其他精神生活方式,自然容易在短视频里越陷越深。青少年若想减少网络海量信息带来的消耗,更多的是需要去筛选有效信息,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提醒自己真正需要去落实与思考的事情是什么,而不是茫然地将自己的注意力送给平台与广告商。

如果必须选择一款“电子榨菜”来佐餐的话,有以下两个建议:一是尽量选择“优质产品”,创作者是否用心是一个标准,不跟风或者人云亦云也是一个标准,一般优质的产品往往带有“索引”性质,因为这个视频你就会想要去了解更多有助于拓展自己知识的内容,从而达到正向的观看作用; 二是调整“进食”的心态,即便只是简单的饭食也有不同的吃法,当你不再狼吞虎咽而改为细嚼慢咽时,你会发现,即使不依靠那些“电子榨菜”你也可以吃得下那些看起来味道平淡却回甘无穷的东西了。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老木匠

陈雨轩

       ①祖父曾是小镇里数一数二的木匠。

②祖父家中的大多数家什也都是祖父自己做的。大到衣柜箱桌,精细到犁耙斧柄,甚至门窗,用料虽不是什么名贵的木材,但贵在精细齐全。

③我年幼时,父母工作繁忙,我寄住在祖父母家,最喜欢观看的便是祖父的“魔术”——一块块粗糙的木头在祖父那双布满老茧的手上,像变戏法似的变成了一件件木制的精致家什。

④祖父是个闲不下来的人,退休回乡了也从不闲着,应着乡亲的请求做些木工活儿。每天清晨我醒来时,祖父便已经沉浸在令他感到快乐的工作中。老屋的前坪里,他推着刨子在木材的表面掠过,细碎、蓬松而轻盈的木刨花便伴随着沙拉沙拉的有节奏的悦耳声音飘落到地面上。他把装着墨的一个小盒子固定在平面的一边,一只手勾着缠线的线轮,另一只手的手指挑起那根黑漆漆的弦,一弹,那木材的平面上便留下一根笔直的黑线,动作总会让人联想起伯牙那高山流水的铮铮琴音。

⑤祖父的作品从来就没有用过钉子。每当我问起他都会说:“傻孩子,以前的木匠哪用什么钉子啊。”他用角尺在木材上比划着,用凿子和锤子精细地修整着木块,看似毫无章法,实则胸有成竹。将那些奇形怪状的木块一一组装竟真成了一件密致而稳固的器具。当我惊叹这一绝妙手艺的时候,祖父总会眉飞色舞地说,教他这门手艺的师父有多厉害,够不比划,直接凭经验做出贴合紧密的卯结构的部件。

⑥木匠在乡间本就相当受人尊敬。在年轻下乡的那段时间里,喜欢各处结交朋友的祖父在十里八乡的名声相当响亮。只要一提起缺了半截手指的木匠,乡人们都会眼神发光,说那个小木匠有多热心手艺有多么好,说出自于那个小木匠之手的家什有多么耐用。

⑦说起自己的手,祖父就会提起年轻时跟着师父学习木工,闯荡江湖的奇妙岁月。他那半根缺失的手指正是他那极具传奇色彩的青春的见证。

⑧那时山中的树木想要运到城镇中并不容易,往往是通过水流将由木材扎成的木排运送到下游。正值汛期,水流湍急,水运的风险也骤然上升。在运送过程中,木排突然被一个大浪打散,那时年纪尚轻的祖父为了保住木材死死地抓紧了捆绑木材的绳子,在水中被翻白的浪花击打着,想把松散的木材捆紧。有两根木材由于水流的推动,在祖父正将它们捆扎紧实的时候猛烈地撞击在了一起。在那之后,祖父右手的中指便失去了半截。

       ⑨“幸亏我失去的只是半截手指,而不是我的命。”说到这里,祖父的眼中如同一泓平静的泉水。

当年的伤对于他来说仿佛只是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永远打不倒他那颗坚韧而乐观的心。

⑩再往后说起那些经济困难的艰苦日子,祖父只是笑了笑,要我们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要好好读书多学知识。他说自己读书不多,考技师证的时候颇费一番功夫。

⑪他从来不向生活低头。即便是面对养活家中两个孩子、最为艰苦的时候,即便顶着炎炎夏日做着常人最不愿意做的拆模活儿,他的心也从未向生活屈服,而是像一棵长在石缝中的野草,坚韧而顽强。

⑫祖父的离开很突然,在人越来越少的老同事聚会上,他喝了很多酒。深夜踉踉跄跄地回到家里,往床上一躺,第二天再看到他时人已经没了。他的面色很黑,脸上的神情却很安详。那时的我并不懂死亡是什么概念,只是觉得祖父睡着了再也没有醒来。直到后来我再也没有看见过祖父,我才明白这竟是永别。

⑬祖父的葬礼上,前来吊唁的人很多,有的好友甚至从十几里外翻过了好几个山头来见他最后一面,直叹可惜。

       ⑭也许十几年后,没有人会记得还有这样一位技艺精湛的老木匠。

       ⑮唯有那些任凭岁月侵蚀的老家什仍然沉默地立在原地,无声地宣告着岁月的流逝。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2022年 08期, 有改动)

写作 (50分)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色彩,演绎亮丽的阳光,点缀明媚的自然; 色彩,装饰美好的生活,扮靓诗意的人生; 色彩,凝聚温馨的记忆,辉映灿烂的历史……那一抹色彩,让你打开心扉; 那一抹色彩,让你驻足流连。

请以《有那样一抹色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语言通顺;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及他人作品。

1